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 Ki nang 的美篇

Ka Ki nang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歇歌碧”———悠悠乡情</p><p class="ql-block"> 我老家海南万宁的龙滚、琼海的中原加积等一带是有名的侨乡,有的村差不多家家都有亲人在南洋谋生,因此,“歇歌碧”也就成了最平常的事。市镇处处有卖咖啡的小店,就连乡村人家喝咖啡也是很平常。尤其有南洋亲人的人家里,平时有sin jia mai bo、朋友等“nang ke”到访时,总是要冲“歌碧”来待客。尤其改革开放后,乡人的生活富裕了,这歇歌碧就成了习惯。有的平常每天不“歇章歌碧”(喝杯咖啡),就觉得总缺了点什么似的。</p><p class="ql-block"> 家乡人歇的歌碧分两种,一叫歌碧欧(Ko pi -O 只加糖的)另一叫“碧奶”(pi ne 加了炼奶或牛奶的)。说起歌碧欧,这应该是泊来语的音译。原来,咱海南人在南洋谋生的,许多人都是做咖啡店或者卖鸡饭(“海南鸡杯”Nasi Ayam)的生意。咖啡店里,不加炼奶的咖啡,伙计们就用海南音译叫歌碧欧(Ko pi-O)。现在,马来西亚、印尼的咖啡广告文字也是这样写的。在咱老家一带,从南洋回来的,带回来的也有一些泊来语音译。如玻璃杯叫“牙叻ge lak”,肥皂叫“青文Se bun”,扳手叫“Si ban na”,面包叫“罗氏Ro ti”…等等,所以,歌碧欧(加了糖的黑咖啡)也就成了海南侨乡咖啡的特称语了。</p><p class="ql-block"> 海南人在南洋开的咖啡店,咖啡粉一般都是买咖啡豆来自己炒制的。在用炭火炒制时要掌握好火候,炒到一定时间后就边炒边加牛油,还要加入适量的白糖,其间加牛油和糖不止一次,待炒到赤黑色亮气味浓香时,咖啡豆才算炒制好。因此,不同的人,炒制的技艺和掌握火候及加入的牛油、糖等数量、时段的不同,制出的咖啡粉质量好坏就不一样了,因而也就会影响到咖啡店生意的好坏。另外,为了多赚到些,在磨制炒好的咖啡豆时,第一次都是磨得很粗,冲泡后留下来晒干了再用牛油白糖炒制一次,然后才磨成咖啡粉,再用来冲泡一次。这就是一斤豆当二斤用,就可多赚点!</p><p class="ql-block"> 南洋海南人开的咖啡店里,后厨总有一个大钵一直煮着带杯把子的咖啡杯和碟。这样做一是卫生、消毒的需要,二是用滚烫的杯子盛着冲泡好的咖啡,可以使杯子里的咖啡香味保留久些,品尝起来更别有神味!客人来店饮咖啡时,如果觉得杯子不烫,那就再也不来第二次了,该咖啡店的信誉也就会受损,生意就会差的了!因此,做好这一环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 当客人来后点好了要的咖啡,店伙计就会根据客人所点的品种和数量大声对后厨幺喝,如二杯黑咖啡,就叫“碧欧--2”。这时后厨的“总铺”(厨师)就用钩子从滚烫的大钵里钩出杯子,放在热烫的盘子上,接着往用蚊帐布之类做成的过虑袋里加入适量的咖啡粉,并将袋置于铜咖啡壶口里,然后拿起水已煮开来了的长嘴铜壶冲灌到装好咖啡粉的銅壶里,待会儿再将冲泡好的咖啡倒入杯子,让伙计端给客人享用。</p><p class="ql-block"> 开咖啡店单卖咖啡赚不了多少钱,还应兼卖面包糕点等。因此,大的咖啡店还有制作这方面食品的伙计。如制面包(罗氏)的、糕点的,煮制“嘎呀”(椰子酱)的……供客人西点早餐或下午茶时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现在老家市镇上的茶点,所出卖的咖啡也不像南洋咖啡店那样讲究的了,单是杯子,就不是开水煮的滚烫的,陶瓷的茶壶盛的咖啡也不够滚烫。糕点也就入乡随俗了,就只是很简单的包子,高级点的就是“猪肠粄”,很少有涂上牛油或嘎呀的罗氏出卖的啦。</p><p class="ql-block"> 话说回来,老家乡镇上的歇歌碧,现今就算是简单了点,但也不愧为海南侨乡的特色之一。三两知己,si jia mai bo,一众好友闲时往茶店、摊位同桌一坐,就着歌碧欧和猪肠粄、包子,天南海北,“划码打奖”,话说东家西家、街头巷尾之奇闻趣事,消磨着一两个钟后,拍拍屁股一走“鸟兽散”,不亦乐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