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永城史话》</b></p><p class="ql-block"><b><i>作者:阎树梅</i></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抗日战争时期的永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2)</b></p><p class="ql-block"> 1939年春初,芒砀山区的杂八队头目王庆恩、邸寄标,李念田、杨鹿鸣、吴忠友等,见郭恒新部被歼灭,兔死狐悲,便互相勾结,密谋策划,聚合六七百人,约于正月初二(2月20日)行动,消灭抗日游击队。反正的伪区队长赵文学也暗中活动,遥相呼应。鲁雨亭闻讯后,当即召开干部会议,研究对策,决定派陈觉民赴萧县求援,派何叔朗到山前、丁集借百姓守寨的机枪来加强游击队的自卫力量,派刘思九利用亲戚关系到杨鹿鸣处劝说止戈以分化争取杂八队。这一计划顺利实现了。首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毙赵文学、吴惠友于芒砀山东麓。接着,萧四区一支配有轻机枪6挺、掷弹筒2枚的精干武装到达游击队驻地张庄。双方配合列成长队,走遍芒砀山区示威。杂八队头目们吓得丧魂落魄,纷纷向鲁雨亭引咎请罪,表示愿意归顺,参加抗日。经此一举,夏永砀交界地区的杂八队次第归编。此后,鲁雨亭以芒砀山为根据地,率领游击队转战于永北、砀南和夏东广大地区,肃清土匪,消灭汉奸,袭击鬼子兵,捷报频传,如夏邑太平集之役、孔庄之战、火神店夜袭敌人、西成店截击敌人、梁河洼摸敌、鸭子圈打垮丘鸿彬、练楼收伏张子龙、奔袭县城岳山鬼子兵等,并在郭楼说服当地红枪会首领“老红毛”抗日,二区收编寇超甫(寇运生)。前后胜利20多次,共缴获步枪278支、短枪36支、轻机枪4挺、迫击炮1门,游击队壮大至700余人,按序列编为“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第二支队”,鲁雨亭任支队长,下辖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个大队和特务连。</p><p class="ql-block"> 鲁雨亭组建的游击队宣布成立后,生活及武器弹药供应极端困难。游击队两顿稀饭过一天,半斤红薯也过一天,3个月没吃过白面,都还风趣地说是“过杂面节”。游击队冬天不盖被、不烤火、不用热水洗脸,除了一次救济负伤队员家属外,从未发过一文钱。鲁雨亭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粗布衣裤,宿营后和衣而睡,虱子满把抓,还诙谐地说“这是抗日虫”。1938年寒冬的一个夜晚,行军到达宿营地,两只脚因踏雪冻得紫红肿胀,用被子裹好取暖,还笑呵呵地说:“没拉游击以前,我都不知道这两条腿是用来走路的,现在我才懂得它的作用很大。”当同志们称赞他“群众化”时,他兴高采烈地问:“我真成为群众的一员了?”为了解决部队的困难,鲁雨亭变卖自家的田产,购买武器弹药和抚恤遗孤。半年时间,就卖去土地200多亩。对阵亡官兵家属,每户送5斗麦、5亩地。家中的麦子除留够长工家人吃用外,全部交给游击队。因此,奋起抗日保家卫国的鲁雨亭,深受山区群众的拥护爱戴。</p><p class="ql-block"> 1939年2月,日伪军步骑兵600余人、汽车数辆进犯县东茴村,游击支队某部跟随追击收复茴村。</p><p class="ql-block"> 1939年2月,鲁雨亭得知彭雪枫率队进驻书案店,即派陈觉民前往联系,随后又派王卓然带领30多名青年到随营学校学习。同时,中共党组织派朱松岭到游击队发展党员,建立了党组织。</p><p class="ql-block"> 1939年春,已于去年冬组成的第六区抗日民主政府,人员渐渐充实,区长何叔朗,区员王化远、李新潮、郭文甫分管民政、财政、文教,农民救国会主任杨伯勋,活动在芒砀山区。下设山城、山前、邵伯、僖山、豫边、公兴6个乡。同时,已成立的一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了农民抗日救国会,推选蒋汉卿任主任。至同年秋,永城县6个区普遍成立了区、乡、保农救会。</p><p class="ql-block"> 1939年3月初,中共豫皖边区省委在书案店成立,书记张爱萍、副书记吴芝圃、秘书长岳夏、秘书刘玉柱,隶属中原局领导。