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广渡

浅墨时光

<p>“我的家,在广渡。”这样介绍或者答复时,总带着点自豪感!</p><p>“广渡这地方——值得来。”多数人到过广渡以后,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p><p>“以后一定抽时间再来广渡,安静地待几天。”人们每每因时间所限,走马观花过后,也总是感觉意犹未尽……</p><p>我生在广渡、长在广渡、一直呆在广渡,近些年来,值得欣慰也让我感到愉快的一件事就是,给远道而来的客人做免费导游。在日复一日的解说中,于心中,不仅仅只是喜欢,也不仅仅只是自豪,而是更加深切地热爱我的家乡——广渡了!</p> <p>摄影人毛沐平和嵩峰山</p><p><br></p><p>我的家乡是美的。</p><p>近两年朋友圈广泛传播的嵩峰山云海、佛光、星辰、古寺,一度拉升了嵩峰山新的“高度”和“热度”。</p><p>层峦叠嶂之间的广渡嵩峰山,海拔1052米。它那出离烟火的清净,遗世独立的孤高,变幻莫测的云海,被称之谓天上人间的仙境,有着与众不同的吸引力。</p><p>来自清漾的摄影人毛沐平,也对它情有独钟。在我看来,毛沐平对嵩峰山已经达到了“痴”的地步。一年往返上下好几十次,无论早中晚或是半夜凌晨,只要达到了他预想中的摄影条件,他都会带上摄影器材风雨无阻地上山。嵩峰寺里的老祝常常在睡得迷迷糊糊时被他叫醒,给他开门,又常在早上为找不到他的人影而啼笑皆非。</p><p>毛沐平偶尔会问我天气情况。有一天晚上七点多钟,他询问我嵩峰山上是否有雾,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说决定上山,问我是否一起去。说走就走,八点多钟他来到了广渡,捎上了我便向嵩峰山开去,同行的还有另一位摄影人小周。车灯照耀下的山路更显曲折陡峭,但他开得既稳又快,我想这与他经常上山熟悉路况有莫大的关系。在路上聊天时,他说起自己最快一次上山仅用了十五分钟,让我颇为惊讶,因为正常情况下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到达,而他只花了一半的时间。他说那天听到老祝电话里说山间有漂亮的云海,担心错过,因此就创下了这个纪录,这不由让人为他的“痴”又刮目相看了一回。</p><p>走夜路,常会出现各种突发的状况,遇到过蛇,也遇到过野猪挡道,好在皆有惊无险。最意外的情况莫过于,辛辛苦苦守候却因天气原因没有拍到照片,只好遗憾地下山打道回府。好在他有一颗平常心,并不因此而沮丧,反而体念老祝他们平时上下山不容易,经常顺便给他们捎带上去蔬菜和生活用品,甚至还给老祝买了一套崭新的袈裟,老祝因此乐得合不拢嘴,逢人便开心地拿出来,给大家展览一下又小心翼翼地收起来。</p><p>经过两年多的积累,毛沐平把嵩峰山的四季奇观装入了他的相机,并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在各媒体发布。壮观的日出,浩瀚的云海,璀璨的星空,炫丽的流星雨,金黄的古银杏,皑皑的雾凇与雪景……一张张图片一个个视频,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叹为观止。其中标题为《嵩峰山》的延时摄影视频,时长36秒,却由四千多张照片组成,里面的苦与乐,大概只有毛沐平自己心里最清楚了。</p><p>一座山的风情,因了摄影人更凸显了它的迷人之处。如今的嵩峰山,已俨然成了江山的网红打卡之地。春夏秋冬,皆有它的不同韵味。深秋,已经800多年的古老银杏树,那满树的金黄,不仅仅只灿烂在嵩峰山尖!</p> <p>传遍世界的广渡小妞们</p><p><br></p><p>我的家乡是充盈着人文故事的。</p><p>《广渡村的小妞们》惊艳三衢,传遍世界。祝渭洋先生的这一幅画,曾获“93博雅人国中青年油画大赛优秀奖”,并在纽约、多伦多、北京、香港、深圳等地展出。</p><p>1964年,祝渭洋和妹妹祝瑜英一起下放到峡口镇王村。在下乡的10多年间,祝渭洋被众多的古迹吸引着,被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被大山深处热爱生活勤劳的人们吸引着,坚持创作,《广渡村的小妞们》就诞生于其间。古老的雕花石门槛,斑驳的青砖墙,厚重的青石板,鹅卵石铺就的路面,五个淳朴可爱的广渡小妞并排坐在青石门槛上,神态各异,妙趣横生,仿佛把时光瞬间拉回了几十年前。小妞们所处的这座房子,叫作四分厅。这是一座清代建筑,保存完好,在它门额上的古老壁画以及“礼仪门”三个大字,历经百年风采尤在。</p><p> 当我在2019年第一次看到《广渡村的小妞们》这幅画时,颇有点吃惊和震憾。我感觉自己已经穿越,历史正在眼前呈现。当人们好奇地打听相关于这几个小妞们的情况时,作为广渡人我不由也在想,如果能找到这些小妞们,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再来一次重聚,将会是一件极有纪念意义的事情。</p><p>心动不如行动,在村里几位热心人士的帮助下,经过几个月的寻访,五个小妞基本找到了。她们都对此深感意外和惊讶,没想到自己在三十年前竟然成为了一幅画的主角,并漂洋过海传遍了世界。如今的小妞们均已三十多岁,她们走出大山,足迹踏遍祖国各地,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我特意建了一个微信群,把祝渭洋先生和他画中的小妞们一起邀请了进来,期待在将来不久的一天,大家能从五湖四海再次相聚四分厅,重温一幅画的美好瞬间。