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所谓辟谷,大家可以百度一下,肯定比我说的都清楚明了。我所理解的辟谷大概就是人的生活方式是只吐故不纳新。本文涉及的时间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应该是1988年夏,距今有三十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说起搞辟谷研究,不得不提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社会上突然出现的的特异功能热和气功热,被炒作得热红朝天。<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当时的气功大师严新在社会上很红,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了几场气功报告,场场爆满,门票都炒得老高。单位给我一张票去听了一下,没什么特殊的,但在场一些人的疯狂的情绪表达方式让我理解不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特异功能最早出现在1984年,当时四川有个叫何雨的小孩,据说耳朵能听字。经有关部门考察得出了可信的结论,还推测部分儿童经过训练也都具备此功能。著名作家叶永烈写下了一长篇报告文学专门讲述特异功能。社会上对此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不过国家在钱老(学森)的支持下,由国务院牵头,联合四个部门(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委等)的人参与,主要领导为这几个部门的头头组成了一个松散的组织,内部人士称之为"五人小组"(国防科工委是伍绍祖同志),具体的事情由一个叫申漳的人负责,专门组织对国内出现的一些特异功能现象进行组织调查研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听完气功报告回来后我所在的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组织了两次专家讨论会,会上请了院里一些各专业的老专家老教授对要不要搞辟谷研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会后决定可以试探性地进行一些研究工作。因为如果有医学证明有效的话,对当时西藏与印度的领土之争和将来在恶劣环境战场上作战的士兵很有好处。具体研究由当时科技部刘逵部长负责,我当时在计划处任助理员,具体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工作安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会后就去与申漳联系,把整个计划作了汇报并申请了研究经费二万元(当时来说也不少了)。申漳向上级反映了后很快就拨出了经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当时以为辟谷与气功有关,说严大师发功后的弟子可以轻松辟谷一个月,于是我和刘部长就去与严新联系,在一天的晚饭后去了他的暂住地——总参三部的一个部门领导家,我们在外等了二个小时,才得已进屋与严新大师讨论工作开展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当时我们初步设想让他的弟子,一个叫丁静的小姑娘,十二、三岁,在校学生,利用暑假的时间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辟谷观察考证研究。力争为祖国传统医学技艺带来科学的解读。</span></p> <p class="ql-block">研究工作的主要人员叫李玉书,他当时30多岁,刚从美国博士后毕业回来在基础研究所从事生化研究工作,专业上是他负责。其他人员有:三零七医院的二个女护士、研究所的一个技术员、一个负责声像资料的技术人员、一个司机和一个对气功感兴趣的老师金安安,现在的话叫志愿者。</p> <p class="ql-block">(图片正是当时严新发功时的场景,丁静位于后面坐着中间的那个小女孩)</p><p class="ql-block">观察研究主要的地方就在三0七医院(当时就在我院的旁边、现在三0一医院西院处)的一个病房进行。实验是在京西潭柘寺公园开始的,当时由严新大师在寺内发功,一些授功的孩子(包括丁静)在下面授功。半小时后我们回到医院就开始了医学监护与观察记录工作,对监护者丁静没有任何要求,行为、行动自由,只是24小时都有护士陪同记录,每天采血一次,记录每天的血、尿、便常规与人体有关的医学数据尽量釆集到位。二位护士12小时轮换负责观察并文字记录情况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在最初的日子里,临床观察工作很顺利,丁静除了在房间里看书学习和听音乐看电视,也到院子里走路散步,除了喝水之外的确没有食入任何食物和饮料。李玉书组长每天上午都来查房收集了解情况。我们有时也会开车带她去一些公园转转。</p><p class="ql-block">工作顺利进行到中后期,问题就来了,二周后体重下降是必须的,关键尿常规出现病理变化,这都好理解,脂代谢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体重下降很快,蛋白尿、尿酮体三个+、情绪不稳定、在床上枕头下面发现一小段西洋参。此时项目组就观察实验要不要进行下去开始考虑了,因为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再往下进行会引起全身器官的病理性损伤和破坏。为此对丁静以及她的父母进行反复说明与交待。她父母是知识分子,还是认为就此结束,但丁静本人坚持要进行下去。后期观察中又在什么地方发现了水果糖,有时她也喝了些饮料和少许水果。总之,虽然时间上达到了30天,但从科学(医学)的角度来说,并没有发现什么特殊的、超出现代医学认知以外的特别地方。这就是我所涉及到的一次辟谷研究工作。</p><p class="ql-block">总结这次观察研究,我体会有些虎头蛇尾。刚开始大家信心满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状况出现,大家并没有发现一些超出科学而有价值的东西。最终草草收场,李玉书组长无聊地写下了一份总结报告。所有资料归档完事。其实无发现也许就是有"发现":科学规律就是人类生活的规律,人可以短时间不吃,但一定要有水的补充,可以利用身体里的组织生存一段时间,但违反医学知识的长时间禁食会造成病理性器官损害将会得不偿失。现在流行的减肥热可以关注,一定要理性,遵重科学。</p><p class="ql-block">在这个过程中,有一次试图与申漳见面汇报工作,但他实在太忙,说正去机场,准备飞江西,那里有个12岁的孩子可以意念探矿。</p><p class="ql-block">后来听说丁静考上了大学</p><p class="ql-block">严新去了美国</p><p class="ql-block">大约十年前看见了司马南揭示了部分特异功能伪科学的文字影像资料</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些都不是个事,真正有故事的人是张宝胜,十多年前至少有五届春晚都坐在舞台前桌旁的那个人,不时有特写镜头出现(据说如果不这样,他会发功闹事)。虽然那些个研究工作是在航天医学研究所(五零七所)进行,我没参与研究,但我还是有所了解的。</p><p class="ql-block">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的努力始终不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