上河口国门/上河口铁路大桥——2020年9月

白雪

国门,位于丹东市宽甸县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中朝边境处。 高13.5米跨度13.5米,是我国与朝鲜边境上唯一座大型国门景观。 登上国门可以远眺中朝界河鸭绿江的锦绣风光、朝鲜岗哨、女子兵营、朝鲜第二大工业城市清水市等景色。 鸭绿江两岸风光、朝鲜边境风景尽收眼底。 呈现出一副自然生态领域与异域风情交融的优美画面。 令无数海内外游人心驰神往。 是游客游览拍照留念的最佳景观。 上间口国门矗立在上河口鸭绿江铁路大桥中国一侧的桥头, 横跨铁路线,紧邻中朝19号界碑,是纪念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铁路秘密运输线丰功伟绩的标志性建筑。 是中国唯一一座横跨铁路线临江建造的国门。 景区有沈阳铁路局2016年建。 一条铁路穿过国门从桥上直通对岸的朝鲜清水市。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三万多名志愿军战士从这座桥上奔赴了朝鲜战场, 这座桥也是志愿军运输补给战略物资和军需弹药最重要的通道。 1938年,日本人为掠夺中国的丰富资源,于1940年4月建成这座铁路桥。 全桥共29孔,总长709米,高21米,宽8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运输作用。 中国在中朝边境丹东河口铁路桥头修建了国门,并树立起19号界碑。 1950年11月9日,美军空军连续对铁路桥狂轰滥炸,12号桥墩被炸毁。 经10多天抢修加固,解决了运输难题。 1951年3月30日,美机又将桥南段炸断,也很快被修好。 在整个抗美援朝期间,这座桥基本保持畅通。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铁路线停运,该桥闲置不用,由驻军部队守卫。 锈迹斑斑的是朝方一侧,中方一侧每年进行正常的维护保养。 这座铁路大桥虽然完好,但已经有近60年不通车了,桥头两侧都有武警把守(对面是朝鲜人民军站岗把守),一般人在接近桥头时会被劝阻迅速离开的。 目前,在大桥附近的河口火车站已经完成重建,不久的将来,这座沉睡近60年的大桥将恢复通车。<br> 这座大桥连接着朝鲜清水郡的清水工业区。 对面就是朝鲜的村庄,朝鲜农村现在还如同我们国家当年的集体劳作的农业模式, 象我们过去六七十年代的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br><br> 导游讲朝鲜农村现在每天4两粮,基本是吃不饱饭的。画面中的楼房建筑,是朝鲜高干疗养院。 该桥位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乡河口村。河口原分为上河口、河口、下河口,现统称为河口。 人们关注鸭绿江大桥多些,这座桥知道的甚少,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此桥。 此桥距丹东市50余公里,在下河口公路桥上游约3公里处。该桥原名叫鸭绿江清水火车桥,对面是朝鲜的清水郡。<br><br> 该桥是日本人设计,始建于1938年,1940年建成。桥长673米,高20.8米,共29孔。<br>画面为我方一侧桥的状态。 日本修建该桥的目的是把中国的资源从朝鲜运回日本。 日本投降后,该桥为中朝贸易所用,抗美援朝期间, 该桥成为贯通中朝两国的又一重要铁路运输线。 朝方一侧的桥梁已是锈迹斑斑。 由于地处深山,两岸地形复杂,加之志愿军防空力量的保护,该桥只在1952年3月30日被炸坏一次,但很快修复,整个战争期间,这座桥一直畅通,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此铁路线停运,闲置不用,由部队把守。 我方一侧的建筑非常典雅,与朝鲜一侧形成鲜明对比。 这条铁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它曾为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做出了特殊贡献。 现为旅游专线,为沈阳铁路局管理。 在1977年3月20日,中朝两国商定在该桥三分之一处,分别由两国管理。 1979年,沈阳铁路局对大桥(中国一侧)实施大修,如今,这座见证了历史风云的大桥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在国门侧方,就是长甸河口口岸的边防哨所。就算在如此高温的天气下,哨所上依然笔直站立着一名战士,守护着祖国的大门。 以上资料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