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爬峨眉山——冬日里站在金顶 四面金佛栩栩生辉 蓝天白雪交相辉映 真感自豪

别来无恙

<h3>这是2月1日上午把车停在峨眉山脚下的黄湾游客中心。往后,这首《高山流水》古筝音乐将伴随您进入冬日里重爬峨眉山的一些片段。</h3> <h3>算起来,加上这次我已是第四次爬峨眉山啦。最早一次是几家朋友,老少十人去。第二次是与骑友一起从南溪骑单车到峨眉山的,那时干劲足,一天骑车200多公里就从南溪骑到峨眉山脚下住下,第二天又骑山路几十公里山路(海拔净上升有2000多米吧)上到雷洞坪。第三次是与单位同事一起去的。这一次就我和儿子俩人。<br>  我们将从这里搭乘景区的大巴到雷洞坪,然后开始了徒步上山的旅程。</h3> <h3>今天天气不错,通透,纯蓝无云,好像是特意为我们安排的一样,可惜只看到贡嘎雪山和瓦屋山(桌面山)。</h3> <h3>我们选择的是徒步上山到顶,玩耍后再徒步下到接引殿乘下山的缆车到住宿酒店,与家人汇合,再自驾车回成都。</h3> <h3>路过猴区三、五个猴子🐒悠闲的在树上晃悠。是猴王?是站岗放哨?不得而知。</h3> <h3>月印峰江已被厚厚的雪覆盖。</h3> <h3>要到竞秀亭的时候是个陡坡,但对于我们两个比较喜欢游泳、跑步的人来说,这没啥子难度。</h3> <h3>用人像模式拍出来的照片背景虚化,主体是要显得突出一点。</h3> <h3>半山腰屋顶上的雪,厚厚的,白白的,树挂雪松,有一点北国冰雪世界的样子。</h3> <h3>这个冬天比往年是要冷的早一点,猛一点。记得十多年前的12月下旬,我也是徒步上的山,可那会儿没见到有现在这么厚的雪。</h3> <h3>请人给我们合个影,有年轻人在自己也觉得年轻点。</h3> <h3>自然相框里的他,在清透纯净蓝天与树枝上白雪松凌的衬托下有点自信。</h3> <h3>竞秀亭休息时霞光直射进来的时候,蛮有味道的。</h3> <h3>小松鼠大胆,但只是在树上。</h3> <h3>山路雪道里一缕阳光照射进来,顿觉生机盎然,春天离我们不远啦。</h3> <h3>有点像光晕。</h3> <h3>竞秀亭:雄姿独引攀登者 秀色遍招旅游人</h3> <h3>“普贤盛世 行愿峨眉”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祈愿国家繁荣昌盛,民众幸福安康。这样,大家才有心情,时间,经济来登山,来敬香,来祈福!</h3> <h3>这张照片用的是人像模式,所以那几个黑点不清晰,错过了抓拍的机会,其实,他们是山鹰在空中盘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峨眉山是对不上号的。</h3> <h3>在这棵有点特别的大树后面照张相是不是有点味道。</h3> <h3>孤单单的小卖部生意想必受疫情的影响不好做吧。</h3> <h3>这是体重超标带来的麻烦,步履维艰。</h3> <h3>本来冬天抬轿子的生意就不好做,游客少,积雪结冰。坐骄的没胆,抬轿不敢。而疫情又是这个样子,这雪上加霜轿子就这样竖起空起,着实让人心酸。</h3> <h3>今天的天气真的给力,要到华臧寺时,看到了远在200多公里意外的贡嘎雪山。照片中那个金黄色的山尖尖就是。</h3> <h3>一览众山小。</h3> <h3>在华藏世界牌坊前留一张。</h3> <h3>再上去点看到的贡嘎雪山更要清晰一点吧。</h3> <h3>俩爷子来张合影,能享受这种天伦之乐感觉特别的爽歪歪。</h3> <h3>这是2月1日上午12点20许登上峨眉山照的。巍峨的金光闪闪的四面佛像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是那么的雍容华贵,那么的自在自信。这都是盛世太平,才有年年无数信佛教徒不不辞辛苦上峨眉山来敬香膜拜,祈福保佑万事顺意。厉害,我的国!<br></h3> <h3>纯蓝天的映衬下的远山在呼唤。</h3> <h3>又换个角度看到可遇而不可求贡嘎雪山峰。</h3> <h3>远处很大很平的一个高山就是著名的瓦屋山,也叫桌面山,曾冬天去过,山上也是很美的,是夏天避暑,冬天看雪景的好去处。</h3> <h3>在峨眉山,有两种缆车,这是往复式缆车,冬天坐上去有点冷哟。</h3> <h3>四面佛像。</h3> <h3>金刚咀,原来叫舍身岩,笔直陡峭。之所以现在不叫舍身岩,更名啦,就是因为过去有太多的人舍身命断崖谷。现在看到的比过去又增加了很多安全保护设施,以备不测。</h3> <h3>四面佛像顶部特效。</h3> <h3>金顶来一张。</h3> <p class="ql-block">以金顶和四面佛金像为背景,竖起大拇指,开心的来个自拍。据说这是要粘佛主灵气的,相似于大师开光的效果。但愿如此,阿弥陀佛!</p> <h3>我单独照一张。</h3> <h3>你也单独照一张。