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丰碑——广东省红色村太宁重要革命史料辑录

忆茶阳风物

<p class="ql-block">  茶阳镇太宁村位于大埔北部小靖盆地,是大埔县农民运动最为活跃的村庄,被我国早期革命活动家罗明、作家杜埃誉为“大埔县农运中心”,红色资源十分丰富。从1926年饶龙光、张高友、饶炳寰等共产党人创建全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点燃燎原星火,到1949年7月大埔全境解放,太宁人民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前赴后继,顽强战斗,赢得了“太宁红旗永不倒”、“立红色政权,太宁屹起”等赞誉。2017年12月底,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启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太宁村被选定为60个示范点之一。为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现将太宁村重要革命史实及其记载来源辑录如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创建大埔最早的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埔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5页记载,太宁村先后创建了<b>大埔县第一个农民协会(1926年春)和第一支农民武装(1927年春)</b>——太宁农民自卫军,并开展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1927年南昌起义军南下入埔成立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b>太宁饶龙光被起义军前委</b>任命为主席。后国民党商团军反扑,<b>工农革命政府转移到太宁</b>。</p> <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大埔县地方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21页记载,<b>太宁农会是全县最早的一个乡农民协会</b>。</p> 《中共广东省大埔县组织史资料•1921-1937》(大埔县组织部、党史室等编印,1991年版)第5页记载,<b>太宁饶龙光等组建农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饶龙光任团长,饶寿田任第一连连长</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开展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b></h3> 《中共梅州地方历史大事记》(梅州市党史研究室编印,1998年版)第24页记载,<b>太宁农民运动掀起了全县农民、学生运动的高潮</b>。 《中国共产党大埔县地方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390、391页记载,<b>1926年,在太宁农民运动的鼓舞下,全县掀起农民、学生运动的高潮。太宁农会还组织农民青年参加北伐战争,受到北伐军东路军总指挥部的嘉奖</b>。 <p class="ql-block"> 1926年12月,太宁乡农民协会编印农会通讯<b>《太宁月刊》</b>(原件藏大埔县博物馆),并向周边地区发行。</p> 《大埔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南方出版传媒、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318页记载,<b>太宁农会开展轰轰烈烈的“二五”减租,还编印《太宁月刊》传播革命思想和农运事迹,对大埔县农民运动的兴起发挥了示范和推动作用</b>。 《中国共产党大埔县地方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33页记载,<b>1927年6月,太宁农军发动武装暴动,攻打县城茶阳</b>。 《大埔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07页记载,<b>1927年5月(农历)太宁农军攻入县城</b>,成立大埔县人民政府委员会(应为大埔县政务委员会,编者)。 《大埔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98页记载,<b>太宁农民自卫军在县城茶阳举行武装暴动,并在太宁农军的基础上成立了工农革命军东路独立第一团(应是农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编者),这是大埔第一支中共领导下的地方武装部队</b>。 <h3><br></h3> <h3>  《大埔党史资料选编》(1921—1937)(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编写,1993年版)第461—462页收录的国民党原始档案《广东省政府周报》司法1927年第十四五期合刊、《广东省政府周报》军事第<b>24.25</b>合刊记载,<b>“小靖农军一律迁进县公署,组织县政府”,“报太宁逆党饶龙光等占据县城,设立伪政府,枪杀各情形”。另据县志载,“小靖”为太宁别称。</b></h3> 《中国共产党大埔县地方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49页记载, <b>1927年10月3日,国民党薛岳师占据县城后,农民自卫军第一团第一连(即原太宁农军,编者)退回太宁,伏击了肖雨史商团军三次的进剿。