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插曲:飞花令之花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大家一起连了一个“月”的飞花令,写了两黑板还意犹未尽。收假后,我们挑选了九名连诗句最多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十人连“花”的飞花令,凑一个“花好月圆”“十全十美”。</p> 散文成诗 <p class="ql-block"> 必修上第七单元是散文单元。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对自然的描写反观自然,可以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力,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第一篇是《故都的秋》,郁达夫吟唱了“故都”秋味,渲染清、静、悲凉。第二篇是《荷塘月色》,朱自清描绘了静谧的荷塘和朦胧的月色,展现了如梦如幻的美感。第三篇是《我与地坛》,史铁生讲述人生故事,在荒芜寂静中寻找到了生生不息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这三篇现代散文名作,选取了同一座城市里的景物,但角度不同、写法不同、心境不同,呈现出各具特色、摇曳多姿的美。</p><p class="ql-block"> 仿照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格式和手法进行再创作。</p><p class="ql-block">要求:1、意象叠加。2、情景相融 3、内容必须来自《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或者《我与地坛》。</p> 《故都的秋》 <p class="ql-block"> 以上三首描写了“秋晨小院”。</p> <p class="ql-block"> 以上一首描写了“秋日异果”。</p> <p class="ql-block"> 以上两首描写了“秋雨话凉”。</p> <p class="ql-block"> 故都的秋景、秋味、秋色、秋声,就在平常人家的院落里、街道两旁的槐树边、以及高高的天空中。秋的意境和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p> 《荷塘月色》 <p class="ql-block"> 作者“颇不宁静”,出门散步,经小径到荷塘独赏荷花,月色满衣,想到古人采莲的热闹风流,获得“暂时的宁静”,然后又返回家中,不得不回到现实之中。</p> <p class="ql-block"> 《荷塘月色》中善用铺陈,语言华丽,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叠词等大量的修辞手法,描绘出月下荷塘的美,充满诗情画意。</p> 《我与地坛》 <p class="ql-block"> 《我与地坛》第一部分有三处对景物集中的描写,而且取景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第一处展现了地坛颓圮冷落之中的苍幽,第二处展现了地坛中小生灵的生机与活力,第三处展现了地坛景物的坦然、镇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