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国军小战士抗战照片,70年后终解密,背后故事既心酸又感人

飞花逐月

<h3>13岁,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正是在父母膝下承欢的年纪,但在兵荒马乱的旧中国,对那时的孩子来说,这些都是奢望而已。</h3></br><h3>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所期盼的,只不过是想吃一口饱饭活命而已。</h3></br><h3>文中第一张照片里的小战士,之所以参军,为的就是能够吃饭活命。</h3></br><h3>2014年,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了一张1944年冬天拍摄于中缅边境的照片。</h3></br><h3>照片一经公开,马上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h3></br><h3> <h3>那么这张尘封了70年的照片,它的来历是怎么样的呢?片中那个开心的中国娃娃兵是谁?他的背后又隐藏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h3></br><h3>根据照片解密的情况分析,这张照片里面的人物,是当时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时,由美国战地记者拍摄的。但由于当时是战乱时期,远征军与日军的战斗非常频繁,记者拍摄以后,也没有能够留下联系方式,主要还是那个时候太难联系了,而且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战争中幸存下来。</h3></br><h3>就这样了,这张照片就被美国摄影记者带回了美国,一直珍藏美国国家档案馆里。</h3></br><h3> <h3>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照片中的娃娃兵,就是他!</h3></br><h3>那么照片中的小战士究竟是谁呢?许多热心的人们想方设法去寻找,但都没有结果,因为时间太久,变化也太大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h3></br><h3>就在人们觉得可能再也找不到照片的主人之时,一个走访二战老兵的活动,却意外地让这张照片里的娃娃兵和他本人相见了。</h3></br><h3>2012年8月22日,贵州老兵关怀公益性计划项目在贵阳启动,按照计划,项目行动预计能够寻访到500名健在抗战老兵,把政府和社会的关怀,送到这些当年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战老战士手里。</h3></br><h3>来自中国远征军的抗战老兵陈友礼,就是其中一位。</h3></br><h3> <h3>2014年8月,公益性项目的志愿者到陈友礼老人的家中慰问。在志愿者联系老人的时候,曾经询问老人有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帮助的事情,老人说自己最遗憾的是没有留下自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照片,想让志愿者带点照片过来。恰巧此时美国国家档案馆已经公开了那张中国远征军娃娃兵的照片,志愿者考虑到陈友礼老人也是远征军的老兵,觉得把这张照片送给老人会更有纪念意义,于是就复印了这张照片,给老人带了过来。</h3></br><h3>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当志愿者把照片送给老人的时候,老人家突然一下子就激动起来,一时间老泪纵横。</h3></br><h3>大家一看有情况,赶紧询问老人家是怎么回事。</h3></br><h3>老人家激动地说,这张照片里的娃娃兵,就是我啊!</h3></br><h3>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大家都觉得不可能再找到照片的主人公时,谁知道他就在眼前!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h3></br><h3>无巧不成书!七十年前的照片找到了主人公,让老人圆了心愿,这也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吧。</h3></br><h3> <h3>这要感谢贵州老兵关怀公益性计划,感谢志愿者对老兵的关怀,感谢那个当年的摄影师,也感谢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的正当时。</h3></br><h3>那么,这张照片背后,有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吗?</h3></br><h3>照片的主人公找到了,但陈友礼老人起初当兵的原因,却让人唏嘘不已。</h3></br><h3>陈友礼老人,1931年4月4日出生于贵州毕节赫章县平山乡,属羊,乳名叫‘小满满’。”老人的名字虽然是“满满”,但他的童年却充满了不幸,比一般的同龄孩子还多了几分悲惨。</h3></br><h3>陈友礼一岁的时候,母亲不幸因病去世,刚刚会喊妈妈的他,还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就永远地失去了母爱的呵护。</h3></br><h3>后来,父亲又和别人组成了新的家庭,陈友礼就由爷爷奶奶养大,失去了母爱的他,又失去了父爱,小小的年纪,就过早地饱受了人世间的冷暖。</h3></br><h3> <h3>在我们现在七八岁的孩子们开始读书上学,而且还时不时地在父母面前撒娇的时候,同样也是七八的陈友礼,就开始外出打零工讨饭吃了。