8月,撤消省委,成立豫皖苏边区党委,吴芝圃、刘子久先后任书记,刘瑞龙、向明、吴芝圃先后任副书记,彭雪枫、张震、萧望东、岳夏任委员,周季方任组织部长,曹荻秋任宣传部长,向明、谢邦治先后任民运部长,黄赤波任社会部长,王子光任秘书长。区党委机关先后设于唐楼和大李家,1941年5月,中共豫皖苏边区省委改为华中局领导。</p><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25日,武汉为日军侵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寇不得不停止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进攻,而以主要力量对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从此解放区战场成了抗日的主要战场。1939年3月,永城日伪军进犯书案店,游击支队在马桥东刘楼重创敌军,从此县城之敌不敢轻举妄动。</p><p class="ql-block"> 1939年3月4日,蔡洪范以开会为名,在龙岗集南检阅区、乡民兵人枪,令将枪搭槊放在广场跑步到县政府听紧急报告,从而强行收缴地方武装600余支枪用以充实自己的部队。12日,该部发生兵变,一团团长王化荣扣押了蔡洪范,原因是蔡要率部北渡黄河往投国民党华北副司令长官鹿钟麟,而王主张坚持就地抗日,事件发生后,经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萧望东亲往调解,始将蔡释放,并为抗日救国的大局着想,让蔡带走二团、三团、柘城大队和手枪排旧部。15日,蔡洪范坐着马车,向送行的人们握别,率部北去。蔡洪范,虞城县人,曾任冯玉祥的西北军师长,王化荣的老上司。蔡与原西北军军官时任河南省第二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宋克彬一向关系很好。宋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不愿国民党插手其的活动,对共产党既采取友好合作的态度,也存有戒心。不久,宋克彬落职,专员兼保安司令由王瘦吾接替,蔡认为这是受国民党的排挤,宋、蔡才决定到华北去投靠原西北军将领鹿钟麟。由于徐风笑、寿松涛劝说,王化荣就地坚持抗日,于是就发生上述的龙岗兵变。蔡洪范走后,王化荣任第三总队司令兼永城县长,一边执行县长职务,一边向第二督察专员公署和保安司令部申请任命。王化荣便令寿松涛任第三总队参谋长,永城县苏盐店人苏干城和虞城县人张方午任副司令,张兼二营营长,一营营长宿县人王文君,一团团长宿县人王福臻。三总队有官兵千余人,枪800余支。徐风笑仍任政训处长并兼管县政府工作,代理县长职务。王化荣,宿县三铺人,曾任原西北军第二十六路军团长。1938年5月,被原西北军将领孙连仲任命为津浦路徐蚌线地区抗日游击司令。王利用这个头衔在宿县招揽从徐州溃退的兵勇,并请曾任宿县教育局长的其堂兄王乔英出任参谋长。不久,徐风笑带领战地服务团50多人随王化荣经永城到虞城投靠蔡洪范。王部被编为独立旅,王化荣任旅长。同年7月,蔡、王到鹿邑投靠第二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宋克彬,蔡洪范被委为第三总队司令兼永城县长,王化荣任一团团长。8月,蔡、王出发到永城龙岗一带活动。</p><p class="ql-block"> 1939年3月下旬,永城日伪军500余人,汽车30余辆,骑兵数十,袭占国民党永城县政府驻地龙岗,继又向北向南扫荡,与王化荣部激战于胡楼。新四军游击支队二团二营配合王部与敌激战竟日,毙日伪军80余名,击毁汽车3辆,日伪残部狼狈回窜。战后,该部于龙岗集开追悼抗日阵亡将士会。苏有为送的挽联是:“诸君是民族英雄,胡楼一战际烈士,杀得日寇叫爷妈,您这样光荣死了,落得个名标青史,魂赴九泉也荣耀,不佞亦出身戎马,龙岗与祭吊忠魂,对着袍泽呼弟兄,咱今天矫健活着,为的是血洒碧海,马踏三岛更鹰杨。”</p><p class="ql-block"> 1939年3月,郭景尧、巴方(女)在三区书案店发展中共党员近百人,成立1个中心支部和4个分支,由于在发展党员过程中求急求快,致使党员成分不纯,其中一个支部的16名党员有14个是流氓地痞成分。1940年5月,区党委派以周季方为首的工作组,在书案乡开展了整党建党工作,清洗了混入党内的不纯分子苏仲谋等26人出党,新发展了数名党员,取消中心支部,各支部直属三区区委领导。此类情况别处也有发现,如四区与二区混入党内的奸细竟当了乡长和区队排长,直至率队投敌时才发觉。