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幕男子汉杨在葆去世,享年85岁

方馨伟爱

<p class="ql-block">上海电影制片厂表演艺术家杨在葆因病于2月13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在葆老师是去年发现患病的,暴瘦了几十斤。他一直同病魔坚持斗争,而且在患病期间参加了央视为挚友许还山录制的节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在葆1935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1952年,杨在葆考取了安徽宿城一中,在校期间担任了学生会文娱部长,常组织周末晚会,并参加演出话剧《民主青年进行曲》、《方珍珠》等。1955年,杨在葆考取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59年毕业后分配到上海青年话剧团任演员&nbsp;&nbsp;,1965年调入上影演员剧团。</p><p class="ql-block"><br></p> <h3>他身材魁梧,体格健壮,性情豪爽,待人真诚。由于他与生俱来的气质,使得他的演艺生涯与“军人”和“硬汉”结下了不解之缘,被观众们称为“中国银幕男子汉”。在《上海战役》《万水千山》《曙光》等话剧中,在《红日》《白求恩大夫》《从奴隶到将军》等影片里,他扮演的角色都是军人。甚至在陈怀皑导演的古装片《双雄会》中,他饰演了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也是一位明末的军人。而在《原野》《大刀记》《江水滔滔》《代理市长》《血,总是热的》里,他又化身为豪情侠义,刚正不阿的硬汉。<br></br></h3></br><h3></h3></br>杨在葆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h3> <h3>1958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天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反右故事片”《大风浪里的小故事》中第三个小故事《疾风劲草》中的秦兆龙,此则小故事编导是谢晋。</h3></br><h3> <h3>1960年,在上影汤晓丹导演的名片《红日》中扮演石东根  </h3></br><h3> <h3>1964年,在电影《白求恩大夫》中扮演徐连长</h3></br><h3> <h3>1965年正是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在首拍《年青的一代》中扮演男主角萧继业  </h3></br><h3> <h3>同年,主演电影《这是我应该做的》<br></br></h3></br><h3> <h3>1971年,杨在葆因被诬陷为“现行反革命”入狱4年3个月14天 。1976年在上影电影《江水滔滔》中出演主角卢大成;1977年,主演根据郭澄清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情电影《大刀记》 。1979年,与张金玲联合主演王炎导演的战争电影《从奴隶到将军》,在片中饰演始终追求真理、不屈从于恶势力的罗霄将军</h3></br><h3> <h3></h3></br><h3>《血,总是热的》杨在葆激情演讲</h3></br><h3> <h3>1983年,主演由季文彦执导的剧情电影《血,总是热的》,在片中饰演既能指挥全局、又善于身体力行的厂长罗心刚,该片根据同名话剧改编,以1979年中国经济体制急需变革为背景,他凭借该片获得第4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第7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84年,与许还山共同主演剧情电影《双雄会》,在片中饰演为人狡诈多变的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该片根据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改编。</h3></br><h3> <h3>1985年,自导自演剧情电影《代理市长》,在片中饰演敢为人民说实话、办实事的代理市长萧子云,他凭借该片获得第9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86年,执导反映年轻的党小组长杨杨敢于按党章要求批评、监督、帮助上司的电影《党小组长》。<br></br></h3></br><h3> <h3>1988年,他与刘晓庆在8年前共同主演改编自曹禺同名话剧的剧情电影《原野》尘封多年后终于解禁公映,在片中饰演粗野刚烈、勇于反叛的仇虎。1998年,自导自演讲述检察官赵汗青毫无畏惧,不屈不挠和腐败份子作斗争的故事片《昨日的承诺》。</h3></br><h3> <h3>老余和杨在葆老师在上海<br></br></h3></br><h3> <p class="ql-block">老余和杨在葆老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影《红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影《原野》</p> <p class="ql-block">在葆老师走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