后转移到桃源整训,改编为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五团团部特务连,饶寿田任连长。</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党政军机关在太宁</b></h3> 《中共广东省大埔县组织史资料•1921—1937》(大埔县组织部、党史室等编印,1991年版)附页(表一)记载,1926年11月至1927年8月中共大埔县部委的驻地:茶阳养育堂——<b>太宁</b>。 《大埔党史资料选编•1921—1937》(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编写,1993年版)第221—223页收录的罗明回忆文章《我在大埔活动的一些情况》提到,<b>1927县5月,中共大埔县(部)委设在太宁</b>,<b>并发动暴动攻打县城茶阳</b>。 《中共广东省梅州市组织史资料》(梅州市党史研究室等编印,1995年版)第52页记载,1927年8月—11月,中共大埔县部委机关(<b>饶龙光任书记兼组织委员</b>)<b>驻太宁,后转桃源。1927年11月,中共大埔县委成立,饶龙光任书记,饶寿田任委员。</b> 《中共广东省大埔县组织史资料•1921—1937》(大埔县组织部、党史室等编印,1991年版)第7页记载,1927年8—11月,中共大埔县部委机关<b>驻地为太宁—桃源,饶龙光任书记兼组织委员。</b> 《中共广东省大埔县组织史资料》(大埔县组织部、党史室等编印,1991年版)第17页记载,<b>1927年8月成立暴动指挥机关——大埔县暴动委员会(分驻桃源、太宁两处),指挥全县暴动。太宁饶龙光(时任县部委书记、农民自卫军独立一团团长)、饶寿田(时任农民自卫军独立一团第一连连长)为暴委委员</b>。<b>次月成立的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中,饶龙光任主席,饶炳寰(饶龙光的堂弟)任秘书,张高友任附城区区长,三人均为太宁人。</b> 《大埔党史资料选编》(1921—1937)(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编印,1993年版)第264—267页收录的饶炳寰回忆文章《在太宁乡参加革命等情况》记载,<b>工农军十五团(应为农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编者)团部设在太宁</b>。 《中共梅州地方历史大事记》(梅州市党史研究室编印,1998年版)第31页记载,1927年6月,茶阳附城(太宁)农军在湖寮农军配合下攻占县城,成立大埔县政府(应为大埔县政务委员会)。后敌人反攻,<b>县政府成员及农军撤出县城,退入太宁</b>。 《大埔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57页记载,<b>暴动后,党政机关撤退到太宁</b>。 《中国共产党大埔县地方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392页记载,<b>1927年6月,太宁农民自卫军暴动攻占县城,成立大埔县政务委员会,后由于新任县长刘职超率军入埔,县政务委员会和农军退入太宁</b>。 《大埔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9页记载,1939年夏秋间,闽西南潮梅特委迁至<b>太宁</b>。 《中国共产党大埔县地方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415页记载,1939年7月,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迁驻<b>太宁</b>李屋。 《东江革命根据地梅埔丰苏区史料汇编》(梅埔丰等县党史办公室编印,1987年版)第31页记载,<b>1927年10月,三河坝战役后,大埔县委及工农革命政府转移到太宁农村</b>。<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策应南昌起义军入埔</b></h3> 《中国共产党大埔县地方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38页记载,1927年8月下旬,<b>为迎接南昌起义军入粤,中共大埔县部委根据上级指示成立了暴动委员会,太宁有饶龙光(县部委书记、农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团长)、饶寿田(第一连连长)为暴委委员,暴动委员会受东江工农革命军总指挥部及中共大埔县部委指挥。</b> 《中国共产党大埔县地方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记载,(1927年6月)大埔县农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成立,<b>太宁农军为第一连</b>,<b>下一页提到的第一连即为太宁农军。</b> <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中国共产党大埔县地方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记载,<b>起义军由永定抵达大埔边界,饶龙光率第一团第一连(即太宁农军)进入埔城,同时派江弼群率农军一部北上青溪石下坝与起义军联系。</b><br></h3> 《大埔党史资料选编•1921—1937》(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编印,1993年版)第264—267页收录的饶炳寰回忆文章《在太宁乡参加革命等情况》记载,<b>南昌起义军进抵大埔边境时,太宁农军先期进占埔城,策应起义军入埔。