7月3日,区党委书记吴芝圃作了《关于整党建党的几个基本问题》的报告,宣传部长曹荻秋作了《如何进行审查工作》的报告,要求对全体党员进行审查,清除混入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流氓地痞及敌探奸细,建设一个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党组织,使之有战斗能力,在任何困难环境下能坚持独立工作,独立作战。中共永城县委对党员普遍进行审查,清洗了坏分子,吸收贫民农民和贫苦知识分子入党,建立与健全农村支部,严肃党的纪律,加强对党员的教育,进行了整党建党。</p><p class="ql-block"> 1939年春,县东王景春、王景昌、王景玉兄弟的杂八队相继瓦解。王景春,绰号“王胡子”,高庄附近王庄人,1900年生,行伍出身。1935年,同胞弟王景玉返乡后结伙,在永东、宿西地区拉户绑票,十分猖獗。1938年5月,日寇侵占徐州,国民党军队西撤时沿途丢弃大批武器弹药,王景春趁机搜取,聚众扯旗,拉起杂八队,自封为抗日游击总司令。8月,在宿西赵海子成立冀鲁苏皖抗日游击第二军,自任军长,各处杂八队纷纷归附。王景春委车集豪霸王瀚云为参谋长,卞明德为副参谋长,还分别委了书记、军法及军需处长等职,下辖各路司令10多人,队长、营长和团长20余人,一时间拥有万余人枪,活动在永东广大地区。当时,王景春常常得意忘形地竖起大拇指说:“想不到我王胡子今天也混得有枪有炮,走了红花运了。”王景春的队伍多数系土匪恶棍,散兵游勇,也有少数老实农民为保住自家枪支、马匹跟去干几天而又离队回家的,队伍成分不纯,没有秩序,群众称之为“王胡子的队伍,土匪!”这股杆匪所到之处,派粮派款派饭,捉鸡杀羊牵牲口,甚至向群众索要银元、烟土、枪弹,当所要之物交不出时,对户主轻则绳绑吊打,重则用火燎,或向鼻口内灌辣椒水。王胡子带领所部四出打劫,曾攻打宿西临涣集、濉溪口和永西酂阳等寨,破寨后大肆抢劫,洗掠一空。王胡子打着抗日的旗号,但所部听到日军来了就跑,一次王景春率队经过旱堤口与日军遭遇,即惊恐失措,一口气跑到薛湖,焚香磕头,求神保佑。1938年冬,国民党商丘专员宋克彬派人来收编“王胡子”杂八队,委王为师长,王景春以为入了“正果”而喜形于色,热情接待,并改名王振亚。后率数千人去鹿邑投靠宋克彬,被收编后王景春有职无权,方知上当受骗,不久便和部下几个头目偷偷地逃回永城。王景春跑回家后便投靠日伪充当汉奸,在伪窦殿臣部任队长,进驻二十里铺据点内。王景春原先所辖各支杂八队,如于西奇的“宪兵营”等,于1939年春被新四军游击支队先后消灭。抗日战争胜利后,王景春回到家中,操起泥瓦匠旧业。1951年镇压反革命时被人民政府拘捕归案,依法处决。王景玉,是王景春的四弟.他与王景春不同,未有很大恶述。新四军游击支队挺进永城后,王景玉常向永东学生队靠拢,向李品立请教。于是,经过李品立派队员屠运乾、张化东到王部做争取工作,和该部中队长屠运德一起团结下层官兵,到1939年秋李品立任二区区长时,其基本队伍六七十人编为二区区队。此时,王景玉带领剩下贴身的十几人由陈永宫介绍向永城县长徐风笑投诚,被委以副司令名义。不久,因怕王景玉耍两面手法,再去投靠国民党,就采用“鸿门宴”请王景玉喝酒;席间把王景玉的二十响驳壳枪拿出观看后,即乘机擒捉处决。王景昌,王景春的三弟,1939年9月,率队600余人离永北去,到达山东曹县后,编入国民党山东省第十一区专员公署保安司令部任一团团长,活动在成武、定陶、菏泽、金乡、巨野等县,屡次与日军作战,迭获胜利。1940年5月14日,在成武县郜亭集与大举扫荡的日伪军血战竟日,王景昌指挥部队抗击围攻之敌,坚守阵地,不幸中弹牺牲。</p> <p class="ql-block"> 日军侵占永城后,到处烧杀淫掠。薛湖集宋三元被2名日军抓住,迫其带领去各家找“花姑娘”。宋躲进偏僻院内,伺机用木棒击杀1名日军,另1名日军惊恐逃走。滦湖乡李井李金榜,见日军强奸妇女,赤手空拳与日军搏斗,救出妇女,但被日军连刺数刀。新四军游击支队到达永城后,打击日寇、歼灭土匪,救百姓于水火,百姓箪食壶浆欢迎新四军。司令员彭雪枫教育指战员要“对敌人如猛虎,对百姓如绵羊”当好人民的卫兵,部队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每到一地,向群众问寒问暖,扫院担水,铡草下田,了解群众疾苦与要求,解决群众的困难,医务人员为群众医病,部队首长逐户问候,与群众建立鱼水深情,亲如一家。每到春节,百姓大门贴上许多宣传抗日和军民关系的对联,如”过境我军情不厌,到家同志话偏长”。各地群众敬送“千人旗”、“万人伞”,并在书案店和新兴集树立“德政碑”,盛赞游击支队为“天下文明第一军”。