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距马尔康县城7公里的卓克基镇西索村。寨始建于1718年清朝乾隆年间,为四层碉房,1936年毁于大火,1938年-1940年,土司索观赢组织人力进行重建。</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卓克基土司官寨,官寨依山而建,坐北朝南,被国际友人赞誉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官寨始建于1718年清朝乾隆年间,为四层碉房,1935年毁于大火(1935年6月红军占领官寨后,一位土司手下的人带领10名土兵,乘着夜色回来将官寨焚毁,红军被烧死、烧伤数百人,伤亡惨重)。1938年-1940年,土司索观赢组织人力进行重建。1935年7月,毛泽东同志及中央机关长征途中曾在官寨住宿一周。1988年,卓克基官寨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卓克基土司官寨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这是卓克基土司索观瀛和汉族老婆柯玉梅年轻时的照片,可以看出土司还是个大帅哥,汉族老婆柯玉梅还是个大美人。</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卓克基土司官寨的建筑在东方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造型独特,设计精巧,堪称一绝。</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1935年7月,毛泽东同志及中央机关长征途中曾在官寨住宿一周。1988年,卓克基官寨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卓克基土司官寨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1988年,卓克基官寨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卓克基土司官寨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1935年中央红军红六团于6月24日翻越梦笔山进入卓克基地区,时任国民党“游击司令”的索观瀛亲率土兵200余人进行阻击。土兵枪法很准,将宣传民族政策的通司打死,红军被迫还击,土兵节节败退。从梦笔山到卓克基有近100里的路程。土兵败退到官寨,索下令凭借其坚固的攻防设施进行顽抗。</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深夜,红六团为联络后续部队向天空发射数颗五光十色的信号弹。此时正值马尔康雨季,土兵使用的火药枪因受潮而无法使用。土兵以为红军会施“法术”,吓得惊慌弃寨,仓皇而逃。</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这样红军就占领了土司官寨。7月3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进驻土司官寨。并于当日在“土司议政厅”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门讨论民族地区的有关问题,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号召藏族民众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成立游击队,实现民族自治。</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索观瀛熟读四书五经,能讲流利汉语,精明好学。在索的官寨有一间叫“蜀锦楼”的房间,收藏有大量的藏文和汉文典籍。当年,毛泽东等入住官寨后,发现“蜀锦楼”里居然有如此丰富的藏书,大开眼界。</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一本线装《三国演义》还放置在大理石书桌上。嗜书如命的毛泽东甚感惊讶,对卓克基土司也有了新的认识。毛泽东不但在官寨内饶有兴趣的重读此书,离开官寨后还将此书带在身边借读。</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在官寨居住的7天时间里,毛泽东等人谈古论今,指点江山,并对官寨进行详细的考察研究。联系到《三国演义》对郿坞的描述时,毛泽东曾击股而叹:“古有郿坞,今有官寨。土司的这个城堡应该是我们在长征途中见到的最有特色的建筑了。”</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1952年,索观瀛赴北京参加少数民族“五一”观礼团,和毛泽东同桌共餐。席间,索观瀛“请主席赐姓。”毛泽东爽快地说:“现在不是解放了吗,你就姓‘解’,今后就叫你解土司好了。”毛泽东还对索说:“长征经过卓克基时,我曾在你家住了一段时间,看了一部《三国演义》。”毛泽东还关切地问:“你的‘郿坞’还在吗?”索观瀛连忙回答:“还在,还在。你在那里住过,我们还当它为纪念物呢。”