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 克难城 (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战区司令部的所在地)

梅里雪山

<h1><br></h1> <h1>在山西省吉县县城西北30公里处,距著名景点黄河壶口瀑布10多公里远的地方,有一个曾叫做"南村坡"的地方,这个地方虽小,但却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浓厚的一笔,它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战区司令部的所在地——克难坡。<br><br>1940年5月25日,面对着日本侵略者对山西全境的进攻,阎锡山率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山西省政府相关人员驻扎在这里,使其成为了第二战区的军事指挥重镇和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br><br><div>抗日战争时期(1940——1945年),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司令部、山西省政府和八路军办事处等军政机构曾驻于此城。克难城共修建了99孔石窑洞和2000多孔土窑洞,分布在六条沟内。城里驻有两万余人,不仅有军政机关,还有医院、大学、发电厂、纺织厂、报社、电话局等,当年参与第二次世界大的“同盟国记者团”于采访延安前,曾来此地参观采访;抗战八年中,这里曾被称为“小太原”。<br><br>面对着“南村坡”之名,阎锡山为避讳"难存"并表明自己克服艰难和苦难,完成抗战复兴的革命大业之决心,将其更名为" 克难坡",并根据自然地形分别将克难坡的几条沟梁命名为:西新沟、一新沟、二新沟、三新沟、四新沟、五新沟,在这里先后度过了5年多的时间,直至1945年10月才全部撤回太原。<br></div></h1> <h1>杨经略祠</h1><h1>“ 时穷节乃见 身陨道不孤 ”</h1> <h1><br></h1> <h1><p>金代隰吉便宜经略史杨贞之墓及墓碑。</p><p>据资料介绍,杨于金末曾据守"牛心寨"抗击元兵,兵败后夫人,两子一女及婿,皆先后殉节,而杨贞则跳入黄河而亡。阎锡山非常崇尚杨贞的忠烈之举,所以修缮其墓并新建了杨经略祠,祠前石楹上刻有“时穷节乃见,身陨道不孤”。</p></h1> <h1>实干堂</h1><h1><br></h1><h1>为这里的主要建筑之一。堂前有广场,广场南建有洪炉台,为阎锡山每天早上举行朝会,发号施令之处,可惜的是洪炉台现已不存在啦。</h1> <h1><br></h1> <h1>实干堂<div>展室</div></h1> <h1>石气入秋香到骨<div>溪云出岫老开颜</div></h1> <h1>这里是《黄河大合唱》词的诞生地</h1> <h1>“ 国识是富强文明的种子,责任心是富强文明的原动力,食物技术是富强文明的机动力,三者缺一不能立足于当今世界。”</h1> <h1>八大处</h1><h1>第二战区“八大处”即司令部机关:参谋处、机要处、军需处、军务处、粮秣处、服装处、副官处等办公场所。</h1><div><br></div> <h1>1985年 胡耀邦(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在这里与群众座谈</h1> <h1><br></h1> <h1><br></h1> <h1>朱德、薄一波的宿舍</h1> <h1>忠烈祠</h1><div><br></div> <h1>九曲涛声壮国魂</h1> <h1>千秋庙貌光华胄</h1> <h1><br></h1> <h1><br></h1><h1>百战鼓鼙思壮士<div>三河袍泽仰英灵</div></h1> <h1>万能洞</h1><h1>"万能洞",它即是首脑机关的大食堂,又是军政人员的演出、练兵之场所,相当于现代的“多功能厅”。从外表看,这里是七间窑洞,实际上有三间是一新沟到二新沟的地下通道。<br>"万能洞"上的一块石匾上刻有“事在人为”、“干部决定”等都是阎锡山所题。</h1> <h1>万能洞内(局部)</h1><h1>第一次见到窑洞内部可以如此纵横交错。</h1> <h1>伙房</h1> <h1>阎锡山公馆</h1> <h1>阎公馆在实干室右前方。是一排座面向东的窑洞,共七孔。第一孔为阎锡山的两个公子所往;第三、四孔是阎锡山所居,全窑用白麻纸裱刷一新。因阎锡山畏湿潮,土炕缝隙全用石灰填充又外加纸裱,以保持整洁干燥。</h1> <h1>烟窑<div>阎锡山的“金库”</div></h1> <h1><br></h1> <h1>阎锡山所住的窑洞较深,中有小门可通向第三孔窑,为开舍接见与招待来客所用。第四孔窑洞是阎锡山的五堂妹阎慧卿与其夫梁廷武之寓。</h1> <h1>阎锡山住处内的秘道入口(秘道长7华里)</h1> <h1>阎公馆里的秘密地道,里面犹如迷宫,机关密布,四通八达。秘道虽然比较窄矮,但行动还是自如的。如今为了方便游客,秘道已有路灯路标(局部开放)。</h1> <h1>阎公馆的秘密地道出口设在山坡上,隐蔽性很强,一出洞口,顿觉豁然开朗,别有洞天。据说老百姓戏笑:阎锡山光打洞不打仗。而阎锡山则笑应道:打洞是为了打仗,打仗就必须打洞。</h1> <h1>“克难坡”的后山建有一座石亭、被阎锡山命名为“望河亭”。<div><br></div></h1><h1>门前有对联:<br>“裘带偶登临,看黄流澎湃,直下龙门,走石扬波,阅不尽千古英雄人物”;<br>“风云莽辽阔,正胡马纵横,欲窥壶口,抽刀断水,誓收复万里破碎山河。”</h1><h3><br></h3><h3>(这则对联不知何人所撰,但用的是阎锡山的口气,字迹却是当时山西省政府秘书长宁超武的手迹。也有人说是阎锡山亲题。)</h3> <h1>对联的牌匾可能是后做的,不像阎锡山的字。</h1> <h1>站在望河亭前远眺、看崇山峻岭和滔滔黄河尽收眼底。</h1> <h1>望河亭内部</h1> <h1>据说因道路崎岖,阎锡山出"城"只好骑毛驴,可他骑驴却别具一格,既不扶缰,也不踩蹬,只让侍卫们牵扶着,所以老百姓有一歇后语:阎锡山骑毛驴——不负责任。</h1> <h1>一九三八年五月至十一月,阎曾住古贤,以后时来憩息。六月至九月阎曾在此召开整军及行政会议,八月间,阎在古贤会见朱德总司令。</h1><h1><br></h1><h1>阎锡山曾有《克难坡感怀》一诗:<div>一角山城万里心,</div><div>朝宗九曲孟门深,</div>俯仰天地无终极,<br>愿把洪炉铸古今。</h1> <h1>望河亭背面“北天一柱”</h1> <h1>竞赛室</h1> <h1>又见纵横交错的窑洞。</h1> <h1>克难室</h1><h1>克难室,即民族革命同志会(简称同志会)的办公场所。"同志会"是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个重要政治组织,分支机构遍及全省,其初衷是动员整合一切可能力量,进行民族革命的全民抗战,但后来却成为服务阎锡山的政治组织。同志会的核心是"干委会",晋绥军的13名高级将领为"干委会"成员,所以被戏谑为"十三个高干哄一个老汉"。</h1> <h1>上山路</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