游击支队组织民众破寨圩,扒炮楼,使日军无所依据,挖路沟改变地形,阻日军汽车、骑兵,使侵略军困守县城和据点。民众感戴新四军抗日有功,备制红绸锦旗和诸多慰劳品,选派代表前往慰问。如送司令员彭雪枫的锦旗,书写“斩将搴旗寒北斗,运筹妙算继南阳”,“雄才敢信登台拜,露布遥随妙笔飞”,“坚持抗日,威振中天”,“威振华夷”等。</p><p class="ql-block"> 在打开芒砀山区的抗日局面后,鲁雨亭成为山区民众的救星,其故事在人们口中广泛传播。例如1938年初春,鲁雨亭从县城回到山城集家里,夜晚与家庭教师单子厚话及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声称无领土要求,而以蒋为首的国民党中央也持观望态度,否认战火能波及华中、华南。鲁雨亭面对古典文学功底深厚的单子厚老先生也用词文雅地说:“卧于积薪之上,火起于下而谓之安,方今之世,何以异此。看形势日本侵略不会停止,只有守土抗战。”单子厚频频点头赞同。单子厚,萧县张庄寨附近邝庄人,历任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近50年,一生勤奋好学,教书又教人,在学生中享有崇高威信。单子厚曾在芒砀山区的山城集、邵山和县东北丁集建设中学任教多年。1981年冬逝,终年88岁。又如1938年5月,永城沦陷前夕,鲁雨亭断然释放狱中全部犯人,要求被放犯人为抗日保家献出力量,犯人们莫不感动得涕泪交流,纷纷表示一定听鲁县长的话。永城沦陷后,鲁劝父携眷出走,自己留下组织民众,守土抗战。其父让鲁先走,自己代行县长职权,留下抗战,并说:“抗战之事,兵凶战危,父果战死疆场,尚有我儿后继也。”雨亭坚持不从,含泪催父上道,并表示“组民众,抗强敌,联共党,救国家”以实现抗日救国宿愿,父子遂洒泪而别。1938年9月,鲁雨亭潜藏夏庄鲁庭芝家,谋划成立一支抗日武装。一天夜晚他和鲁庭芝边谈边写:“风雨同舟,同舟共济,共济时艰,时艰是我们的责任。”令鲁庭芝通知陈觉民等前来研究如何打开抗日局面问题。游击队成立之后,一次雪夜行军,鲁看见战士王秀生赤着脚走路,忙脱下自己的鞋给王秀生穿。王秀生不要,鲁雨亭便指着自己脚上的布袜说:“你看我不也是穿着鞋吗?”天明之后,王秀生才知道鲁雨亭脚上只穿布袜。</p><p class="ql-block"> 1939年4月,永城学生大队成立时,总支书记李品立讲话前,先来一段类似单口相声的开场白:“说的是:无木也是乔,有木也是桥,去木添女变有娇。娇,娇,娇,爱,爱,爱;难吃上烙馍卷上豆芽菜!无足也是奚,有足也是蹊,去足添鸟变为鸡。鸡,鸡,鸡!蛋,蛋,蛋!有水也是沧,没水也是仓,去水添金变为枪。用我们的枪,枪,枪!刀,刀,刀!去对付鬼子的洋枪和洋炮!”把大家都逗笑了。成立大会仪式结束后,一中队长徐干指挥队员缴了刘自章学生队的械,刘自章学生队除女青年吴淑坤、张士俊被留下为宣传队队员外,其余30多人被解散回家。事情发生的原因是大家估计刘自章学生队不是“好人”。学生大队成立后,队员刘晓华、刘晓宇、刘晓东三兄弟大义灭亲,亲自带队捉到地方劣绅,国民党一区区长刘子元。刘子元是刘的伯父。6月的一天拂晓,学生队迅速包围永南惯匪菊华生的住处,并将拔枪抵抗的菊华生生擒处决,缴获快慢机匣枪一支。</p><p class="ql-block"> 1939年4月,游击支队司令部派张仙舟、杜豪杰到鲁雨亭游击队帮助工作,鲁委张先舟为参谋兼教育长职务,并派陈觉民协助开办了3期干训班,学习内容为游击战术、统一战线和群众工作等,张先舟、陈觉民讲授,杜豪杰、窦广堂辅导,共培训军队和地方行政基层干部近300人,发展党员50多人。在此期间,张仙舟多次和鲁雨亭促膝谈心,使鲁雨亭终于根据自己多年的经历,作出了重大抉择,即决心走共产党的路,请求编入新四军。</p><p class="ql-block"> 1939年4月25日,日军2000余人,以装甲车、汽车30余辆,骑兵数百,配合飞机2架再度进犯龙岗。王化荣率部与日军激战,展开白刃搏斗,重创日军,后因众寡悬殊,龙岗陷入敌手。龙岗战斗中,在王化荣部工作的中共党员,一团一营教导员徐凤三,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一团团长王福臻等300余人壮烈牺牲,村民伤亡五六十人。这次战斗,毙伤敌五六十名。至此,王化荣丧失了坚持敌后战争的信心,于5月下旬把部队连夜带往鹿邑秋渠,只剩下副官处几个人和少量武器。王部到鹿邑后,被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王瘦吾收编。王化荣走后,县里的行政事务仍由徐风笑主拷。