起义军进城后,朱德、彭湃召集太宁农军讲话,并当场发给汉阳造步枪150支。</b> 《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第二卷)(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页记载,<b>起义军到达峰市时,太宁农民自卫军前往迎接,并再次发动暴动。</b><br> 《太宁革命斗争史》(中共太宁支部1969年编印,原件藏大埔县档案馆)第6页记载,<b>起义军入埔后,太宁农会组织了约300人的担架运输队,从陆路运送物资到三河坝。</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对永定革命的支持及影响</b></h3> 《闽西人民革命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83页记载,<b>永定金砂人张鼎丞</b>(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率金砂部分农协会员参加<b>太宁暴动</b>,<b>后经大埔县委负责人饶龙光、张高友介绍入党</b>。 《永定人民革命史》(厦门出版社,1989年版)第45页也记载了<b>饶龙光、张高友介绍张鼎丞入党的经过</b>。 《福建中央苏区纵横》(永定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194页记载,<b>张鼎丞率永定农军参加太宁暴动,接受武装斗争锻炼。</b> 《福建中央苏区纵横》(永定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195页记载,<b>1928年2月,参加太宁暴动的永定金砂、西溪农民武装回到永定金砂。</b> 《闽西人民革命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94页记载,张鼎丞率领参加过<b>太宁暴动的</b>永定农军,经过战斗洗礼后回到永定成为永定暴动攻城的特务营骨干。 《永定人民革命史》(厦门出版社,1989年版)第57页记载,参加过<b>太宁暴动</b>的永定农军(铁血团)带领各乡农军开展游击活动。 《永定人民革命史》(厦门出版社,1989年版)第70页记载,永定县委从<b>特务营</b>(前文有载,特务营骨干为参加过<b>太宁暴动</b>的永定农军)中挑选200余人成立红军营,张鼎丞任营长,邓子恢任党代表。<b>这是闽西最早建立的一支红军部队</b>。 《永定县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收录的<b>重要文献《永定县委关于此次大暴动的报告》</b>提到了<b>太宁</b>(见下页)。 《永定县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1107、1108页收录的重要文献<b>《永定县委关于此次大暴动的报告》</b>(1928年7月10日)中记载,<b>永定金砂为准备暴动,到太宁借枪</b>。 <p class="ql-block">  中共龙岩地委党史办公室编写、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金砂暴动》第19页记载了,参加了<b>太宁暴动</b>等战斗的永定农军得到了锻炼,获得战斗经验,<b>给以后金砂暴动创造了条件</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六、革命老根据地太宁及其所作的牺牲</b></h3> <p class="ql-block">  《大埔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69页记载,全县革命老区村庄分为红色根据地(214个)和红色游击区(171个),其中太宁有10个自然村被列为<b>红色根据地(见下页)</b>。</p> <p class="ql-block">  《大埔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70页记载,<b>太宁行政村有北坎、上店、富足、龙潭、下坑、团村、南山、新仓尾、南山下、洋万岗等10个自然村被列为红色根据地</b>。</p> <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大埔县地方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462页记载,<b>太宁行政村有北坎、上店、富足、龙潭、下坑、团村、南山、新仓尾、南山下、洋万岗等10个自然村被列为土地革命时期的苏维埃区域和游击根据地</b>。</p> <p class="ql-block">  《大埔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71页记载了<b>太宁老区饱受摧残</b>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关于农运先驱饶龙光烈士</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埔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南方出版传媒、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319页记载,<b>饶龙光是大埔农会和农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是早期中共在大埔的党政军主要负责人,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鼎丞的入党介绍人。