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许多年,时不时面临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窘境。直到1942年底,陈友礼遇到抗日军队在毕节招兵,他的人生才有了重大转机。</h3></br><h3>当年,贵州师管区在毕节招兵时,年仅11岁的陈友礼也跑到招兵处要求报名参军,他当兵的原因很简单——想吃口饱饭!</h3></br><h3>“我是个孤儿,不要看我年纪小,我特别勤快,求你们带我走吧,不然我就要被饿死。”</h3></br><h3> <h3>本来嫌他年纪太小,不准备要他的,但陈友礼的情况太特别了,他自己又坚决要求,负责招兵的长官也被他苦苦哀求的样子所打动,最终同样让他报名参军。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个负责招兵的长官也是个好人。</h3></br><h3>就这样,当年才13岁的陈友礼,成了当年在毕节参军的年纪最小的娃娃兵。别看他年纪小,军事训练什么的,一样也没有落下,顺利地通过了新兵集训期。</h3></br><h3>此后,陈友礼随新兵们一起,徒步从毕节转移到昆明,被编入高吉人率领的第5军第200师军队,准备随远征军入缅作战!</h3></br><h3> <h3>这个第5军第200师,在军事史上可是大名鼎鼎。它的第一任师长就是杜聿明,扩编为第5军以后,曾任200师师长的就有抗日名将戴安澜,陈友礼入第200师的时候,第5军军长是邱清泉。</h3></br><h3>到了200师以后,陈友礼先是跟着一个马夫,平时打打下手,放放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久后,由于陈友礼干活眼疾手快,很快就被一个连长看上,当了勤务兵,每天负责为连长送水、送饭、洗衣服等。</h3></br><h3>此后,陈友礼随远征军去印度,编入了驻印军,在那里训练了8个月后,再次回到云南。</h3></br><h3> <h3>陈友礼虽然年纪小,但一旦打起仗,那也是不含糊的,同样需要扛枪上阵的。</h3></br><h3>直到日本投降,陈友礼一共经历了怒江惠通桥保卫战、攻克松山、收复龙陵、南天门、遮放、畹町、黑山等战斗。</h3></br><h3>尤其是怒江保卫战、松山保卫战,这都是抗日战争中发生云南的可歌可泣的与日军的殊死血战。</h3></br><h3>1945年抗战胜利,陈友礼也不过才14岁,就已经是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兵了!</h3></br><h3> <h3>那么,这张照片又是怎么回事呢?</h3></br><h3>原来,此时正是1944年的11月,陈友礼所在的200师,正驻扎在中缅边境的龙陵一线,龙陵战役也刚刚于11月4日结束,200师的将士们迎来了难得的休整时刻。</h3></br><h3>11月23日下午,陈友礼所在的连部来了一个美军摄影记者和一名助手,想要寻找一些摄影素材,给将士们拍些反映战地情况的照片。</h3></br><h3>在这个过程中,那个娃娃兵陈友礼一下子吸引了摄影记者的目光,就是他了!于是,陈友礼就成了摄影记者的“模特儿”,这对陈友礼来说,绝对是大姑娘上轿第一次。</h3></br><h3> <h3>摄影记者先是在战壕里拍了几张,但觉得不太满意,就又来到一个岔路口继续给陈友礼拍照。这次拍照的时候,为了较为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就让陈友礼身上加了些“装备”:两只水壶,一个杯子,几个背包,还在他的身后披了个毯子。</h3></br><h3>而陈友礼的帽子呢,是不是感觉看起来像是两只摞起来的?还真是的,因为他太小了,帽子显大,就叠了两只帽子戴在了头上。</h3></br><h3>拍照的时候,开心的陈友礼还举起右手,来了一个大大地“赞”的手势。</h3></br><h3>随着摄影记者的快门声,这张承载历史的经典照片,就这样诞生了。</h3></br><h3>拍摄结束后,由于照片不能立即洗印出来,加上形势的变化,联系方式也没有留下,陈友礼就一直和这些照片无缘相见。</h3></br><h3> <h3>陈友礼后来经历了什么,又去了哪里?现在如何?</h3></br><h3>抗日战争结束后,本以为可以享受和平的阳光时,但内战又爆发了,陈友礼所在200师,被蒋介石派往山东战场和解放军打起了内战。</h3></br><h3>在此之前,蒋介石解除云南王龙云职务的行动,就是在杜聿明指挥下,由200师在1945年9月执行的。</h3></br><h3>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陈友礼所在的200师在陈官庄地区被歼,师长周郎逃跑被俘,陈友礼则跟着队伍投诚中国人民解放军。</h3></br><h3>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陈友礼也随志愿军入朝作战,经历了5次战役等战斗。</h3></br><h3>1955年,陈友礼转业回到毕节赫章老家。虽然老人也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后来都得到了应有的待遇。</h3></br><h3>陈友礼有三个孩子,两女一男。老人目前和儿子一起,居住在贵阳在贵阳小河居住。祝老人家健康长寿!</h3></br><h3>一张小小的照片,承载的却是那个时代国人不甘屈服的家国情怀,娃娃兵的微笑里,展现的是对国家民族未来的自信与期待!</h3></br> <a href="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040090148421827107%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mbd.baidu.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