这时,王卓然派丁明道、田玉峰代表永城人民前往鹿邑向王瘦吾要求委派徐风笑为永城正式县长。王瘦吾以中央有命令、共产党不能当县长为由,不予委任。</p><p class="ql-block"> 1939年4月,永城一区党政机构建立,唐庸之任抗日民主区政府区长,区委书记刘晓华,组织委员蒋汉卿,宣传委员杨斐。</p><p class="ql-block"> 1939年5月,中共永城县委成立,寿松涛任书记,组织部长盛税堂,宣传部长张仙舟。县委对原中共永城县工委的党员重新审查,重建永城地方党组织,发展一批青年入党。各区区委相继建立,区委书记是:一区刘晓华,后为沈秋霜、陈绍孟、李景舜、姚克;二区姚子健,后为毛更生、马乃松;三区巴方,后为李明海、冯明高;四区赵礼秀,后为丁希玲、殷效舜;五区张卓锋,后为党若平、张向明、董炜;六区杨伯勋,后为王华。1939年11月,寿松涛调任永城独立团团长,中共永城县委书记先后是李济民、萧苇、谢邦治、王常俊、姚克、胡天禧。</p><p class="ql-block"> 1939年6月,永城县抗日民主政府于县南小黄庄成立,县长徐风笑,下设秘书,民政,财务、军事、教育、保卫、总务等科,健全区乡行政组织,统一县内行政领导,使永城抗日民主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傅振远、臣佩之先后任秘书科长,朱鸿翔、王建民,朱建华先后任民政科长,曹介、刘家桢先后任财务科长,杨励军任军事科长,王卓然任教育科长,侯杰任保卫科长,吕武备、李保贤先后任总务科长,赵礼秀任警卫连连长兼政治指导员,杨新民任县政府党支部书记。全县6个区,一区长先后为唐庸之、朱克平、傅育伍、朱建华、蒋汉卿;二区长先后为李品立、王卓然、蔡新铭;三区长先后为胡克明、张辑武、吕武备;四区长先后为赵礼秀、丁希凌、殷效舜;五区长种来朋;六区长先后为何叔朗、鲁禹道、蒋蓬仙、王化远。 </p><p class="ql-block"> 1939年7月初,国民党派永城李口人李联芳任永城县长兼县党部书记。李和昌同国民党军第七十军三十六师营长的龚铁斤自周口相伴来永,被龚杀害于途中。龚铁斤,安徽阜阳泗漓集人,1939年春曾任三十六师补充团第一连连长,因克扣军饷被全连告发而开除军籍,流落周口,与蚌埠伪省长倪道粮勾结充当汉奸。龚铁斤杀害李联芳后,携带南京军官训练班同学录和佩剑等李的遗物,潜至永城东南石弓山,和杂八队首领窦殿臣、张秀清等勾结,图谋投靠日军。7月10日上午,又到李口枪杀李联芳之弟李联萼后,潜逃到宿县临涣集公开充当汉奸。</p><p class="ql-block"> 1939年7月7日,潜来县南新桥集一带活动的汪伪特工孟昭光等6人,散布倒蒋、反共、拥汪的流言,声言“中国抗战大势已去,非和平不足以救危亡”,进行活动,经铜沟集民众密报,被新四军游击支队捕获,在群众强烈要求下于12日处以死刑。</p><p class="ql-block"> 1939年7月,县府设立通讯站,为边区军政机关和人民团体传递公文、报刊、信函等。</p><p class="ql-block"> 1939年7月初,八路军一一五师苏鲁豫支队司令员彭明治率部挺进到永北和萧县地区。(按:1937年8月下旬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任弼时为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下辖一一五师,一二O师、一二九师。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萧华。该师于同年9月25日在平型关伏击敌精锐部队板垣师团,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苏鲁豫支队原为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卢沟桥事变后,曾配合兄弟部队,先后参加平型关战役和保卫太原,保卫晋西北等战役。1937年年底,奉命改为苏鲁豫支队,由汾阳、孝义出发,越过同蒲路,开进丰、沛、砀地区。)活动在鲁西南微山湖以西各地,歼灭王歪鼻子(王献臣)伪军土匪2000多人,收编杂八队姬兴科部,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1939年6月下旬,奉命南越陇海路进入永城北部及萧县以西后,该支队已由原来的3个大队发展至7个大队,萧县游击队耿蕴斋部被收编。苏鲁豫支队进入永北后,一大队游击至县城附近,打击日伪顽匪,赢得一连串的战斗胜利。