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开国元勋子女雪山草地行

黄非黄

<p class="ql-block">2006年6月,我奉命陪“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代表团”经历了一段雪山草地行。临行前,我仔细阅读了军区用传真电报发来的代表团成员名单:毛泽东主席之女李讷、周恩来总理侄女周秉德、任弼时总书记之女任远征、中共中央原最高领导人博古(秦邦宪)之子秦铁、彭德怀元帅侄女彭钢、刘伯承元帅之子刘太行、罗荣桓元帅之子罗东进、粟裕大将之子粟戎生、陈庚大将之子陈知建、罗瑞卿大将之子罗箭、张云逸大将之子张远东等二十多位开国元勋的子(媳)</p> <p class="ql-block">女(婿)。代表团成员多数是军队退休的将军,少数是地方退休的领导,全部成员除博古之子秦铁外,退休前都是省(军)部级以上领导。</p> <p class="ql-block">代表团是从成都驱车经都江堰,进卧龙沟,翻巴朗山,抵小金县境地的。</p> <p class="ql-block">在四姑娘山脚下,我们向代表团成员敬献了哈达和羌红,表达了雪山草地各族人民的欢迎之情。欢迎仪式毕后才得知毛主席之女李讷和刘伯承元帅之子刘太行,因身体抱恙未能成行,一时间我热烫的心,蓦地生起一种无可名状的憾意。</p> <p class="ql-block">当代表团知道我们拟在风光旖旎的双桥沟安排其游览时,代表团的召集人、罗荣恒之子罗东进将军,拉着时任州委常委、宣传部长陈钢和我站在众人一旁后轻言细语的说:“我们此行主要是考察当年红军长征所走路线,凡是与长征路线无关的地方,我们都不去,感谢你们一片好意……”罗将军当时刚从二炮(现为战略火箭军)副政委(中将)岗位上退休,说话间,他脸上一直绽着和蔼可亲的笑容,给我们没有些毫的居高临下的感觉。据代表团的工作人员私下给我介绍,罗将军之所以名叫东进,是其生于</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115师挺进山东前夕,罗荣桓元帅为其取了东进的名。从罗将军的身上,使我追想到人民军队十大元帅中,唯一政工干部出身的罗荣桓元帅的风彩,罗元帅心如大海大川,大智大勇,文武双全,就连常胜元帅林彪,在其所有的政工搭裆中,最佩服的就是罗荣桓元帅。</p> <p class="ql-block">小金境内的“达维会师桥”、“两河口”、“红军懋功会议馆”及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一一夹金山等,都是红军长征中留下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代表团成员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然而在“红军懋功会议馆”参观时发生了一段小插曲:一位年轻的女讲解员,在讲述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在懋功(小金)县城(红军馆坐落地)举行了庆祝活动等情况,这时任弼时之女任远征女士突然问讲解员:“</p><p class="ql-block">你知道红二方面军的情况吗?你知道红二方面军的的领导人吗?”当时,红色旅游起步不久,小姑娘</p> <p class="ql-block">讲解的内容是按有关部门准备的稿子死记硬背的,她那里知道红二方面军长征未曾经过小金境地,更不知道红二方军是由贺龙和任弼时等率领,任女士的提问使讲解员支支吾吾,不知所答,一脸通红……见状任女士显得很不愉悦,我和陈钢部长也尴尬的不知所措,这时罗东进将军出面了,他恰到好处的打了圆场。</p> <p class="ql-block">马尔康市卓克基镇是当年中央红军北上时短暂休整的地方。从草地流出的梭磨河和梦笔雪山流下的纳足沟河在这里相汇后向东南奔泻,依山傍水的卓克基官寨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和博古等领导的住所,河边有一排挺拔的老白扬树,据说那是当年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拴马之处。红军休整间,中央政治局召开了关于民族问题的专题会,党史专家称,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民族问题专题会议。</p> <p class="ql-block">2006年卓克基“红军纪念馆”还未建,当地政府在官寨开放了当年中央领导的宿舍和会议室,会议室有张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的合照,奇怪的是合影照左侧被一扇门板遮着,显得极不协调,众人驻足不解,这是博古之子秦铁凑近我耳旁轻声说:“门板遮着的地方是我父亲的位置,有关部门在公开发表时作了技术处理。”秦铁的话,我在向有关专家讨教时得到了证实。</p> <p class="ql-block">得知这张照片的由来后,一路上我对秦铁先生格处关注了:他少言寡语,不停地吸烟,每考察一地,他那瘦瘦的身躯总是在队伍最后晃悠,憔悴的脸上,不时地绽着合蔼的笑容。在州委、州政府和军分区的欢迎宴上,秦先生开怀畅饮,他酒量颇好,令我佩服。席间,秦先生向我讲述他过去的一些事:因为他父亲的事,从小就夹着尾巴做人,不敢攀高枝。他在北京101中学读书时,很多中央领导对他很关心,他清楚的记得,每当母亲出差时,康妈妈(朱德夫人康克清),王胡子(王震)叔叔都分接其家住过。</p> <p class="ql-block">1964年他考入了海军舰艇学院,成为“五好标兵”。“文化大革命”不久,他莫名其妙地被打为“反革命集团”的头头,说到这里他稍停顿了一下,与我干了一杯后继续说:“我父亲也是这个年纪在中共中央负总责。”“文革”结束后,秦先生得到平反,并安排在天津远洋公司工作,他从船员干起,历任驾驶助理、三副、二副、大副、船长,直至退休。2012年秋天,我在网上得知秦铁先生,因突发心血管疾病在家中去世,当时,我心中甚为悲恸。