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人的“位置”!

书缘

<h1>  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位青年经历很坎坷,就因他身体某个部位有点残疾,可他:</h1><h1> 1978年春高考分数过线21分,但体检时被拒之门外,含泪回家,几年未报考。</h1><h1> 1983年秋,被拒绝报考所有大专院校。</h1><h1> 1985年秋,只许报考师范涵授学习,可他进了,但未能转正式教师。</h1><h1> 1990年秋,再次报考“民师”转编的师范院校,考分大大超出分数线,可是又因身体某个部位缺陷被踢出榜单。为此,他天天奔波呼吁有关部门。……</h1><h1> 可是,他还是那么顽强乐观地生活,积极认真地工作。</h1><h1> 他普通而平凡,不!他不同凡响,他愿当孺子牛甘为蜡炬灰,他的故事有很多,只有他自己明白黄莲是怎样的苦。</h1><h1> 他的事迹感染着许多人,更深深地印记着我,然而,于1991年夏,为他以及象他一样不幸的人写下一文转寄“中残联”。题目是:《也说人的“位置”》。</h1><h3> </h3> <h1>  如果说体能体貌的差异,已经在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硬性划分出外在的界限,那么随之而来的必定是残疾人与健全人在心理和思维方式上的歧向与疏离,作为残疾人都不得不为自己“化外之民”的特殊身份而困忧,残疾人领受到的要么是善良者的同情垂怜,要么是麻木者的轻藐排拒,鲜能获得“人”的合理位置。在谋求职业、任职晋升、寻找爱侣、追觅友情时,残疾人往往由于身体个别部位的缺陷招致“全人”的否决,残人身上那些与残疾相倚共生的长处和优点,甚至比“全人”更努力做出的业绩,然而,总是被轻易地遭受冷落和忽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促使许多善良者向残疾人伸出援手,扶残济困,却又常常因为漠视被援助者的心理而无从措手,甚或事与愿违。残疾人的理想,残疾人的奋斗目标也正是化“残疾”与“全人”的位置。</h1><h1> 人们啊,人们,残疾是有限的,人性则是无限的,残疾是偶然的,人性则是永恒的,自然本性的同一赋予残疾者终生以俱的愿望远远超越于其他任何生理和心理的欲求。</h1><h1> 残疾人总爱扬弃有限,追逐无限,规避偶然,贴近永恒的主观意识发挥到极至。宁可承受同健全人一样的“唾骂”、“侮辱”,却不愿接受哪怕超出健全人一丝一毫的不平的“待遇”,一句话,要求平等是每个残疾人的共同愿望,借此,呼吁千万的理智者从道义上摆平残疾者“人”的位置。</h1> <p class="ql-block">  靠自己,才能无惧艰难,靠他人,永远害怕风霜,别怪困难时没人扶你,别怪危险时没人替挡,你若强大,困难就是小事,你若勇敢,危险也能无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