支队在芒砀山区僖山、磨山、马山等村驻扎2个多月,巡逻部队远至10公里外,司令部驻僖山。支队首长曾开军民联欢大会,热情招待地方行政干部。时任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也自鲁西南到达僖山。不久,支队转移,留二大队在僖山开办教导队,训练地方游击队干部,鲁雨亭也派青年参加学习。该支队人员充实,一个大队有千人左右,干部多系老红军,战斗力特别强,作战时,猛打硬冲,不怕牺牲。 </p><p class="ql-block"> 1939年7月29日,苏鲁豫支队第二大队的李科长到驻王楼的六区区政府通知区长何掇朗发现敌情。次日上午十时许,永、萧、砀、宿之日伪步骑兵500余人,分进合击,猛攻僖山。教导大队沉着应战。由刘厂向僖山进攻的日军百余名,进抵山脚,被八路军一阵排枪毙伤人马数十。绕攻僖山北、西面的小马沟的日军,遭鲁雨亭部第三十大队一中队在姜王楼减河岸堵击。进至朱大厂、刘小庄一线之日军步骑兵二三百人,炮击僖山。下午四时,苏鲁豫支队二大队派一个连,在大队长周长胜带领下,猛袭朱大厂日军炮兵阵地,敌伤亡遍野,全线动摇,残余敌140余人仓皇败退。是役毙伤敌300余名,战马数十匹。同年8月,苏鲁豫支队三大队,在大队长刘忠英、副大队长王良泰率领下,配合鲁雨亭部游击队,西进开辟夏邑。8月14日,击溃进犯火神店之敌。进迫八里庄伪据点,多次派人进入据点劝说著名汉奸张子航率部反正抗日,均遭拒绝。刘忠英即指挥部队,昼夜强攻,在追击炮和重机枪的掩护下,突击队迅速翻越寨墙,攻入寨内,全歼守敌。经过多次战斗,开辟了夏邑县东抗日游击区,委派杨丕显任县长,建立夏邑二、三、六区抗日民主政权。同年11月,苏鲁豫支队奉命返回鲁西南。此时,在湖西抗日民主根据地发生了骇人听闻的肃托事件,这是中共历史上一桩罕见的冤假错案。隐藏在党内的暗害分子潮西地委组织部长王须仁和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长王鸿鸣狼狈为奸,在区党委书记白予明参予下,捕风捉影,罗织罪名,滥施酷刑逼供诱供,对一些老党员或逼供中打死,或当众枪杀,或行军前留下不当众杀害。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指挥长李贞乾被逮捕审讯。因此,耿蕴斋率一个连逃回萧县,萧、永两县参加苏鲁豫支队的干部也有一些人相继逃回。此次肃托事件,后经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山东分局书记郭洪涛,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长、山东分局统战部长郭子化日夜兼程赶到,才制止了事态的恶性发展。</p> <p class="ql-block"> 1939年8月初至次年春,全县开始改造地形,破毁寨圩。凡根据地及游击区的所有行车道路,都挖成深宽各一米多的弯曲交通沟,又称“抗日沟”,纵横交错,沟沟相连,两边不远挖有掩体,以利开展游击战争时,游击队可利用路沟阻止日伪军汽车、坦克行进,转移部队,伏击敌人,掩护民众疏散撤退,使日伪军处处受阻,行动缓慢,受到神出鬼没的游击队的阻击。有的路沟加深加宽,使日军骑兵难以跃过。如今磨山后之一条大沟,即是当年的东西大道挖成的宽沟。同时,为防止敌人据守,将所有的寨圩、炮楼一律破毁。</p><p class="ql-block"> 1939年8月10日,游击支队参谋长张震率部进驻顺和集附近蒋庄,鲁雨亭在张先舟陪同下,自玉皇阁驻地亲往蒋庄会见张震,交谈游击队改编问题,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请求参加中国共产党。12日,鲁雨亭自刘楼出发,再到新四军驻地王溜子开会,决定了部队编制手续问题。18日,鲁雨亭在芒砀山南麓均庆等召开游击队全体干部会,宣布归编新四军。23日,鲁雨亭率部从山城集出发.27日到达书案店,28日会见了游击支队副司令员吴芝圃洽谈游击队编制一事,29日,游击队966人被正式改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代号“友爱”。鲁雨亭任总队长,支队派孔石泉任政委,许遇之任参谋长。同时,经张震、张先舟介绍,鲁雨亭被中共中央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候补期6个月。是年底,夏邑县大队编入。总队下辖两个团,一团团长刘子仁,二团团长孔庆同。</p><p class="ql-block"> 1939年8月,县维持会撤消,伪永城县政筹备会成立,主任姚自重。