</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建筑是时代的年鉴,当歌曲和音乐消失的时候,它还在默默地诉说。鹧鸪山下,梭磨河畔,卓克基土司官寨虎踞龙盘。70年前,毛泽东下榻该处,惊叹“古有郿坞,今有官寨”。20年前,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上书胡耀邦,盛赞那是“世上少有的建筑奇观”。</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土司官寨是四层木楼结构的建筑,一楼及四楼的部分楼房,分为厨房、经幡房、社稷房、银厅房、酿酒房、衣饰房等12个展厅。</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一楼是生产工具和放牧打猎的器械还有四季丰登的五谷杂粮。</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二楼主要是红色文化展示厅,恢复有毛泽东当年看《三国演义》的房间“蜀锦楼”,中央红军在官寨内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原貌,展示有红军在该县建立的13个乡级苏维埃政权组织的军用沙盘,县境内现存和流落的红军简介、老红军的题词及各种文史图片档案资料,红军在该县留下的石刻标语、纸质标语、木板标语及钢盔、手枪、水壶、牛皮船、钱币、红军发放的文件布告等,共11个展室。</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三楼主要展示土司文化:土司卧室、土司议政厅、官司房、客人住房、土司餐厅、土司大烟房、管家卧室等十四个展室。五楼及四楼的部分房间为宗教文化展示厅,主要是按照原貌恢复了土司的家庙和经堂,主要有文经堂、红教殿、黄教殿、长寿殿、狮面空行殿、禁食斋、僧人住房等8个展室。8月,卓克基土司官寨维修工程将全面竣工,内部装修、布展等也将全面完成。届时,卓克基土司官寨不仅是阿坝州藏羌文化走廊上的经典旅游景区,而且也将成为全国藏族特色民居的集中展示区和嘉绒藏族文化旅游的最佳目的地。虽然经历了上百年之久,维修后的这座官寨看上去雄风不减,气势如昨。</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四楼是他们进行宗教活动及协政议事的所在地。</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五楼如今是民风民俗展览馆,展出了富有藏族文化风格的各种展品。各种精美的银饰尽在其中。</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在交通不发达的岁月,这里是嘉绒藏区东去汶川进入内地的必经之路,北面经草地可走甘青两省,南经小金可至雅安、西昌,西经金川、丹巴可到甘孜、西藏。被称为扼控川西北高原山地交通的锁钥。卓克基土司官寨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建筑,始建于1918年,是末代土司索观瀛亲自创意设计并组织修建的。整个建筑由四组碉楼组合而成封闭式的四合院,院内中心部分为天井,单层面积达1500平方米。</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正面南楼为一楼一底建筑,其底层由大门入内,系门厅;二层为汉式“会客厅”亦称“外宾厅”,为土司接待汉族官商客旅的专门场所,顶为平顶,如今天的阳台,用于沐浴阳光,观赏景色,或向隔河仰视的西索村差人发号施令。官寨正对面的北楼为四楼一底,一、二、三层为库房、客房、茶房等,四、五层正中为大经堂,两侧则对称排列着黄教、本教等藏传佛教各大教派的经堂;四层经堂墙外有悬挑出墙外的木质转经回廊,廊内安置有一列牛皮包裹的木质经筒。</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官寨左右两面的西楼、东楼分别为三楼一底、四楼一底建筑,是土司及家眷的住房、书房、厨房、库房及当班大管家、小管家、杂役的住房;西楼、东楼左边分别有阶梯式木楼梯直通顶层,各楼房靠天井处又有一周木质回廊作为同层各楼道间往来的通道。在官寨左面耸立着一座与西楼连通的四角形的碉楼,初建时共9层28米,现仅存6层、余高20米,形态稳健,气势轩昂,不仅是土司及家人在紧危情况储藏珍贵物资及藏身的防御性建筑,同时亦是土司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红军当年的会议室,官寨的屋顶采用了嘉绒传统的密梁式粘泥夯筑平顶和汉式三角木行架构成的悬山式屋顶两种结构形式。由于官寨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在侧立面又采用前低后高的拖厢做法,因此各楼面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层次清晰,别有洞天。官寨建筑的屋面共分三个层次,最低层为南楼的平屋顶,距地表高度7米;次层为西楼的悬山式屋顶,距地表高度16。40米,最高层由官寨东楼的悬山式屋顶及北楼的悬山式屋顶所组成,其高度为19。50米。东、西、北楼屋顶上覆有小青瓦,正反相扣,檐前有滴水装置。</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官寨内院天井旁的回廊由通顶廊柱、木质楼板及木栏杆组成。