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诗发展的分期(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惜墨</p><p class="ql-block"> 唐诗的发展分四个时期,第二个时期是盛唐。</p><p class="ql-block"> 盛唐(713——766年)是唐代诗歌的兴盛繁荣时期。这一时期虽在初、盛、中、晚四期中为时最短,仅有50多年,而诗歌发展却达到了顶峰,涌现了代表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十几位杰出诗人,从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手法体现了所谓“盛唐气象”,反映了唐帝国极盛时期的历史面貌和社会心理。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创作代表了盛唐诗歌的主流,作为屈原传统的继承者,李白再一次把中国古典诗词推向浪漫主义的高峰。李白对进步政治理想的追求,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思想性格,奔放雄奇、驰骋想象的艺术风格,对唐代众多诗人的创作有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杜甫作为盛唐最后一位伟大的诗人,以清醒、客观的现实主义眼光,观察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的兴衰动变,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面貌和人民的遭遇,他的诗作素有“诗史”之称。杜甫关心时事、讽谕朝政的精神为中唐、晚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李白与杜甫一起代表了盛唐乃至整个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李、杜而外,盛唐最著名的诗人就是王维、孟浩然与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诗作带来了盛唐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这一诗派尽管直接反映现实社会的作品不多,且往往杂有消极因素,但他们对自然的审美能力,表现技巧及在格律创作上的成就,有利于唐诗的发展,对后世诗人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高适、岑参是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等也有边塞诗传世。边塞诗人的作品多表现慷慨激昂、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或描写边地山川风物,或反映塞上军旅生活,表达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和不满现实的情绪,诗风雄浑豪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