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

张玉柱

<h3>钢笔</h3></br><h3>作者:张玉柱</h3></br><h3>钢笔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书写工具。它的发明是在19世纪初。1809年,英国颁发了第一批关于贮水笔的专利证书,标志着钢笔的正式诞生。</h3></br><h3>在钢笔诞生之前,西方世界使用羽毛笔,中国人使用毛笔。</h3></br><h3>发明钢笔有个故事。据说有个叫华特曼的英国人,在签合同时,羽毛笔漏水,把合同纸弄脏了。当他去取新合同时,另一个竞争者把合同抢签了。他深受刺激,决定要设计一种先进的笔。他根据植物体内的毛细管输送液体原理发明了钢笔。</h3></br><h3>早期的贮水笔,墨水不能自由流动。写字的人压一下活塞,墨水才开始流动,写一阵之后,又得压一下。这样写起字来很不方便。</h3></br><h3>当笔中采用了皮胆后,就要用一个铁片插入一个缝中,去挤压皮胆来吸墨水。到1952年,又出现了用一根管子伸进墨水中吸水的笔。直到1956年才发明了现在常用的毛细管笔。</h3></br><h3>国产钢笔的诞生,是在1931年。有个叫周荆庭的人,在上海开设了华孚金笔厂,主要出品新民、华孚两个牌号钢笔。1955年公私合营后,华孚金笔厂生产的钢笔,改用"英雄"品牌。当年,国内没有派克、威迪文、万宝龙等世界名牌钢笔,国人均以拥有一支英雄牌钢笔为傲。</h3></br><h3>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前,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一般都喜欢在上衣的口袋里别上一支钢笔。这不仅是为了书写、使用方便,而且表示这个人有一定的知识和文化水平。曾经有一个笑话说:别一支笔的,是小学毕业生;别两支笔的,是中学毕业生;别三支笔的,是大学毕业生;别四支笔及以上的,是修钢笔的。也有的个别人,基本属于文盲,也要别上一支笔,冒充文化人。</h3></br><h3>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在读小学五年级。小学五年级以前,一般不要求使用钢笔写字,所以我没有钢笔。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课闹革命,不需要钢笔。两年后,直接升入中学。中学四年,因家庭生活困难等各种原因,我也一直没有买钢笔,也没有书包。好在家就住在学校斜对门,胳膊夹着课本和作业本就去上学。遇有考试、写作文等不允许使用铅笔的情况,我就用圆珠笔芯儿,外面缠上纸,捏着写字,对付过去。所以,无论我是在上小学时,还是在上中学时,都没有分别达到别一支钢笔和别两支钢笔的标配。</h3></br><h3>我一生中拥有的第一支钢笔,是舍力五七生产服务队赠予的。1973年12月,我和其他七位同学,在舍力五七生产服务队应征入伍。五七队赠送我们的纪念品是,每人一支上海产永生牌钢笔。这支笔我使用了20多年,笔尖换了两次。这支笔陪我度过了人生的黄金岁月。它陪我写家书,陪我听课记笔记,陪我参加各种考试,陪我写工作总结.、调查报告、典型经验、新闻稿件及机关各类公文。从基层连队写到师机关,从师机关写到军机关,又从军队写到地方。二十多年不离不弃,直至其衰老到不能继续与我为伴,其使用价值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掘。我至今仍保留着它。</h3></br><h3><br></br> <h3>五七队赠送的参军纪念品钢笔</h3></br><h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现在已经很少使用钢笔。别说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就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生,也没人在上衣兜里別钢笔了。人们需要写东西,直接在电脑上完成,或者在手机上完成,根本不用钢笔在纸上去完成。所以钢笔的用途越来越小了。但钢笔不会消失,就像钢笔出现后毛笔没有消失一样,钢笔今后还会长期存在。</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