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通海县属云南省玉溪市管辖的其中一个县,位处滇中南部,北连江川县,东连华宁县,东南连建水县曲江镇,南连石屏县,西南连峨山县,西连玉溪市,地土面积721平方千米,主要民族有汉,彝,回,蒙古,傣,哈尼,人口32万左右。</p> <p class="ql-block">县名来历</p><p class="ql-block">长期以来,人们便以一个民间故事“畔富开海”为根据,把“通海”解释为一个“通”了“洞”的“海”。这一解释最初出现在《大明一统考》上:“相传昔(通海)水涝不通,有僧于县东北石笋丛之处,以杖穿穴泄其水,因名通海。”于是,“畔富开海”的民间故事便为人津津乐道,在民间流传开来,人们都认为这个民间传说就是“通海”一名的由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按当代学者方国瑜主编的《云南郡县两千年》记载:“通海名称始于南诏。”南诏(云南地方政权)时期就是唐代。唐代在通海设置通海都督,用“通海”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也就是说,“通海”为地名出现在唐代,与传说中的“元僧开海”相距600余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海”一名并不源于“畔富开海”,那么“通海”之名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通海”是土著民族——彝族的一个彝语。有学者考证,“通海”在彝语里意为“银白色的海”。据现在实地调查,“通海”这一彝语,一直是里山乡一带的彝族的口头语,他们把“通海”说成“洞黑”,称通海人为“洞黑僰(僰即人)”。由于汉族和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以谐音形式用汉字就把“洞黑”记作“通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