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父爱如肉

实验二小学

<p class="ql-block">五常市第二实验小学校 李林晶</p> <p class="ql-block">  《舌尖上的中国》里边有句话说“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怀旧,对童年的留恋”。一天天长大,渴望远方,向往自由,儿时的记忆却会始终伴随着我们。相爱,团聚,悲欢,离合,主动或被动,总是会有一种味道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驻足回首,那些时光就是平淡日子里的糖,想起来,嘴角会自然的上扬,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味道,支撑着我们一路走下去。——-题记</p> <p class="ql-block">  很多文字里都会把父爱比作山,因为父爱深沉厚重。而我从小到大的很多记忆里父亲都是跟肉一起存在的,所以我想说:父爱如肉。</p><p class="ql-block"> 东北的农村,进了腊月该杀年猪了,最盼望的就是这个时候,母亲养了一年的肥猪随着清晨凄惨的一阵嚎叫,到了午后就变成厨房里一锅让人垂涎的肉香。这个时候我和弟弟会凑过去,母亲挑出最最精华的部分一人切上一小碗先让我们在灶台边解解馋,因为此时屋里的桌子上已经围坐了家里的亲朋,长辈,还有邻居,小孩子是不能随便上桌的。父亲最拿手的是灌血肠,东北杀猪菜里的灵魂角色就是这个,原本恶臭的肠子经过反复搓洗灌入佐料调和后的新鲜猪血竟变成一道经典的美味。一顿粗犷淳朴的杀猪宴人人大快朵颐,宾朋尽欢,从此家里的饭桌上也可以天天看见肉了。</p><p class="ql-block"> 北方的冬天天寒地冻,却也挡不住儿时的我们出去玩的野心,那时候无拘无束,村里的孩子也多,滑冰,拉爬犁,有时候也会跑到屯子外都踩着半尺深的积雪掏雪洞,打雪滚,不管是玩什么总会乐此不疲,玩至日落西山,倦鸟归林,然后一帮熊孩子在村头母亲的声声呼唤中跑回家,一进家脱掉已经冻得硬邦邦的鞋袜,一头扎上热气腾腾的饭桌,眼睛盯酸菜粉条里为数不多的肉片放光,然后快速的巴拉几口饭就下桌了。天刚擦黑就不再出去了,那时候没有什么娱乐项目,有黑白电视的人家都很少,有时候还会停电,唯一的娱乐就是每天7点半等着听评书,每到这个时间一家人躺在炕上津津有味的听着半导体收音机里传来带着滋啦啦杂音的说书人熟悉的声音,就不再说话了。我想我对文字的热爱可能也是受这些评书的影响,什么《杨家将》,《三国演义》,《七侠五义》,《隋唐演义》......这些故事在我上学之前就已经熟知,有时候小伙伴玩耍的时候还会扮演其中的角色,识字之后偶尔看见谁家有本武侠小说,是一定要借来的,后来我发现姥爷家有一个书箱子,里边放着上版本小人书和这种武侠故事书,这个箱子由姥姥家最小的老姨掌管,说到老姨,,是姥爷娶了后来的姥姥生下的最小的女儿,只比我大4岁,并不待见我,为了看书我没少讨好她,我积攒多年天天都要数上几遍的精品糖纸所有好的都被老姨换了去,然后才换取了每天空闲时间去她家看小人书的权利,我至今还记得我和老姨在她家屋后的树林里搭了个破草床,闷热的夏天,树林里特别凉爽,我俩躺在草床上一人手里拿着根黄瓜,边吃边看,看到有意思的地方就嘻嘻哈哈嗤嗤的笑出声,那样的午后应该至今记忆犹新,我所听过的评书里听到的故事也在这又一遍的文字描述里更加清晰。</p><p class="ql-block"> 冬天的夜晚是那么漫长,听完评书才8点钟,此时还没有睡意,父亲该提一句“咋好像有点饿了的意思”,我们也精神为之一振,然后父亲起身穿衣服,此时炉火未熄,再填上点苞米芯,立马旺了起来,父亲拿来大铁勺坐在炉子上,出去翻腾出一块肉只听得丁丁咣咣,一会儿屋里飘满了香味,我们就趴在炕沿边眼巴巴的等着,父亲拿着筷子挑块肉一人一口的喂到嘴里,那样的场景和后来看见屋檐下大燕子寻食回来,窝里的小燕子一个个张着嘴等着喂食几乎一样。父亲也不埋怨,就这样一趟趟来回的用筷子一人一口的喂着,直到我们都满足的不再要了为止。</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旧历的新年在我们焦灼的期盼中姗姗走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过年”就意味着开荤,可以天天吃肉。父亲生日是小腊月二十九,很多时候就赶上除夕这天,所以每到这天早起母亲就会煮上几个鸡蛋煮点饺子简单吃完早饭,然后准备下午的团圆饭,因为每年都杀猪,所以家里的肉吃了一个冬天这时候仍有不少留到过年的。