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郎”牵三线

安全你我

<h3>“红郎”牵三线(周小良) </h3> <h3><br>  从小到大,眼瞅着老爸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地给亲朋好友们的孩子提亲说媒,耳濡目染,感触颇深。这些年,我国人口的男女比例明显失调,加上汽车制造业多是以男员工居多,女职工偏少,“内部解决”难上加难,再者我们单位又在距离市区较远的郊区,员工与外界的接触面比较狭窄,婚姻问题便愈加凸显出来。公司层面的“蓝领”一度陷入找对象困难的尴尬局面。他们置身于狭窄的人际圈子里,久而久之,面临婚恋难题的员工,心理上的不稳定因素也难免会影响到工作,甚至造成企业人才流失。我呢,继承了老爸的热心肠基因,平素碰到“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的“对子”,索性也就来他个顺水推舟,牵线搭桥,过把“红郎瘾”。掐指算来,可谓是小有收获啊:抱上孩子的,领了证的,已经“三对”了。 </h3> <h3>  婚姻这事,有缘,一好百好,无缘,你再撮合,也是徒劳;只是缘来了的话,那可是挡也挡不住的。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许就会成就一段美好的婚姻,这也是我说成第一对媒约之后的切身感受。想起八年前的我那会还在后勤部上班,由于工作的关系,时不时会有员工来找我谈心。印象中,仓库小王算是跑得最勤的一个,其实说白了,应该说是人家小伙太精灵,有备而来啊!眼瞅着要奔三了,成天在我跟前叨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自己的女朋友在那个丈母娘哪儿养着啊?所以,每次聊天的话题,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找对象的这事。也巧,有次我们正聊得开心呢,一位同事把话题接了过去,他说他的一个女同学年龄也不小了,在外面工作了几年,一直稳定不下来,为了她的婚事,家人也是操碎了心,如果能让来公司上班,如果能把他俩撮合一下,没准还会促成件好事呢?接后的事情比想象中的还要顺利,女孩进厂后,经过我的安排,他们见了面,互留了联系方式。以后的日子,小王就很少再去我了,三个月后,他拿了包喜糖和请帖,大老远看到我就喊着他要结婚了,还特意请我去做“证婚人”,那一刻,方才顿悟:我的天啊,我,不是“红娘”,倒成了真格的“红郎”了啊</h3> <h3><br>  消息不胫而走。有了一次成功的经历,后面的媒说得似乎就来更自然了。小李子的老家和我是一个县城的,他的婚恋历程似乎要比小王的艰辛的多。一开始,一对小青年经过我的简单介绍,毫不费劲地走在了一块,可是,当真正恋爱的那层窗户纸被捅破后,女方母亲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家太远,条件一般。僵持,再僵持,无奈中只好选择分手。分手后,女方的亲戚朋友想尽法子给其介绍对象,最终的结果还是可想而知。 </h3> <h3> 七夕到了,小李子手捧99朵玫瑰,又一次将女孩的心拉了回去。日子呢,流水般地过去了,年关了,小李子的家人催着办事,大年初三,小李子的父亲提着水果到我家,说是要带着我亲自去女方家见家长。帮忙么就得帮到底,为了尽可能地把这门亲事搞定,小李子的父亲去时都把彩礼钱给揣上了。见过女方父母,双方简单交流后,女孩的母亲还是维持原来的意见,太远,不嫁。现场的空气甚是紧张,见状不妙,我把女孩的母亲喊出去单独给其做工作了,说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两个娃彼此相爱已经很久了,也是因了你的原因,中途分手了,分手后也有人再次给提亲的,可都没中意的啊,假若真要把他俩拆散了,他们想要的幸福做父母的真能给吗?再说,只要家长同意,两个孩子立马把证一领,就可以在公司申请夫妻房了,两人都在一起了,啥都稳定了,当父母的还有什么可反对的呢?也许是因为我事先想好的这席话起了作用,女孩的父母终于点头,婚礼上,我手持新人的结婚证,发言时都结巴了</h3> <h3><br>  事后小李子买了双“媒鞋”来送我,办公室的“老大难”小范看见了,下班后厚着脸皮也来找我,说他的婚事就只能靠我了。难得抬爱,第二天去车间时,正好赶上员工中途休息,休息室聚集了许多女工,我心生一念,把小范要找对象的事说给车间的一个组长了。组长满口应诺。没过两天,那个组长的电话就来了,说是车间有个女孩对小范印象很深,想试着处处。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才认识没几天,就把证给领了,这两天正张罗着办喜事呢! 看着他们一个个相继走向幸福的婚姻殿堂,心里满是暖暖的“成就感”,用朋友的话说,这是积德行善啊。积德也罢,行善也好,给别人一点帮助,也为企业留住了人才,给自己了一份快乐,如此之善举,何乐而不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