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座城,一切都值得 -------战疫日记选编

🌸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抗疫行动是从2021年1月14日开始的。</p><p class="ql-block"> 晚上8点钟,在学院群里见到通知:</p> <p class="ql-block"> 1月15日晚上6点多钟,大家陆续看到通知,7点钟光明街道集合,任务是封闭小区值守。16日早晨7点钟,我们交接班,结束了一夜的值守。</p> <p class="ql-block">  从这一夜起,我们再也没有睡上一个安稳觉。都说21天养成一个习惯。时至今日,抗疫25天,我们养成了一个习惯,不再按时睡觉,随时听候命令,生物钟处于紊乱状态。或是半夜时分,或是凌晨2点,或是刚刚端起饭碗又急忙放下,奔赴卡点,集合待命,执行抗疫任务。说实话这个习惯不健康,更不适合平均年龄51岁的抗疫同事们。但为了抗击疫情,大家没有任何抱怨,依然坚守着,毫无懈怠。</p> <p class="ql-block"> 1月17日,一直处于待命状态。大家习惯了不时地看看微信,时刻关注着群里的动态。一夜没太合眼。刚刚有些睡意,手机响了,已是18日凌晨2点多,紧急集合,区实验小学附近值守。上午9点钟左右,大家从前进社区转至光复社区,值守四个卡点,12小时一轮岗。</p> <p class="ql-block"> 从这时起,我们进入了24小时全天值守模式。值守人员三天一次核酸检测,局里专门印发了抗疫人员通行证,每人配发了一套防护服,值守安全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全市1400多名教师秒变“大白”,成了通化市抗疫战线上一道特殊的亮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这其间,有许许多多令人泪目的情景。我们感动了他人,也被他人感动着。</p> <p class="ql-block"><b><i>全市紧急封户行动</i></b></p> <p class="ql-block">  1月21日。值守的同事们正常工作着,有条不紊,饿了的时候,还可以享用一点单位准备的小面包和香肠。值守的同志里有一些是“一高”或“三高”人士,情况比较特殊,有一点小零食以备不时之需。晚上近8点的时候孙国庆副院长还在群里为大家加油鼓劲:</p> <p class="ql-block"> 突然,在晚8点39分左右,接到市局紧急命令:紧急集合,执行封户任务。因为太突然,封户的胶水、胶带都没有,大家急中生智,离单位近,马上回单位打浆糊,解燃眉之急。 </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上的这些同事,在全市封户行动后,不能再回家了,只能在单位住。因为紧急任务下一夜未眠,有的老师一直是带病坚持工作,几天来的劳顿把老毛病勾起来了,早上病得起不来了。唉,这些老同事们,如果不是累得起不来了,是轻易不下火线的。</p> <p class="ql-block">  <b><i>第一次蔬菜配送</i></b></p><p class="ql-block"> 时间:1月24日晚8点至次日凌晨4点钟</p> <p class="ql-block">  政府这次配送的蔬菜很实在,有大白菜、萝卜、土豆、元葱,还有两包挂面,挺沉。参加这次送菜任务的同事中,有的已近退休年龄,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有的身体还有各种疾病,但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在天亮前把所有的菜送达每一户居民家门口。他们穿着笨拙的防护服,原本近视的眼睛,戴上护目镜后,水雾遮住了视线,有些模糊。不再挺拔的肩背上,扛着一袋袋蔬菜,在黎明前的夜色中,在昏暗的灯光下,爬楼。一层层,一趟趟,一袋袋……快送完了,才直直腰喘口气,此时已是凌晨近四点钟。又是一个不眠夜! </p> <p class="ql-block"><b><i>送菜不止,温暖永续</i></b></p> <p class="ql-block">  送菜、送米,送小年礼包,送春节礼包,也许这几天还会把政府的爱心一直送下去。我们一边值守,一边配送。刚刚换岗下来,防护服还没有脱,马上又接着执行下一个任务。说实话,真的很累,每个值守人员都感受到了什么是疲惫。但看到居民收到生活必需品时的开心、安静,我们长嘘一口气,疲惫的心也慢慢轻松一点。这几天,天很冷,风也很硬,脚冻得很疼,但心是柔软的,也是温暖的。我感受到了大家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每一个通化人为了抗击疫情,都在做着自己的努力。