下设秘书处、总务股、情报股、教育股、建设股、财政股、治安股、通译、警备队和自卫团。“九六宣抚班”改为顾问室,小笠原菅卫任顾问。后治安股改为警务组,钱警星任主任,下设警务、司法2股,有文书2人,巡官、训练各1人,警察3班,每班警长1人,警士八九人。宣抚班撤销后,又设宪兵队,队长是军曹荒山谷,伍长是下士满园,下有日兵、翻译、便衣警察多人,并调用警长王月珍等7名警察看守牢房。凡是有抗日嫌疑者,捕后酷刑审讯,多被杀害。(按:日军编制为师团制,每个师团约2万人,下辖三个旅团,旅团以下为联队(团)、大队(营)、中队(连)、小队(排)、分队(班)、上士叫曹长,中士叫军曹,下士叫伍长。)</p><p class="ql-block"> 1939年8月14日,敌骑兵百余名由县城出发到火神店,次日起不断四出抢粮、打鸡,迫令保长送给养、马草、修永砀公路、砍高梁,加紧修筑寨内防守工事,以保护永砀路军运交通,22日沿公路返回永城。</p><p class="ql-block"> 1939年,日军为推行奴化教育,在城内城隍庙设高小一所,东关救济院设初小一所,城外敌占区仅有初小和私塾。</p><p class="ql-block"> 1939年冬,在沈阳日军毕业的阎继昌潜至芒砀山区,住在梁孝王墓洞,以传教为名进行活动,并在招风亭竖一龙凤旗,向民众作反动宣传,说什么真龙出世,还编造歌谣说:“中华民国念(廿)六年,英雄群聚保安山,云龙风虎今相聚,大地乾坤一概翻。”当被六区山前乡乡长张秀生、乡指导员宋铴嘏发现,便驱逐其出境。</p><p class="ql-block"> 1939年冬,县抗日民主政府发行“永城县地方流通券”,面额有2角、5角、1元3种,流通于抗日根据地内。此后,萧县抗日民主政府发行的“萧县地方流通券”和夏邑抗日民主发行的“夏邑地方流通券”,面额为5角、1元2种,流通在芒砀山区。</p><p class="ql-block"> 1939年9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涡北曹市集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张先舟、李传明、鲁禹道作为鲁雨亭一总队的代表参加会议。李传明,芒山西侧窑山集人,曾任连长,1940年12月,随同刘子仁叛离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后在家务农。</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共产党领导下,从武装斗争与群众运动中,发展了大批党员,对根据地的建设与巩固起了保证作用,但同时由于党在大发展时期,吸收新党员时不够严格和审慎,部分党员在思想上缺乏明确的阶级观念与坚定的革命信念,在行动上表现自由散漫,把非无产阶级意识带进党内,因此,边区党委非常重视党内教育工作,举办党员训练班,开办党校,培养党的干部。1939年秋,边区党委举办党员训练班,因不便公开,对外简称学兵队。党训班始建于唐楼,后移至大李家、李楼、何老家等村,驻在区党委附近,学员由永、萧、夏、宿、砀、亳等县党组织派送,多为区党委抽训的干部和乡的支部书记,每期百人左右,学习时间一个半月至三个月。党训班设指导员一人,先后由陈觉民、段佩铭、罗克明等任主任,负责学员的学习、生活事项,并兼教课。学习内容有党的基本知识、马列主义、群众工作等,区党委书记吴芝圃经常授课。学习方法采取集中听课、小组讨论和大组发言。永城各区区委每期选派党员干部二至三人前往学习,分批轮训。1940年5月,随着党的工作开展和抗战形势的发展,党训班改为多班制的党校,扩大了训练规模,有计划地轮训县、区两级党员干部。吴芝圃兼任校长。学员100多人,多是从事地方工作和军队工作的干部,分为两个班、两个党支部学习。党支部书记兼班主任,一班胡天禧,二班杨云芝。学习的课程有《党的建设》、《马列主义》、《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问题》、《联共(布)党史》、《群众工作》等,由吴芝圃、周季方、曹荻秋、陈觉民、罗克明、胡天禧、杨云芝等讲授,共轮训党员干部550余人,多是哪里来仍回哪里去,只有少数分配工作。平时,由于战斗频繁,工作较忙,基层党组织除了开会时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或学习文件外,不能定期学习,学习主要是靠自学。</p><p class="ql-block"> 为了广泛动员、组织、武装群众,开展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工作,党十分重视训练培训骨干力量,壮大干部队伍。