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鲁迅</p><p class="ql-block"><br></p> 享受阅读 <p class="ql-block"> 泡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p><p class="ql-block"> 看一次人生百态,品一次酸甜苦辣;</p><p class="ql-block"> 读书似读人,长知识,磨性情,长经验,明是非。</p><p class="ql-block"> 每天静静感悟一本书,方知人在路途不孤独。</p> <p class="ql-block"> 最喜无风无雨的夜晚,静品自然,静通心意,静享人世的浮华。也喜风急雨骤时,怀抱一书,沉坐,观自然的风雨变换,悟人生的诡秘莫测。这时,不是在读书,而是书在陪我们读人生。</p> 好书共读 <p class="ql-block"> 慕名已久,购买也久,假期阅读自然首选读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无论古今中外,经典所讲的都是最朴素、通用的。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老师在书中解读了10位不同领域、不同时代的脊梁式的英雄先贤,既有文史读物的严谨与考据,又不乏通俗读物的行云流水和轻松活泼。</p> <p class="ql-block"> 详阅目录之后,第一篇章“何以脊梁”就深深吸引了我。我边读边圈划边反思,刚刚结束的一学期,我们扬三苦,用真心,下苦功,学校各项工作划上了较为圆满的句号。可是,我们对“苦”的理解不能仅是一时,我们对“苦抓”“苦教”“苦学”的践行还需要再上一个台阶。身为人民教师的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要给孩子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就必须要埋头苦干、拼命硬干。</p> <p class="ql-block"> 一是埋头,二是苦干。埋头是前提条件,要平心静气、排除干扰、“咬定青山不放松”、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不务虚名。苦干是不怕艰苦、不畏艰难、不避艰辛、任劳任怨、尽力工作。</p><p class="ql-block"> 能不能埋下头来,决定着能否苦干;</p><p class="ql-block"> 只有埋下头来,才有可能苦干。</p> <p class="ql-block"> 要真正埋下头来,就不能没有奉献精神。</p> <p class="ql-block"> 埋头是一种品格,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神。</p> <p class="ql-block"> 只要认准了的事情,就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不务空名,不怕艰苦,脚踏实地,尽力工作。</p> <p class="ql-block"> 拼命硬干是指竭尽全力地去努力完成一件事。第一,勇往直前。着眼于做事时的干劲儿,为了工作,为了事业,有韧劲,有耐心,竭尽全力做好事情。第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着眼于精神层面的坚守,硬着头皮,明知做不到还坚持去做。</p> <p class="ql-block"> 夫可不可在天,而为不为在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制作人:石会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审核人:马笑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