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峨石宝塔,位于湖北省赤壁市,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塔身全以青石砌成,七层六角,高17米,底层置门,以上各层设窗,层檐舒展,叠角飞翘。</p> <p class="ql-block"> 宝塔山公园(峨石宝塔,原名马鞍山),位于赤壁市老城区外,即城西路北侧,陆水河畔,107国道陆水二桥桥头旁。塔侧石岩上刻有“峨石”二字,双峰壁立,重峦翠连;山麓绿水扬波,峨潭碧盈,景山幽丽。旧日有《硪石塔影》诗:锋挥银汉字珍珠,倒印硪潭巨笔。写到水天红现处,落霞秋雁两书。</p> <p class="ql-block"> 赤壁峨石宝塔位于湖北省东南部,东接咸宁,南界崇阳,西邻湖南临湘,北连嘉鱼,西北隔长江与洪湖相望。黄武二年(公元 223年)置蒲圻县,西梁湖在县东北,湖多蒲草,吴帝立蒲圻县,因蒲为名(圻是方圆百里之地的意思)。1986年7月废县置市。总面积1723平方公里,是六山、二水、二分田的格局。全市现有5个区,6个市辖镇,19个乡,6个区辖镇。</p> <p class="ql-block"> 塔体由青石糯米粉浆垒筑而成,通高19.7米,塔基呈八棱形,由塔顶、塔身和塔座三部分组成,塔高七层,游人可登上五层;塔座高1米,四周有石质附栏(己毁损),塔身从底层中部开始内收了3厘米,第二层、第三层、第五层、六层均有塔门。第四层有圆形窗棂,亭式顶上莲花座,以上为莲花状白玉宝珠。从底层的塔门可进入塔内,门顶有“云起处”,进入塔内正对神龛、透雕、浮雕,工艺精细,塔内有石阶螺旋而上到第三层,其四壁有楷书“道光十六年知县劳光泰倡建谢上恩陈修荣陈逢清监工”。内顶有太极八卦图。</p> <p class="ql-block"> 在赤壁市西郊宝塔山巅,塔侧石岩上刻有“峨石”二字。马鞍山双峰壁立,重峦翠连;山麓绿水扬波,峨潭碧盈,景山幽丽。</p><p class="ql-block"> 塔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全以青石砌成,七层六角,高17米,底层置门,以上各层设窗,层檐舒展,叠角飞翘,角挂铜铃,山风吹来,锵然远闻。循塔内螺旋石阶,可达5层。结构谨严,形体峭拔,古雅卓秀,数里之外,皆能见其直插天半。</p> <p class="ql-block"> 该塔立于宝塔山北面,陆水河流经其东北山脚。站在宝塔上,可览半个赤壁城区。</p> <p class="ql-block"> 峨石宝塔为青一色条石砌成,层层翘角飞檐,铜铃锵然。据《蒲圻县志》载,峨石宝塔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由知县劳光泰主持修建。门洞上有“云起处”三字。塔内有石阶螺旋而上,各层四方洞开,可环四面风光。《蒲圻县志》还记载:“清末塔周有‘观澜阁’、‘上峨厅’、‘下峨厅’和‘三峨书屋’等建筑,做工精巧,异常壮观。”还有一道园山门,山门两侧,书有张霆若先生的一副楹联:“浮屠倒影鱼穿塔,游客登山鸟唤人”,遗憾的是,这些已荡然无存,让后人无处寻觅。</p> <p class="ql-block"> 因塔边褐岩上有“峨石”二字而得名。该处塔下跌石峭壁,陆水回旋,形成峨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