</p> <p>文禅书院又花开</p><p><br></p><p>我的家乡是充满着书香蕴味的。</p><p>广渡自古就有书香广渡之美誉,教育历史悠久。广渡出过1个尚书、1个尚书员外郎、2个职官、14个进士、4个举人、4个贡生等著名人物。宋代的广渡“六子七进士,四代十登科”更是在江山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劳动之余,我常会去一个地方,那就是座落在书院埂的文禅书院。与古文人贤者神聊,那是我最享受的业余时光!</p><p>除了毛氏大宗祠在抗战后曾做过学校外,古时候广渡曾经有十大书院,经历了战乱和种种变迁,如今保存下来的还有这座文禅书院和泉井书院两处。文禅书院始建于明代,清代复建。它原来是宗族公学,是江山民间兴学、办学的历史见证,对研究江山明清教育史有较高的价值。广渡人从事教书职业的,据初步统计至少有140多人,这些和广渡历代以来重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p><p>2020年8月15日下午,我领着《峡口专刊》采风一行文友来到文禅书院。顺着台阶拾级而上,夕阳的余晖洒落在这座古老的建筑上,白墙黛瓦辉映着精美的门楼,马头墙借势生动,门前左右两边种植着花草,整座房子在金色的夕阳中显得美仑美奂。 </p><p>院子的木门敞开着,两位老人坐在里面说话,看到大家进来,便热情地迎上前来,带领大家参观了他们的家。这是一座四合院式房子,前后二进,鹅卵石铺设的天井,素朴的厢房,木窗雕刻着雅致的窗花,天井周边的柱子上是镂空雕刻的雀替,古色古香仿佛刹那转换了时空。</p><p> 老人告诉大家,这个书院古时候屋内设有文昌帝君和孔夫子佛像,并放置有毛家族谱,是古代广渡著名的书院之一。修缮书院的是他们的儿子和媳妇,历时三个多月共计投资五十多万元,修缮如旧重整了这座老宅。一来给他们两位老人居住安度晚年,二来也为了传承广渡人历来崇文好学的精神和思想。听完这些,大家都由衷地为他们一家点赞。</p><p> 当我们告别离开时,暮色中的文禅书院静穆矗立,夕阳的光芒笼罩着它,院子前花开璀璨,古老的书院在沧桑之中焕发着新的妍采。</p> <p>处处古迹望古今</p><p><br></p><p>我的家乡是古老厚重的。</p><p>矗立于村北田野中的大公殿(文昌阁),被日寇焚毁残存的毛氏大宗祠,故事凄婉堪比梁祝的贞孝牌坊,一身金壸志的节孝牌坊,石雕柱础精美绝伦的八股厅,聚天地阴阳于一身的八卦井,散落于村中各处的书院私塾,依山势阶梯分布的明清建筑群,隐藏于山峦之中的寺庙庵堂……</p><p>千百年来,广渡虽居大山深处,却一样的经历着阳光雨露的滋润,也一代一代地涌现出才子佳人,怀抱普世爱民之心,留下许多令后人敬仰学习的传奇佳话!这些传承下来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彰显着属于广渡的神奇!</p><p>如若有时间,请随我来,去看看它的小巷里弄,感受它的晨昏雨露,领略它的四时不同,品味它深藏的人文情怀……广渡的一砖一瓦一物,都会告诉你属于它和时间的奥秘!</p> <p>吾心安处是广渡</p><p><br></p><p>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小小的角落,装着一样东西叫乡愁。</p><p>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渡人,广渡是我的家乡,我深深地热爱着它。</p><p>我爱它的原始之美。</p><p>白鹭翩翩飞翔,清澈蜿蜒的溪水缓慢流淌,石斑鱼儿成群结队在水中的鹅卵石上游过。空气清新,晨昏的云雾美丽又多变。田野里四季风光更迭,金灿灿的油菜花,碧绿的水稻,澄黄的谷物,皑皑的白雪,每一个季节都都呈现着不一样的美。在山间你或许还会遇见生活其间的珍稀动物,古老的活化石——蝾螈。</p><p>我爱它的慢生活之味。</p><p>每天从烟火里升腾起的生活,绿水青山的生态,淳朴的民风,悠闲的慢时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广渡村目前80岁以上老人有131位,其中90岁以上老人17位。迄今为止,广渡村最长寿者活到了103岁,是一个名符其实的“长寿村”。</p><p>我更爱它厚重的人文底蕴。</p><p>除了各种古迹遗址,数不清的人文典故,还有各类文化遗存包括国宝档案《清漾毛氏族谱》,省级非遗广渡手狮舞等等。今年添了一个喜讯,由藏书达人王保利先生收藏、光绪己亥年(1875年)江山广川与善轩敬刊的《同善录汇编》已正式再版,在古迹上又添古籍,广渡厚重的文脉书香再次得以绵延流芳,这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千年历史的尘烟之下,太多的事物,待我们去发掘,去还原,新一代的广渡人任重道远……</p><p>生活在广渡,我虔诚地用脚步用心去丈量,用镜头去记录,用文字去书写,用语言给客人的心中装进广渡,我尽我心,我尽我力!乡音未改,鬓毛已衰。我希望家乡的历史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我期待广渡以破茧成蝶的姿态,翱翔而出!</p><p>我想,有一句话最能代表我的内心,那就是我曾经说过的:“这一生的命题,无非是爱你,或者,把你爱得更彻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