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胡氏宗谱

华夏苏维埃

<p class="ql-block">  《永康地景赋》有云:“河南、山西,一县兼管两省;太平、长安,两郡不过两乡。”山西村正是永康所管的“两省”之一,古代属太平乡,现属象珠镇,地处龙山山脉石柜山、方山与酥溪上游石湖溪之间,山环水绕、风光旖旎、田园广袤、人杰地灵。&nbsp; &nbsp; &nbsp; </p><p class="ql-block">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是1167年春陆游辞官从江西回山阴老家,在社日路过永康时留下的《游山西村》诗句。据</span>胡子良先生考证,这“又一村”就是永康山西村。</p> <p class="ql-block">  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五月,奉宋高宗赵构敕命,28岁的胡穹风尘仆仆来到婺州,成为了婺州史上最年轻的通判。时处南北宋之交,北方金兵来势汹汹,在江淮之间不断攻城略地,婺州地处江南,为北方战事承担了大量的后援。胡穹身兼劝农事,保障农业的稳定和发展成为胡穹为官的重中之重。上任以来,胡穹居官守正、不畏辛劳,常在婺州各邑巡察,监督劝勉地方农事。据传,胡穹曾往永康、东阳巡察农事,途经永康县治东二十五里的太平乡宗仁里,于石柜山西麓饮马小憩。待欲上马前行时,突然马嘶腾蹄、驻足不前,任其挥鞭,无济于事。胡穹环视周边,但见乡曲之相同,地形之仿佛,颇有家乡之风致。仔细观之,东有山神护松,西有财神献宝,南有麒麟吐火,北有龙王嬉水,中则金坛托盘,大有钟灵毓秀之感。深知马通灵性,胡穹即于马前虔诚默祷,恭敬许愿:“先祖英灵在上,你若看中此处风水宝地,我将在此地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以光宗耀祖。”言毕上马,马则顺从前行。绍兴甲寅年(公元1134),胡穹激流勇退,辞职归田。此时宋金之间战事仍处胶着之中,他的老家山西省平阳府正处于金人的铁蹄之下,回归故里已成为一种奢望。胡穹于是率领家人来到了两年前神马卜居的永康太平乡宗仁里,平地开园,建庐定居。因村庄建于石柜山西麓,同时为了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于是将村庄取名为“山西”。</p> <p class="ql-block">山西胡氏家规。其核心为寇婚丧祭,皆有品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勤谨和缓,各宜遵守。</p> <p class="ql-block">信友世系二十一世胡兆开,二十二世胡坊起,二十三世胡汝木,二十四世胡济全,二十五世胡文俊,二十六世胡家铭</p> <p class="ql-block">  胡氏位列百家姓第十五位。山西胡氏家谱记录了家族的正面历史、经验、技术和文化的史实资料,是给胡氏后人留下的一部优秀教科书,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经验借鉴、文化传承和思想启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