</b></p> <p class="ql-block">  《广东革命史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5页“<b>饶龙光</b>”词条,<b>介绍了饶龙光革命的一生。</b></p> <p class="ql-block">  《大埔党史资料选编》(1937—1949)(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编写,1993年版)第580至584页收录的罗芬(罗恭照)的回忆《两次回大埔的活动情况》提到,饶龙光在与其对话中说的一句话<b>“迟早大埔是属于我们的”</b>,说明了饶龙光与罗芬是同一阵线的同志。罗芬当时身份是白区特派员,由闽粤赣边区党委派到县城从事情报和策反工作。</p> 罗恭照(罗芬)同志致大埔县政协文史工作组的信。 <p class="ql-block">  《大埔文史》(第二辑)(大埔县政协文史室编印)登载的罗恭照(罗芬)致大埔政协文史工作组(今文史室)信中,罗恭照称饶龙光为“同志”,亦可说明他们为同志关系。</p> <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大埔县地方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456页记载,饶龙光被追认为<b>革命烈士</b>。</p> <p class="ql-block">  《中共广东省大埔县组织史资料•1921—1937》(大埔县组织部、党史室等编写,1991年版)第69页记载,饶龙光被追认为<b>革命烈士</b>。</p> 《饶和埔诏苏区史料汇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收录的国民党原始档案《大埔县长黄宗宪报告》记载,“<b>有匪首饶龙光一帮流匪二百余人</b>,枪支齐备,时在与大埔交界之闽边下洋地方,四出劫掠......”。该档案说明,1928年6月前后,饶龙光仍为埔北革命武装实际领导人。<br><br> 《东江革命根据地梅埔丰苏区史料汇编》(梅埔丰等县党史办公室编印,1987年版)收录的张淑文回忆文章《回忆第十五团的情况》记载,“一九二八年夏天,我同赖释然、何德常去埔北,<b>与埔北饶龙光的武装联系</b>......”等文字显示饶龙光仍为当时埔北革命武装实际领导人。<br><br> <p class="ql-block">国民党大埔县长呈请省府通缉派剿饶龙光</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关于太宁的评价</b></h3> <p class="ql-block">  曾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华南分局第三书记、中侨委党组书记的方方致太宁支部、恋墩支部信中指出:<b>“太宁红旗永不倒,党和人民的英勇斗争史很值得纪念、教育后一代。”</b>(该信件藏大埔县博物馆)</p> 《罗明回忆录》(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62页记载,其在永定下洋时,也常到<b>大埔大宁乡(大埔县农运中心,离下洋40华里)</b>与饶龙光、张高友、饶炳寰等同志联系。据县志载,大宁乡即今太宁。 曾任东江纵队司令部秘书长、广东省委统战部长的饶彰风在其词作《沁园春•忆故乡大埔》留下了“立红色政权,太宁屹起”的豪迈词句。该词作收录于《仁者彰风》一书(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2013年版)。 中共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在《关于确认太宁村“义训堂”为革命旧址的函》中评价:<b>“1927年前后,太宁村农民运动、武装斗争活跃,这段时期曾作为大埔县委驻址”、“太宁村是大埔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饶龙光等大埔早期革命活动领导人推动了大埔革命运动开展”。</b><div>  除了党史人物和党史部门的高度评价,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中国老区网、南方日报、广东老区网、梅州日报、梅州党史网、闽西日报、梅州电视台、大埔电视台等各级官媒也是赞誉有加,如:“学习强国”美丽乡村栏目称赞“太宁村是大埔县农民运动最为活跃的村庄”,梅州党史网、广东老区网称赞“太宁在大埔革命历史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为大埔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南方日报则称赞太宁“红色底蕴深厚”,中国老区网、大埔宣传网称赞太宁“大埔早期革命的重要缩影,是一面红旗”等。</div> 上述所有赞誉将极大地丰富大埔红色文化,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大埔老区苏区振兴发展而努力奋斗。<br> <p class="ql-block">  太宁村入选广东省“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后,随着红色资源的深入发掘,中共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于2019年3月补充确认了张高友故居“北成楼”等六处革命旧址,以利当地加强红色资源保护。</p> <p class="ql-block"> (作者饶超然,梅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