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读书与思考133</p> <p class="ql-block"> 钓过螃蟹的人都知道,竹篓中放了一只螃蟹,必须要记得盖上盖子。但竹娄里面如果放一群螃蟹,就不必盖盖子,螃蟹肯定不会爬出去。为什么呢?因为,只要其中有一只往上爬,其它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结果往上爬的自然被拉下来,最后大家都爬不出去。如此循环往复,无一只螃蟹能够成功。这就是“螃蟹效应”。</p><p class="ql-block"> 互相牵制、跟风、内斗的属性是致使螃蟹永远爬不出竹篓的直接原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螃蟹效应”简单地说,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希望你过得好,但千万不要比我好,我过得不好,就会想着把你也拉下来。这是一部分人的一种通病。有句话叫君子无罪,怀璧其罪,你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你比别人有钱。“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人必毁之”,也是这个意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电视剧《红楼梦》里形容晴雯有一句歌词:“风流灵巧招人怨”,是“螃蟹效应”的直接体现。在那个大观园里,优秀,灵巧,毕竟只是少数人,大部分都是比较平凡的,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你的灵巧会无形之中引发大部分人的痛苦,因为每个人的幸福都是相对的,落差太大,会加深别人的挫败感和无力感。你的优越是那么碍眼,你的成功在无时无刻地提醒着他们的失败。所以,自然地就有了下一句歌词:“寿夭皆因诽谤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很喜欢《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p><p class="ql-block"> 可以简单解读为:大海之所以有那样磅礴的气势,是因为它处在地势最低的地方。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一定会低调谦卑,在人群中不会太过于招摇和高调。谦逊,这其实是一种保护色,在无形之中减少自己的对立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和“螃蟹效应”相反的就是“家文化”。中国人是崇尚血缘亲情的,很多从农村出来的优秀孩子大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小的时候,因为家里孩子多,为了“成就”一个孩子,贫穷的父母会无奈地做出选择——培养一个最有潜力的孩子,而其他孩子就只能“让路”。因为手足情深,其他几个兄弟姐妹一般不会有怨言。于是常出现这样的感人场景:或妹妹辍学让哥哥读书,或姐姐打工供弟弟上学。而一旦这个最有潜力的孩子功成名就,一家人的苦难也随之结束,幸福开始慢慢降临在这个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贫穷家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虽然不同的家庭具体环境不尽相同,,但就“家文化”而言,应该是相同的。其基本要素是:谦让、互助、爱护、关心、先人、后己。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个人,才能从微弱的婴儿成长为撼天动地的大丈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螃蟹效应”与“家文化”是两个相互背反的案例,那么,这样的案例给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呢?</p><p class="ql-block"> 就企业而言,毋庸置疑,“螃蟹效应”和“家文化”都可以被企业所复制,有趣的是,“螃蟹效应”往往被企业组织内部、组织行为主动复制,并呈病毒式传播、克隆,而“家文化”却在复制的过程中非常的被动、吃力,而且,复制的工程相对复杂,复制工作的有效性难以控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然后,我们比较复制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在“螃蟹效应”盛行的企业里,必然是员工之间、员工与老板之间经常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算计,或明争或暗斗,甚至想尽办法、极尽所能去攻击、打压对手,久而久之,企业组织内部就只剩下一群互相牵制、豪无生产力的螃蟹。</p><p class="ql-block"> 而以“家文化”为主导的企业则大不相同。他们的员工之间、干群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处处充满活力、事事充满激情。所谓有难同当、有福共享的“家文化”氛围,把企业各个成员凝聚成一个充满战斗力的强大群体。大家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某一时刻都可以成为英雄,只有合理地将一只或者几只“螃蟹”送出竹篓,他或他们才能从外部扳倒竹篓让大家获得生存的机会。人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企业的生存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演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如何消除“螃蟹效应”,参考三点:一是打造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人”字的一撇一捺,靠得就是相互支撑;二是有明确的远景目标,形成合力;三是让权力和责任实现对等。让团队成员把权力视作一种责任,而不是地位的象征。谁爬到前面,谁要有能力和有责任引领团队走出困境,这样才能使团队的其他成员相互推着朝前走。如果其中一位员工爬出篓子后,却不想承担引领者的责任,其他的“螃蟹”是不会信服的,这样他们必然拖其后腿,让其爬不上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螃蟹效应”是动物群体本能的、低级属性,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未能摒弃这一低级本能属性在自身的沿袭,但“家文化”的的成型和继承似乎又弥补了人作为高等动物的这一文化缺陷。</p><p class="ql-block"> 人类文化研究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此,企业文化研究和倡导的目的也源于此。</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