</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路经川西北草原时,地广人稀,食物稀缺,沼泽遍地,其见证了红军长征最为艰苦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红原县是上世纪1960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县名“红原”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意为红军经过的草原。</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一行到了红原县一个叫日干乔的地方时,解说员介绍:"那是中央红军从毛尔盖出发北上经过的一片水草沼泽泥潭地,人和马必须沿草甸走,稍不小心陷进泥潭,就很难拔出……"。讲解员的话引得大家一阵唏嘘:陈知建将军说:“从毛尔盖出发,周副主席因连续发烧体弱,不说骑马,连走路都不行了。”周秉德女士补充道:“中央组织担架队,干部团团长陈庚亲自任担架队队长,抬了整六天才走出草地。”</p> <p class="ql-block">听了两位元勋之后的对话,我想当年陈庚将军的担架队,其肩上不仅抬的是未来的共和国总理,更抬着未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p> <p class="ql-block">置身于广袤的草原,这些血管里流淌着浓浓红色血脉的“红二代”们显得特别的放松,这种放松使他(她)们的言谈举止随和而真恳,这种随和和真恳,又让我捕捉到了他(她)们心中一些关于父(母)辈的故事:张运逸大将之子张远东将军身材魁梧,棱角分明的国字型脸庞上佩着一副金边眼镜,显得十分帅气而文雅,我称他“帅首长”。与“帅首长”聊天中得知,其父张云逸大将在长征过雪山草地时,是红军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兼军委纵队先遣队司令员,为红军总部打前站。</p> <p class="ql-block">张运逸大将资格颇老,加入过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两名幸存者之一)、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十大元帅和十大将中年龄仅次于朱德,比毛主席还大一岁,是惟一拿元帅工资的大将(大将中几乎都曾是他的部下)。张云逸将军一生虽磨难重重,身经百战,但长征过雪山草地的岁月却终生难忘。</p> <p class="ql-block">粟戎生将军父亲粟裕大将被军中誉为“战神”,红军长征时留在南方坚持斗争而没有参加长征,但这丝毫未影响粟戎生将军一路上对红军先辈们的敬仰之情,每当走到红军曾发生过战斗的地方,他都要驻足观察沉思,在“包座战役”遗迹处,粟将军比照地图与陈知建将军交流了许久,我知道粟将军退休前是原北京军区分管作战的副司令员。我想若不是和平年代的话,粟戎生将军也会像其父一样成为一名赫赫战将。</p> <p class="ql-block">若尔盖巴西地区是红军长征路上的重要会议一一巴西会议的发生地。我们到巴西那天,正赶上任远征女士的生日,她说据其母亲回忆,她出生在长征途中,具体地是快要走出四川阿坝地区草地时一栋下层畜圈上住人的藏式农房里,听了任女士的描述,我斗着胆插话说:红二方面军是从壤塘上杜柯进入阿坝地区的,所走路线几乎是纯牧地区,要说草地边缘的农舍,很可能是若尔盖巴西……我话音刚完,大家便一阵雀跃,时任若尔盖县委书记张锐是位风趣幽默的康巴汉子,他对任女士说:“领导,我代表全县人民欢迎您回到</p> <p class="ql-block">第二故乡,祝您生日快乐!”于是间,洁白的哈达铺天盖地的向任女士飞去,悠扬、悦耳的藏歌回荡在原野上空……代表们在若尔盖考察时,一位姓彭的流落红军与彭元帅是同乡,虽然该流落红军时年已去世,但他与一位藏族姑娘留下的儿孙们,登门找到了代表团中的彭元帅侄女彭钢将军认亲,彭将军说:“虽然五复外的亲,我不敢确定,但你们既然是红军之后,我们就都是红军的传人。”话毕,她从包里掏出了钱物塞给这些看上去并不很富裕的红军后人们。</p> <p class="ql-block">开国中将张震之子张海阳将军,在原成都军区任政委时,多次来川西雪山草地视察,他所作的指示大多我已淡忘,惟有他表露出的对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的崇尚之情和对各族人民支援红军的感激之情,使我记忆犹新。张海阳之父张震将军在长征过雪山草地时,是红一方面军十团的通信主任,当时部队缺粮,组织上将张震从通信主任改为管理主任,并派其带领小分队在今黑水芦花镇一带筹粮,当时因语言不通,加之国民党的歪曲宣传,老百姓纷纷都躲进山里,把粮食藏了起来,经过反复的宣传工作,特别是红军秋毫无犯的红律感动了藏民,他(她)们把家中有限的粮食支援了红军,聊起这类故事时,张将军总是充满深情……</p> <p class="ql-block">2013年4月,我又迎来了徐向前元帅之子徐小岩中将到大金川河畔考察。走进徐向前指挥部遗址,徐将军摩挲着徐元帅曾经用过的藏式铜壶,这位少言寡话的将军不由得喃喃自语道:“红军在大金川河畔先后住了14个月,是长征途中红军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大金川河畔的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贡献很大啊……”自语间,徐将军的眼眶有点湿润。</p> <p class="ql-block">我心中揣着徐将军的话,再次查阅了有关史料: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大金川河畔成立了中共大金省委,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由党领导的少数民族政府一一格勒得沙共和国。组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藏族武装一一金川省军区独立师,独立师总兵力超两千余人,参加人员沿大金川河畔上至马尔康当坝,下至丹巴县的巴地巴旺等地,红军北上时,大金川独立师编入右路纵队。大金川河畔儿女参加红军后,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杀日冠,谋民族解放,走出了一批诸如天宝、康立泽、杨东升、沙纳等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