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二人台“刘干妈”

黄河岸边的小曲儿

<p class="ql-block">二人台音乐《刘干妈探病》</p> <p class="ql-block"> 追忆河曲“刘干妈”</p><p class="ql-block"> 二代名家传人李有狮先生</p> <p class="ql-block">  李有狮,原本是一个苦难的地道农民,但由于他有着杰出的艺术天赋与一生追求不懈的艺术爱好,年轻时就扎根于水土文化,深爱民间艺术并做着自己喜爱的河曲二人台文化事业。用他一生的艺术赤诚之心,不断丰富充实提高自已,欢乐着诸多观众。让河曲乃至周边“省市县”的劳动人民永远追忆着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老艺人,永远怀念他为传承、弘扬“河曲二人台”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而付出一生的心血和努力。</p><p class="ql-block"> 李有狮,男,出生于1924年10月22日,河曲县唐家会村人,二人台世家。曾祖父李友润,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就是本村“五云堂玩艺班”著名的二人台老艺人。现流传有《走西口》一剧的“手抄本”作证。到了李有狮之辈,他已是五代传人。幼年时候的他随其哥李根师学唱“道情花旦”和“二人台小旦”的表演艺术,人们习惯性地称他为“风搅雪”年轻优秀的艺人。</p><p class="ql-block"> 1956年春,他加入“五花城二人台知名传人”,组织领导者邬怀义起步创建的“河曲县二人台剧团”学唱老旦一角,在《探病》中扮演“刘干妈”这一角色,并迅速成为剧团骨干,好评如潮,美誉开始传遍了河曲大地。</p><p class="ql-block"> 1957年春,河曲县二人台剧团赴京参加“全国民间文艺汇演”,他作为一名“河曲民歌”合唱队员参加了演出,河曲民歌《打蓝调》更是他的拿手节目,获得好评。紧接着,他又攀高好学,拜师授教于河曲籍著名二人台老艺人——“刘干妈”角色的一代传人——樊六先生。樊六,艺名为“六牡丹”,出生于“二人台的故土”巡镇樊家沟村,概因“糠菜半年粮”之贫困,曾于40年代随父“走西口”,定居于内蒙包头市,并一直从事“刘干妈”的职业演出,唱红了内蒙自治区,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一个以二人台“刘干妈”表演角色的名家名人。</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李有狮不甘现状,多次拜师求教于樊六老先生“一招一式”的表演技艺。经过他刻苦的钻研与实践,在表演上迅速上升提高,“唱、念、做、舞”尤为俱佳。李有狮有好几个戏堪称一绝:在他表演的《探病》一剧中,把“刘干妈”的形象表演的活灵活现,他的“肩功”抖颤如波,走场“脚功”随文武伴奏掷地赋身。他的表演风格,往往“以念代唱,声情并茂”,一招一式精彩纷呈;在他表演的《方四姐》一剧中,“老于婆”的角色更是叼尖毒辣、霸气十足、绝世无情的艺术形象,像形见拙,让观众看了咬牙切齿、真是万人痛恨!尤其是他的表演形象、生动感人、拿捏准确、演谁像谁,独特的身形步态、生动幽默的道白,“高打底唱、低打高唱”的唱腔特点,博得老百姓的阵阵掌声与欢呼声。有赞语称道:“二人台演到家,李有狮的刘干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p> <p class="ql-block">  李有狮确实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老艺人,他除表演二人台老旦“刘干妈”外,在“道情戏”中演出的“花旦”角色,也备受老百姓的喜爱。在二人台诸多剧目中演出的多出滑稽喜剧人物中也非常突出。正如他在传统二人台《王成卖碗》一剧中扮演的老财主“薛称心”,爱财吝啬、色像百出、讨人欢笑,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表演《小寡妇上坟》一剧中的饰演的光棍汉小叔子“三木头”的形象,更是偷情寓意,讨人欢笑。</p><p class="ql-block"> 李有狮,实属德艺双馨的老艺人,特别是他在传承河曲传统二人台老旦戏“刘干妈”的这一角色上,堪称承前启后的艺术传承人。身为河曲“刘干妈”的二代传人代表,他不仅承前了“刘干妈”一代传人——樊六先生的精湛技艺,更主要的是承前启后,在河曲普及传承了诸多的“刘干妈”传人。</p> <p class="ql-block">  “刘干妈”形象,以第三代河曲二人台传承人后起之秀的王永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二人台传承人)为代表,传承派生出了多名“刘干妈”老旦的角色。较为知名者,如吕二利、张志荣、王根伟、王明德、王如英、杜二、周二白、范全鱼、鲁永琪、王保翻、王欢、张永明、杜永华、杜培胜、石生荣等十五位“刘干妈”后起之秀传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李有狮先生,不忘初心!闲暇之余,也把肚子里的知识带到了陕西府谷县。李有狮是河曲唐家会人,也是黄河对岸,陕西府谷墙头村的“女婿汉”,两地虽隔河两岸,但在传承民间二人台艺术上尤如“一家亲”。上世纪60到80年代,他多次帮助“墙头二人台剧团”和“府谷文化馆”排练并指导二人台这一剧种艺朮。回忆李有狮先生的艺术传教历史,“墙头二人台”艺术酷爱者孙飞先生与其妻邬果英,对他更是了如指掌,永远怀念,说他是全能艺人,优秀传人。并说:“府谷二人台人永远学习他,怀念他”。</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公元1964年,李有狮先生参加“华北地区赴京汇演”,获得好评。因他饰演的河曲二人台《探病》一剧“刘干妈”角色的出色表演,被录制为电视片,在电视大屏幕上多次播出。</p><p class="ql-block"> 1990年,忻州地区授予李有狮先生“优秀民间文艺家”称号。</p><p class="ql-block"> 1992年,山西电视台举办“家庭音乐会”,他携手小孙女儿李惠芳(幼儿教师)表演的传统二人台《观花花》获得优秀奖。</p><p class="ql-block"> 1993年,他的先进事迹载入《中国民间名人录》大辞典。</p><p class="ql-block"> 1995秋,河曲举办“黄河民歌艺术节”,李有狮先生饰演的《探病》一剧中“刘干妈”的角色,获得大奖,并被河曲县委县政府授予“文化功臣”之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2002年,李有狮先生应“河曲朝霞二人台剧团”的邀请,他和“外孙女燕瑞琴”表演并录制了传统二人台小戏《探病》小戏,好评如潮,发行于全国。“外孙女燕瑞琴”受姥爷的影响,也是十分优秀的二人台演员,录制的传统二人台小戏有: 《走西口》、《探病》、《挂红灯》、《闹元宵》、《打樱桃》、《打连成》、《打秋千》、《姑嫂挑菜》,古装戏《方四姐》、《小寡妇上坟》、《刘家庄》,新编二人台《蜜果缘》、《生娃娃》等多部优秀剧(节)目,流传于各大网络平台。燕瑞琴现为保德文化馆二人台优秀传承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李有狮先生的一生,是河曲二人台艺术值得骄傲的一生,实属“晋陕蒙”三省黄河两岸人民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民间艺术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4年夏天,李有狮先生年逾九旬病逝后,受到县委宣传部的十分重视,领导们亲临现场并举办了较为隆重的悼念会,让李有狮先生这一河曲二人台“刘干妈”角色的艺术形象,永远留住、永世流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撰稿: 邬二发 刘彦良</p><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