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贴过门钱

兰陵剪纸

门笺,俗称“过门钱”、“过门钱子”、“门吊子”或“花纸” 。中国民俗文化之一,它有着悠久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山东省集中流行于临沂、潍坊、枣庄等地市。 <font color="#ed2308">历史演变:</font>古代中国民间用幡胜表达人们意愿的风俗,最初见于《后汉书.礼仪志》。到了南宋,开始把幡胜“元旦(即春节)悬于门首,为新岁吉兆”。清初,“除夕贴挂钱”,已与现在流行的门笺相似。 从幡胜到门笺,从丝绢到五色纸,走过了一千多年的漫长道路。“过门钱”改称门笺,在山东省始于1959年,由原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叶又新同志命名。他把“过门钱”省去了个“过”字,又把“钱”字换成了“笺”字,二十多年来,己约定俗成。门笺在山东省兰陵县主要在春节时张贴,其他地区也有在婚庆时张贴的。 <font color="#ed2308">种类和样式: </font>各地张贴的张数和大小也不尽相同。兰陵一般是一门五张,每张一色。其顺序为“头红、二绿、三黄、四水(红)、五蓝(或紫)”。结构为黄金律似的长方形,由膛子(中心花纹)、边框(上、左、右)和穗子(俗称牙子)三部分组成。 门笺的装饰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膛子由花卉、鸟、龙、凤、鹿等纹样组成;第二类,膛子由图案衬托着吉祥的文字组成。如“万象(春)更新”、“欢度(福)新春”、“吉庆(福)有余”等。由于门笺悬挂门楣下,要承受一定牵拉,因此膛子和边框、穗子之间必须像网络一样紧密相连。再加上构思巧妙,衔接自然,就使得门笺形成了一种富有线条韵律装饰特点的艺术风格。 <font color="#ed2308">制作工艺: </font>兰陵门笺全部采用凿刻方法生产。由于产地不同,风格也各有所异。小岭风格比较精细,西城前的比较古朴,而长城和冯村两处又以挖补套色取胜。套色门笺,俗称换膛子,是把用五色纸刻的门笺图案拆开,重新搭配组合而成。这种套色方法,使得门笺这一形式更加绚丽多姿,统一中富有变化,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门笺艺术是历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现已成为剪纸艺术宝库中一枝瑰丽的花朵。 近些年来,不少美术工作者学习民间传统,创作了许多新门笺,热情地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被称为是“带花的标语”。 <font color="#ed2308">流行地域: </font>兰陵县门笺不仅在山东省一些地区流行,有的还远销江苏、河南、安徽及东北一些地区。上级文化和工艺部门对苍山门笺非常重视,多次前来征集。工艺美术家叶又新同志在论文中称赞它“可与法国野兽派创始人马蒂斯创作的色彩剪纸相媲美”,给予很高的评价。 “福禄寿喜财”分别代表了老百姓对幸福、升官、长寿、喜庆、发财五个方面的人生希望,它以朴素而直白的艺术语言,表达百姓对生命的关注,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追求。抽象一点说,代表的是百姓的一种幸福观。 听一阵风吹来,过门钱上下翻动,翩翩起舞,迎风招展,发出<br><br> “窸窸窣窣”的声音,充满了欢快喜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