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爷爷

籽籽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慈祥的老人哼着催眠曲,轻轻地拍着一个躺在小床上的小女孩,小女孩很快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这是我关于爷爷最早的记忆。</p><p class="ql-block">爷爷是当地名老中医,德高望重,也是很热爱生活的人。小时候家里是古老的四合庭院,雕窗木花很美,地面是大石板,前院有爷爷弄的假山,还有很多花草,最多的是红红的胭脂花,洁白清香的栀子花,还有秋季淡雅的菊花……爷爷很珍惜菊花,还写了一首诗,因为当时我还小,只隐约感觉爷爷是以菊花在记念一个人,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逝去的小奶奶生于九月菊花开的时候……</p><p class="ql-block">小女孩最喜欢拿一个小石子做一个小人从假山这边走到那边,从小桥流水穿过。弄脏了小手,爷爷会拿着指甲刀为女孩轻轻地剪指甲。女孩上小学了,爷爷规定每天早上6点起床练毛笔字,三姐妹一起练,写的好的字,爷爷会圈一个圈,写的最好的圈两个圈,爷爷说吃双黄蛋,那时候“吃双黄蛋”好开心呀!从来不觉得辛苦。</p><p class="ql-block">爷爷的房间又是诊疗室,每天来了很多病人,爷爷的房间也贴满了小女孩的奖状,爷爷的房间总是充满欢声笑语。现在我才明白,最好的医生一定要调节病人的情绪。记忆中,贫困的人,爷爷总是不收诊费。爷爷还收养了一个山上孤儿,抚养大,又为她安家。病人痊愈了,非常感恩爷爷,就会给爷爷送几棵自家种的青菜萝卜。小女孩十岁时,记得一个很严重的病人痊愈了,非常非常感恩的神情,小女孩当时就种下了很深的善念:长大要做爷爷一样的人。</p><p class="ql-block">爷爷解放前还当过名山县政府度量衡官员等职,所以文革中被劳动改造,即使在改造中,因为爷爷医术很好,也有很多人追随。但爷爷也因此挌下了病根,晚年腿脚行走不便,记忆中,爷爷总是一手柱拐杖,一手柱着小女孩的肩,慢慢走过村尾的石栱桥,到桥头,小女孩总能吃到一个老婆婆卖的甜甜的薄荷糖……文革后,爷爷被平反领到了两千多的政府补贴,听说爷爷全部捐给了老家乡医院,也把家里开药铺的药柜等家当一起捐了,爷爷也在乡医院上班,据说病人从爷爷的诊室排到了医院大门口的黄桷树下,从来没有按时回家吃过饭……多年后我在储蓄所上班,和一个储户闲聊,她说爷爷曾治好了她的乳腺癌。80年左右吧,成都的小姑爹患了流行性出血热病,送进医院抢救无效,小姑爹的大哥连夜骑自行车从成都到邛崃,拿到爷爷开的药,治好了小姑爹的病……</p><p class="ql-block">尘世中,人生无常,总免不了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在我十四岁那年的初夏,爷爷已经卧病很久,但就在最后一天,也还在为病人看病。一天傍晚,父亲让我出去买瓶酱油,我买回刚走到家门口,就看见一颗流星从天上划下来,我还抬头呆了一会儿。回到家,就得知爷爷刚刚走了………悲痛无以复加,我们跪在爷爷榻前,我看到爷爷的脸很红润,而且面带微笑,一直到放进棺材里,也还是这样………</p><p class="ql-block">小时候经常听到爷爷诵读《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我想“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是爷爷毕生的追求与写照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