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花疯”</p><p> </p><p> 殷安</p><p> “花疯”是个方言词汇,它广泛流行于我省的中部地区,在晋源一带,其义为生活作风随意,对爱情不专一,近似于不正派、不检点。用于女性时类似于见异思迁、水性杨花及生活作风轻浮。常听两人闲聊时说:某人家老婆可“花疯”嘞,而他却死眉楚眼地;某某年轻的时候可“花疯”呢,嫁的个男人没出烂息地,奈何不了她。说来也有趣,“花疯”一词若用在女性上,一般均是背着说,从来未闻对着面说某人:“你可‘花疯’咧,朝三暮四地,是吧?。”但说到男性时不论背称还是当着面均无妨,一般不仅仅说个“花疯”,要说“花疯鬼东西”才过瘾。只不过当面说时,多带有开玩笑逗乐的成分,且两者关系一定要亲近、友善,否则人家可不买账,弄个面红耳赤不痛快。</p><p> “花疯”近似于“花痴”,二者均带病字旁,类似的还有“文疯”“武疯”等,中医认为这些都是一种精神疾病,这已大大超出方言的含义和范畴,故略之。说到“花痴”,莫过于冯梦龙笔下《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的灌园叟秋先,此翁可谓自幼爱花近痴,惜花如命。遇有好花,不惜钱财总要设法买下,甚至典衣当物。他晨浇夜灌,从不折一枝,不伤一蕊,天长日久,庭院俨然一个奇花异木、姹紫嫣红的大花园。他甚至在花下作揖、浇奠、饮酒、休憇,守着花从半含直至开盛凋零,且风雨无阻,即使他人折朵花给他,也要双手合十认为是“罪过”,故人送外号“花痴”。他如此钟情于花木,“撇弃田业”也就在所难免了。而方言中“花疯”一词则没有诸如秋先生这些异常举止,也没有我们中医所说的“无端追逐异性”等这些病理现象。</p><p> 那么“花疯”是否可写成与之同音的“花风”一词更准确呢?考其义,它应是“花信风”一词的简称,尽管《辞海》等大型工具书并未收入这个词,但收有“花信风”一词,释为“应花期而来的风。每指二十四番花信风。”看来,与“花疯”一词毫无瓜葛甚至风马牛不相接。《岁时记》曰:“一月二气六候,自小寒至谷雨,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信应之。”这段文字好理解,是说,古人将一个月两个节气分为六个候,从小寒至谷雨这四个月八个节气共有二十四候,每五日为一候(每气三番),每候均有相应的花卉开放。例如,小寒三番为梅花、山茶、水仙;大寒为瑞香、兰花、水仙;立春为迎春、樱桃、望春;雨水为菜花、杏花、李花;惊蛰为桃花、棣棠、蔷薇;春分为海棠、梨花、木兰;清明为桐花、麦花、柳花;谷雨为牡丹、酴釄、楝花。共计二十四番,始于梅花,终于楝花。所谓“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说的就是这种气候现象。尽管“花风”一词,从字面上看与“花疯”方言含义非常贴近,但我还是主张用“花疯”一词。也许是“先入为主”吧?在此姑且存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