我记的这天的厨房里总是父亲掌勺,母亲打杂。父亲善于做肉食,做别的我们真是不敢恭维,我记得小时候母亲不在家时父亲天天给我们煮面条,一天三顿,吃的我至今为止看见面条就反胃。几个小时之后,菜齐了桌上一道道浓墨重彩全都是肉。母亲总会说今年又是一桌子肉,一个青菜叶都没买,父亲也总会说,“吃什么青菜,过年了就得吃肉!”,而我们的舌头和胃着实过了个好年。 </p><p class="ql-block"> 上了初中之后就开始了学校寄宿的生活,一个星期回一次家。那时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次打饭的时候阿姨用叉子把饭挑的松的不能再松,一顿二两饭加上一碗汤只能吃个大半饱,所以就盼着周末回家踏踏实实的吃顿饱饭。农忙的时候父母是顾不上我们的,只要是不忙了,父亲知道我馋肉,每次回家都会蒸上一盘荷包蛋算是开荤,当然有时会在我回家之前手刃一只母亲养的老母鸡给我解馋。后来考上大学在外面上学和工作之后,身边的女孩子怕胖很少吃肉,可是我几天不吃肉就感觉少了点什么,父亲把我的舌头和胃已经养成了吃肉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吃肉的习惯延伸到了择偶标准,找了个老公,居然也是个爱吃肉的货,可想而知,两个爱吃肉的人生出来的孩子比我们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简直就是一头吃肉的小兽,顿顿离不开肉。我一度以为我们这一家都是生来五行缺肉,现在想来这和家里大人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有了女儿,父亲更好像是遇到了知音,每次回家,父亲总是把肉备的足足的。</p><p class="ql-block"> 父亲喜欢吃肉,但是因为前几年得了心梗,医生叮嘱不能吸烟,不能喝酒,饮食清淡少吃肉。本来父亲也不抽烟,也很少喝酒,唯独最后这个饮食清淡有些难度。刚开始出院回家父亲还能控制,慢慢又开始吃肉,用父亲的话来说肚子里没油水总饿,母亲也知道父亲这一辈子爱吃肉,就自己家养了很多鸡鸭鹅,纯绿色无公害的,夏天吃蛋,入冬之后宰杀吃肉,尽量让父亲吃肉的同时最大程度保证健康。于是每到冬天天冷上冻之后,父亲母亲会专门找一天时间,留下来年春天下蛋的,其他的全部宰杀。收拾干净分开装好,一部分放到外边的缸里用雪封冻,而另一部分连夜装好,连同母亲夏天晾的干菜,秋天腌的咸菜,还有几天前包好的冻饺子,第二天一早父亲会坐车给我送来。每次看到父亲提着个大大的袋子风尘仆仆的赶来,都忍不住想流泪。然后住不上两天,父亲该提出回家,找各种理由回家,任我怎么挽留都留不住。</p><p class="ql-block"> 今年也不例外,经历了一场大到学校停课,客车停运的暴雪之后,刚刚恢复交通父亲就又给我们送肉来了,今年除了鸡鸭鹅鹅冻饺子之外又多拿了几条猪肉。父亲说:“都是自己家养的吃着安全放心,今年冻货出问题的太多,然后又说:过段时间怕像去年那样疫情严重,过年就自己消停在家过,不要来回跑去看我们,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惦记。然后依旧是急匆匆赶回去了。</p><p class="ql-block"> 日子一天天过去,临近年底疫情果然愈演愈烈,眼看年关在即,回家过年成了一种奢望。为了不给国家添乱,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选择就地过年,但内心深处真的很想家。很多时候想回家了,马上就想到了父亲的肉,母亲的咸菜,原来我们的舌头和胃比心更直接,它们会把记忆中家里熟悉的味道牢牢地刻进记忆里,想家其实想念的是家里熟悉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电视剧《恋爱先生》里程皓和美国回来的顾遥早点摊前有一番对话:她说:“所有的思乡之情,都是从胃开始,从味蕾结束的,所谓故土难离,旧人难舍,其实说的就是只有最熟悉的人才最让人安心。”原来,真正的乡愁藏在胃里,熟悉的味道,就叫家乡!</p><p class="ql-block"> 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年关在即,所有离家在外的人都能够安心回家吃肉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