1939年9月,永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二郎庙开办训练班,学员约百人,刘宠光主持,指导员马明云,结业后选学员十多名组成永光剧团外,其余分配到地方工作。永光剧团在县南二郎庙成立,团员有张心田、霍建成、霍子芳、刘玉事、张甫瑞、练岚、魏启民、裴敬轩、李树勋、刘桂林等20多人,团长马明云。剧团成立后不久,迁至永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黄庄,常随县长徐风笑赴各区宣传演出。1940年5月,与边区各县剧团至新兴集训练,由苏里、阿乐主持。之后,剧团人员分组到各区征粮和发动群众减租减息,既是宣传队,又是工作队。永光剧团团员相继增加红军战士李林(女)、魏立华(女)、田冰(女)、梁汝诚(女)等,团长先后为王田、张世瑞、副团长安花。1940年11月,奉命与支队六旅《海鸥剧团》合并。</p><p class="ql-block"> 1939年9月,中共豫皖区边区党委流动工作团成立,团长刘宠光,组织股长毛更生、宣传股长冯潜,赴各区协助健全抗日救国会组织。该团杨唯省带领工作队曾到永城六区帮助工作。</p><p class="ql-block"> 1939年9月,国民党派铸军第九支队司令沈丘槐店人鲁锦厚任永城县长,副司令赵广云率240余人到龙岗一带活动。县政府设一科、二科和军事科,沈丘人魏子宽、欧阳廉分任一、二科科长,永城人赵振武任军事科长,并委派二、三、四区区长,收揽永城人赵子和、侯海若、张吉甫、李杰士、孙汉三、菅敬斋、张维卿,刘晓五随县府活动,但未能推行政令,活动在永涡,永亳交界处,次年3月离去。</p><p class="ql-block"> 1939年9月6日,彭雪枫率支队司令部由书案店移驻涡北新兴集。此时,支队下辖3个团、1个总队、5个独立大队、1个睢杞大队,共6472人,枪4001支,内重机枪6挺、轻机枪51挺、冲锋枪9支,建立了以永南、涡北为中心的豫皖苏边区已略具规模的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1939年9月上旬,支队司令员彭雪枫、参谋长张震亲自指挥部队,重创进犯马桥的永城日军骑兵,战斗结束后,代号“101”和“104”彭、张两位首长到唐楼区党委看望学兵队学员。</p><p class="ql-block"> 1939年9月3日,鲁雨亭奉命率部东征,解决杂八队王景玉部与郑席卿部争端。5日,进驻宿西杨营子、东西马庄,分别致函郑席卿和王景玉晓以大义,规劝双方停火息战,参加新四军合作抗日。郑席卿率部200余人归编一总队,而王景玉不听劝告,复勾结杂八队窦殿臣部攻打郑部,旋被一总队击溃东逃。</p><p class="ql-block"> 1939年秋,县境伤寒病流行,患者死亡率较高,曾有一家8口病死4口的。</p><p class="ql-block"> 1939年10月1日,游击支队在新兴集北广场隆重集会,庆祝誓师东征进入敌后一周年,司令员彭雪枫在讲话中回顾了过去一年在军事、扩军、民运、生活锻练、文化、统战六个方面的胜利,鲁雨亭介绍了“友爱”的简历,《拂晓报》出版了四开五张二十版的特大号,刊载了彭雪枫撰写的《斗争一年》长篇纪念文章。</p><p class="ql-block"> 《拂晓报》于1938年9月29日在竹沟创刊,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党委机关报,油印四版三日刊。1939年1月,报社随游击支队到达永城书案店,报纸发行量猛增。此时,报社有阿乐、单斐、易河3人,又先后增加王少庸、庄重、陈阵、李朴人,许光华、钱申夫、刘秉衡、李克弱、陈守川等,加强了力量。这年“七·七”抗战纪念日和元旦,出版各为十六版的特大号,五色套版,光彩夺目,衬以插画、图案,极为美观。《拂晓报》是在彭雪枫精心培育下成立起来的。该报一创刊,彭雪枫就经常撰写社论和文章,帮助编辑,记者明确宣传策略,指导方针,一起研究版面规划,标题创作,乃至报纸装璜、印刷、发行。该报曾发行豫皖苏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民主根据地以及国民党统治区各城市,并一度发行到欧、亚、美各主要国家首都及重要城市。报纸油印技术较高,每张腊纸可印2000-2500份。《拂晓报》是当时抗日军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