通顶廊柱总计21根,分布于天井四周,支撑着层层楼板和屋顶密梁及三角木行架。廊柱为上下两根树木重合构成,上下结合处采用暗子母榫套合,做工精细,毫无痕迹,如同整木一般。每根廊柱通长15米,下大上小,一气呵成。楼板则平铺于由墙体挑出且与廊柱穿斗而成的矩形梁上。栏杆则以镂刻雕花的木条构成几何形或吉祥如意的窗格图案,栏上大小窗格均装有五色玻璃。栏杆绕柱,柱撑栏杆,五色玻璃在夕阳的辉映下色彩斑斓,整个内院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官寨四周墙体均用片石砌成,用石灰加糯米汁勾缝。墙体厚达1米,采用内直外收的砌法,上窄下宽,整个墙体处于抗压状态,成为建筑的承重主体,加之内部木结构横梁的互相支撑拉合,整个建筑亦下大上小,重心向内,稳定性强。墙体四周开有内大外小的小窗作通风和了望防御之用。</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官寨的外部装饰以石块、片石的天然成色作为基调,从而使整个建筑显得古朴凝重,与整个自然环境浑然天成。四面墙体正中镶嵌石刻彩绘的天神或地神,相传有镇妖、避邪之功能。四角上各安置一木雕龙头,龙头上各系一铜质风铃,常作吟风啸月,歌秋颂春之音。</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走进了土司的卧室,房间很宽很有气派就陈设的精美自不必说,墙上土司及夫人的合影更让人回味,十七代土司大人索官瀛阔脸饱额,一副作深远沉思的模样,尊容神圣不可侵犯;他的正室夫人是个美丽温柔的汉家女子,她细腻的容颜给人一种平静温暖的感觉,使人相信她是一个相夫教子,怜恤下人的好主子!他们的卧具肯定是整个官寨最好的,床是藏家风格,床面很宽朗,上面尽是缤纷色彩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繁花盛景。卧房的里间是珍藏金银珠宝的所在,里面的宝物晶莹闪烁,数不胜数,让人惊谔于这个家族的鼎盛辉煌,但同时又会联想到这是由多少奴隶的骨血所凝固而成繁荣,富贵以极在奴隶制社会自然也残忍以极!欣赏完土司的正房,也忍不住坐上去感受一下当年土司的威武霸气!</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走进红军事迹展览厅,1935年7月初,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在此居住了一周,并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门讨论了民族地区的有关问题。</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当时由于藏汉的隔膜,红军的民族政策的人文色彩浓厚,哪怕红军进入这个地方遭到土司指挥下的民团的阻击,红军也是尽量地少损伤民族的利益,有些喜剧的是,在艰难进击过程中,红军发射了两枚信号弹,土司及家人以为汉人放了神火,这是无以抗拒的,于是就率众仓惶逃窜,使红军不费一枪一弹地攻下了官寨。</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以后红军非常尊重藏文化,没有任何伤损官寨利益的举止,世世代代成了藏区的佳话,也以此促进了藏汉的和合!长征几件期间红军先后在马尔康及卓克基驻留一年之久,留下了众多的革命遗迹。</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当我们看到陈列室里红军在藏区一带险山恶水中进行艰苦卓绝战斗的浓缩图时,无不感怀中国革命的曲折艰辛,中国革命最终能取得彻底的胜利,真正是那个外国记者所说的“人间奇迹”!这些享受胜利果实的一代人又一代人是真的的不敢忘恩啊!</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卓克基土司官寨规模庞大,构造精细,几乎囊括了嘉绒藏族建筑艺术之精华,是藏汉民族建筑艺术高度融合的典范,也是土司制度兴衰和艰苦卓绝红军长征精神的历史见证。2005年,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之一。</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317国道旁,距离马尔康县城8公里,交通便利。官寨依山而建,被赞誉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系典型的嘉绒藏族建筑物。</i></p> <p class="ql-block">官寨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故事背景地,也是著名电视连续剧《长征》的开机地和外景主要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卓克基土司官寨可作为你马尔康之旅的第一站,后可选择宿在官寨对面的西索村旅游接待户家中,深度体验当地淳朴浓郁的民族风情,观赏独具嘉绒藏族特色建筑风格的西索民居,感受浓郁的藏家风情,品尝主人制作的地道藏式美食。</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