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13日,农历大年初二。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我的恩师王忠民所写的《春日观梅有感》:“六九脚步如约至,又到阳暖花开时。时令节拍匆匆过,故事春天梅先知。”</p> <p class="ql-block"> 恩师的一首诗,一下子勾起了我内心深处“梅”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忆起往日,虽苦亦甜。还在驻马店读书的时候,我所在的校园特美,绿化是一流的。作为在乡村长大的我,梅花对于我来说,只是书本里面的诗。没想到,那年冬天在校园的一角,我忽然闻到了醉人的花香。闻香寻树,才知道那开满黄花的树就是“梅”。青春葱茏的岁月,总幻想着自己以后的生活应该是香甜的。这梅花是香的,倘若梅花和糖块放在一起,不就是一种“香甜”吗?于是,悄悄地采下几朵喷香的梅花,买了一袋糖,寄给远方的朋友,为的是分享青春生活之美好。那时候,“梅”悄悄芬芳着心灵。</p> <p class="ql-block"> 话又说回来,称王忠民是我的恩师,此话一点不假。正值青春芳华的年龄,我在驻马店读书,命运让我遇见了恩师王忠民。那时候,王老师在驻马店日报社工作,时任报社质量总监、首席记者、高级编辑,有著作出版,亦有诸多新闻、文学、摄影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有些作品还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王忠民老家是新蔡河坞乡的,作为老乡、老师,他对我的文学素养以及文字水平的培养可以说是起了关键性、决定性作用,乃至后来我一生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学生时代,我爱写写随笔文字,偶有文章被王老师修改,被发表在《驻马店日报周末版》上。那时候,驻马店市不少报亭都卖有《驻马店日报周末版》。每逢周末,我都要到报亭去看新出版的报纸,主要是看看是否刊登有我写的文章。临近毕业时,王老师给时任新蔡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李剑华写了一封推荐信,建议安排我能够在县委宣传部做文字工作。这封推荐信虽然在当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王忠民作为我一生的恩师已铭记在心,那封信我现在还在用心保存着。后来,阴差阳错我还是戏剧性地进了县委宣传部工作,一干就是23年,主要是从事文字工作,官职也上升到副部长,这是我先前做梦也不敢想象的。23年,我铭记恩情,像一枝寒冬的梅,傲雪风霜,傲骨向阳,让一朵朵新蔡之花开放在报端。</p> <p class="ql-block"> 有那么一日,新蔡关津乡爱心人士梅占立建起了一个梅园,让我欣喜不已,一次次前往。也是在他的梅园里,我才在知道梅花不仅有黄梅,原来还有青梅、白梅等等几十个品种。徜徉在梅花绽放的春天,那一树树梅花如诗如画,装点着我的生活。有了梅园,梅占立开始作“梅文化”,准备把梅园打造成全世界“梅”姓人家的“家”。后来,梅氏宗亲大会在这里召开,梅占立实现了他的梦想。以梅化酒,梅占立还做起了“梅”酒,“梅”从此更加芬芳飘香,沁人心脾。</p> <p class="ql-block"> 与梅有缘的人,“梅”总会制造着各种惊喜,等待着有缘人。2016年,一场大雪纷纷扰扰,洁白了新蔡大地。从新蔡县电业公司门口经过,一树被白雪覆盖的红梅映入眼帘。多么美的意境啊,简直画卷一般,惊艳着我的视线。各种“梅”拍,更让梅“美”到骨髓和血液里。后来,不断有人踏雪寻梅,赋予这一树红梅诗情画意。更有歌手文希所唱的一首《梅花泪》,来应景人们对梅的喜爱,歌颂着梅花的高贵品质:“那日君一别,今又雪花飞,思念你的歌,醉了那枝梅,白雪飘红泪,滴滴寒香为谁醉……”</p> <p class="ql-block"> 不曾料想,还有更多的梅花在家乡的公园里吐露着芬芳。有着“十里屏风”“十里画廊”之称的新蔡北湖公园,在那个百花争艳的春季,忽然怒放了一树树梅花,恰是一幅幅水墨画。一次次走进北湖,与梅花亲近亲语,依然不失内心那份对梅的眷恋情怀。于是,拍梅写梅,内心的春花除了梅花还是梅花了。</p> <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忽闻遂平嵖岈山建起了一个更大的梅园。于是,呼朋唤友,一次次与梅约会着。从梅花树下的空白地,到梅花树下种植的金黄色油菜花,再到梅花树下落满梅花,“梅”的意境越来越美,越来越深邃。尤其是去年,受疫情影响,梅园失宠。待我们赶到时,梅花已稀稀疏疏。整个梅园很少有人,整个梅园都是我们的春天。我们闹着欢笑着,尽情与梅舞动着那个寂静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 原本以为,遂平梅园是最美的。去了一次武汉,才知道“梅”园之外还有“梅”。本来是去武汉大学看樱花的,不曾料想待我们去到时,樱花开的还不是多好,我们顺便查询到了武汉东湖梅园。武汉东湖梅园,为全国四大梅园,是全国著名的赏梅胜地,又是我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和全世界梅花品种最大、最多、最全的梅花培育基地,内有妙香国、江南第一枝头、花溪、放鹤亭、梅友雕像、冷艳亭等景点。早春时节,我们来到这里,这里梅花盛开,繁花似锦,暗香四溢,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我们惊诧这里的梅花品种近320个20000多株,“老人美大红”、“多子玉碟”、“乌羽玉”等品种前所未闻;更惊诧这园子里数棵百年以上的老梅树,那满树的梅花像是从树皮里长出来的似的。</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一路走来,与梅结下了不解之缘,拍梅、写梅、爱梅成为每年最美的迎春曲,是梅花的傲雪风霜不断激励着我,是梅花的高贵品质感染着我。“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正读着毛泽东写的《卜算子.咏梅》,有好友打电话:“走,咱们去春风里寻梅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