我们真的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盼着不久就会</span>春暖花开,这座小城回到往日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b><i>飒爽英姿,出征再出征</i></b>——两次入户核酸检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九位勇士,不,是十位,包括拍照人,勇敢地冲在抗疫最前方的战士,逐户进行核酸检测。因为中途不能上厕所,所以再累再渴也不能喝水。我觉得不是谁都可以胜任这个工作的,要熟悉操作流程,要一丝不苟,要配合默契,要能吃得苦,才能保质保量,胜利凯旋!为他们点赞!</p> <p class="ql-block"><b><i>感动:逆境中美好的遇见! </i></b></p><p class="ql-block"> 美好总是萦绕于心,逆境中的美好会给人以力量,并温润心田。这些天来,尽管疫情扰乱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心情。但我们彼此保持着安全距离的同时,大家的心却是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疫情无情人有情。</p> <p class="ql-block"><b><i>情景一:</i></b></p><p class="ql-block"> 那天送菜到小区单元门口,杨老师说自己的裤带要掉下来了,我大笑起来,怎么会呢,穿着防护服呢。便又只顾着数数,记名,分菜,没有多想。事后才知道,他一直不停地卸菜、装菜,累得低血糖了。我为自己的笑感到难过,眼睛湿了。我忽略了这些同事们各有各的身体状况,有时他们自己也没有办法顾及这些,拼着命来做着每一项工作,完成着每一项任务。 </p> <p class="ql-block"><b><i>情景二:</i></b></p><p class="ql-block"> 运菜的任务往往来得急,要求完成任务的时间也急,学院同事的年龄又偏大,还真有点力不从心。但我们拼尽全力,我们不顾一切,我们不叫苦叫累。我们的努力感动了兄弟单位的老师们,他们在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后,又马不停蹄地跑来帮助我们。我们的努力也感动了亲爱的家人们,他们也来助我们一臂之力。</p> <p class="ql-block">  大家认识这两位帅哥吗?前边的这位想必大家都熟悉,他是朝中校长文国哲。后一位是银行系统老将王军。学院很荣幸有这样的家人。他们不止一次地奋战在学院的抗疫战场上。不仅亲自驾车及时送夫人到达任务现场,而且亲自参战运送。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和情怀?很是敬佩! </p> <p class="ql-block"><b><i>情景三:</i></b></p><p class="ql-block"> 那天在卡点值守,难得阳光正好,我跺着脚想让脚暖和一点。一个大白从马路对面走过来,我问他需要我做什么?他递到我手里两包暖贴,正要问他姓名时,他已跑向马路对面闪进车里,看来是驱车前往下一个卡点送温暖了。这是他的车发动前我抢拍的车牌号:辽A03L7C,算作纪念。 </p> <p class="ql-block"><b>  这面旗帜会永远高高飘扬!</b> </p><p class="ql-block"> 忙碌中,这面旗帜是什么时候送到卡点的,我们记不得了。它是对学院人忠于职守的一种褒奖,它激励着学院人继续奋战,直至通化平安!</p> <p class="ql-block">  难得闲暇片刻,学院人有自己的情怀。一直战斗在一线、吃盒饭住办公室沙发的孙国庆副院长把最美好的祝愿和祈盼送给奋战一线的同事们。上联:汗融冬雪战魔疫,下联:血沃春华育芳菲。横批——疫往福来! “过年了,谨以此联祝全体教职工新春快乐!向抗疫一线的战友们致以崇高敬意!疫搅山城漫天雪,情融佟江遍地春。学院安好,通化必胜!” </p> <p class="ql-block"><b><i>花絮:</i></b></p><p class="ql-block"> 我一向是个认真的人。这几天允许居民有限制的出行,出小区就近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值守的这天,我发现社区给居民出入证上标注了双号出行,今天是2 月6日。我笑了,看来6是个吉祥数字,宜出门。我和同事姜迎新老师值一班岗。棉织厂红绿灯道口车流量非常大,我们几乎一刻也不曾停歇。就听出入卡点的居民抱怨:怎么这么严。我们不做解释,只是笑言:回去取身份证再回;好容易出去一次,把想买的都一次买回;一户两天一次;你不能开车出去买菜,当锻炼步行出去买吧。唉,不说了,到现在嗓子还有些发干。</p><p class="ql-block"> 特别感谢这位不知姓名的朋友抓拍的这几张照片,技术不错!把我拍得比本人好看。透过照片,仔细端详,我发现,我认真起来的样子还很美。 </p> <p class="ql-block">  很喜欢下边的这张照片,我的年轻的同事们。她们阳光,充满活力!学院的未来和希望。想到不久,还会在这个地方,以同样的姿势,再留倩影。只是那时,不再是大白,而是多彩的时装!期待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