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之一——除尘

二月春风

<p class="ql-block"> “爆竹声声除旧岁,梅花朵朵迎新春”,2021年辛丑年春节很快就到来了。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全国各地首倡“就地过年”,不回家过年。所以比起以往的“年”,可能没那么热闹,有些家庭没有了团聚,也少走亲串友。但浓浓的年味没有淡,年俗没有少。</p><p class="ql-block"> 每年全国各地过年期间都有许许多多的年俗,有些年俗可能因为地方、文化、生活习惯、民族文化等的不同而不同,但在大统一的中国应该是大同小异的。但年前的这“扫尘”习俗在全国各地应该都是一样的吧。</p><p class="ql-block"> 据说春节前的 “扫尘”习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尘的本义也是指飞扬的微小土粒,意思中含有不好的、舍弃的。所以新春扫尘有“除旧迎新,推陈出新,扫尘除垢”的涵义。其用意是把一年里一切不好的、晦气的、病痛通通扫地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更上层楼的祈求。</p><p class="ql-block"> 每逢春节来临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清洁卫生,清洗各种器皿、家具、电器设备,甚至灯具都要擦洗得干干净净,拆洗被褥,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通明渠暗沟等等。</p> <p class="ql-block"> 不过,扫尘也不是随便扫扫,也是有严格的讲究和步骤的。何时扫呢?有句民谣:“二十四,扫尘日。”,一般在过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后就可以开始紧锣密鼓有章有序地进行扫尘了,前前后后基本上要忙活到大年三十。</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房间,过去农村老家首先扫堂屋,然后睡房、厨房、柴房以及其他房间,最后是厕所。所有房间的天花板、墙壁、角落都一一打扫干净。高处够不着的地方,在扫老家的房屋时,通常用一大把带叶多的赤竹(竹子种类不限)枝,用绳子或篾条绑在一根长长的竹竿上,更高一点的还要派上楼梯,人站在楼梯上扫,反正房屋的每个角落都不能落下,很是费一翻周折。人在扫的时候,头戴草帽,不能抬头,以防尘土飞扬飞进眼睛鼻子里。“扫尘”包括尘土、蜘蛛网、烟尘(在过去老家生柴火时所产生的)、各种停留在其上的竹叶、树叶等等。房间里扫尘扫出来的垃圾还不能浪费,要运去菜地里作肥料,听大人们讲扫出来的垃圾还是一种很好的“农家肥”。现在生活在城市里“扫尘”虽然费不了多大的劲儿了,而且清扫出来的垃圾直接当作垃圾处理掉了。</p><p class="ql-block"> “扫尘”里比较难打扫的是厨房和厕所,在这两个地方花费的心思和精力应该是最多的,就拿厨房里的污垢和油垢就很是让你伤筋动骨,费尽周折,还要用到各种除油剂、清洁剂、洁厕精等等辅助清洁剂,在这两个地方花费的时间也是最多的。</p><p class="ql-block"> 所有房间打扫完了紧接着就是家具、各类电器(过去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家用电器),包括厨柜(过去叫碗柜)、灶台、洗脸架、桌子、板凳、电视柜、窗户等等都要用清洁剂洗刷得一干二净,窗明几净,一尘不染。</p><p class="ql-block"> 后面就是布类的清洁了,包括窗帘、被褥、沙发布以及床上一整套,过去还用麻布编织的蚊帐等等一切布类用品和装饰品,一件不留,一套也不能落下,都一一清理出来清洗干净。</p><p class="ql-block"> 在过去的农村,蚊帐也是最难清洗的。在六七十年代,物质极其匮乏,蚊帐基本是纯手工纺织出来的。布是用粗的麻绳纺织而成的麻布,所以缝制出来的蚊帐笨重,那时候每年只是年底春节前才洗一次,最多一年中的夏天洗一次。洗的时候必须要两个人配合才可以完成,这种蚊帐打湿了更加重,两个人拖拽才可以,用手洗是洗不干净的,通常用一根粗木棒或木制木锤使劲在上面锤打才能清洗干净,洗好了要挂在高大的树枝上凉晒。</p><p class="ql-block"> 最后就是各种各样小东小西的清洁。包括很久没用的碗筷餐具等,房间打扫完了,在老家还要打扫房屋前面的坝子和阳沟,清理房屋左右两边和后面的阴沟以及周围的各种飘落下来竹叶和树叶。</p><p class="ql-block"> 总之,“扫尘”一扫家里的灰尘,二扫家里的晦气,三扫自身的霉气,再扫国家不好的运气。更望早日把患难多时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扫地除门,把这疫情的根扫掉,早日恢复人们的正常生活,恢复往年过年时你来我往,把酒欢颜的节日气氛。</p><p class="ql-block">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愿天下太平,人民安康!</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