</h3> <h3>又来到10年前在这金刚咀喂小松鼠的地方了,那年的同行骑友们,还记得到吗?</h3> <h3>在海拔3千米的山上这松树傲然挺立,白雪在太阳照射不到的那边作为点缀,挂在树梢上有点奇特,蛮有意思。</h3> <h3>远处是峨眉山国家基准气象台,也是约3099公尺的最高峰。</h3> <h3>山峰云海茫茫来袭。</h3> <h3>卧云禅院,香火旺盛,禅院大师云集,很灵哟。</h3> <h3>卧云禅院的屋檐快速融化的冰棍不时往下掉。</h3> <h3>许多做生意的、为健康的在这里烧高香,祈愿意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和睦,一句话,万事吉祥!在这里,我心中许愿也是少不了这些的。这就是在峨眉山,人与佛,香交流。</h3> <p class="ql-block">孙女对这又一次去峨眉山泡温泉可是高兴得很哟,当然,还有我和她奶奶,他爸妈。一家人在充满爱意,充满孝心的冬日里,浓浓温情是大家最开心的。</p><p class="ql-block"> 事过一年,重新回看,那一幕一景又在脑海里晃悠,顿感时间飞逝。看到《美篇》可将发表的作品制作成书,何不弄上一本,<span style="font-size:18px;">聊以自乐呢,于是,便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去年写在微博里的《重爬峨眉山》游记一并补进,聊做休闲自娱自乐而已。(2022.1.6)</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重爬峨眉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加上这次我已是第四次登峨眉山啦。前不久儿子在网上预订了峨眉山**温泉酒店住宿+泡温泉+早餐+免费火车站接送站的套票,所以就有了想去再爬一趟峨眉山金顶的想法,查看近段时间天气预报后,儿子把时间定在1月末尾和2月初始这两天。头天我们三辈五口人驱车如约入住进酒店,小孙女就提出要去泡温泉,泡温泉是她的最爱,直到昨天下午我和她爸登山归来,听说先后泡了四次。</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我和儿子吃过早餐就驱车去景区黄湾停车场停好车,然后在游客中心网上订票,再经过一系列的查验健康绿码、场所码、过安检、验证身份信息的一套规定动作后,坐上去雷洞坪的公交车已是上午9点有余了。10点半我们从雷洞坪出发开始登山。一路上游人还是不算少,有大人手拿小塑料雪铲或滑雪板陪娃娃的,有像我这样儿女陪老人的,而少男少女和中年则更是居多。人们踩着雪渣,行走在半透明的薄冰路上,十分小心,但还是偶有打趔趄的游人。彼时,天上晴空万里,纯蓝无云,树干上,房檐边晶莹剔透的冰挂长短粗细不一,房顶上的雪足有三十公分厚,地处太阳光直射的路面上冰雪融化得快一些,而阳光照射不到的路面上便是厚厚的冰雪,有的足有护栏的一半深,远处天空中的鸟自在的飞翔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峨眉山是不存在的。</p><p class="ql-block"> 在雷洞坪,儿子就买了冰爪子,因此我们的步履更稳一些,也更快一些,因为,山下还有三个人等我们一起开车回成都呢。进入猴区我们没有停留,路边的松鼠旁若无人似的不理睬我们,而小美女小帅哥却对这小生灵很感兴趣,他们将饼干摊在手心里,逗小松鼠过来吃,小松鼠敏捷和机灵的模样很是可爱。</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们一边赏景一边往上爬着,海拔越来越高,爬起也更吃力更累人,原以为上山冷,穿的加绒冲锋衣已经成为了我的负担。在我们离金顶还有10分钟里程一个叫太子坪地名吧,儿子说,在前面一个小摊店铺门前休息一下,我问他,你上次说的那个大姐的小店子吗?儿子说,不开腔,到了看她还记得起我不,这个要看缘分的。当我们在那小店子前坐下后,儿子认出她,便走到店铺前要了一杯奶茶,看对方无反应。过了一会儿,儿子才问她:你还记得我不?那人显得有点诧异说,不记得了。儿子又说,上次(1月19日)在你那张桌子休息吃车厘子,我只将我仅剩下的三颗车厘子给你。那位大姐才恍然大悟地说,啊,记得记得,是你啊?你又来啊。儿子又接着说,是的,这次我是陪我爸来爬山,也是给你送车厘子来的。于是,儿子从背包里拿出一整盒包装完好的车厘子送给那位大姐。那位大姐顿时觉得好出意料之外的事哟,双手拿着车厘子一直不停的说谢谢,谢谢云云……过后的聊天才基本厘清楚了一点点,儿子称这位大姐年龄其实并不大,姓粱,店铺号1*#,真正的店主不是她,也就是说是一个打工妹,她一般是一个月下山一趟。从其朴实的交流中我能感受到他们这群人做点小生意,赚几个打工钱真不易。现在回过头想,当初儿子说要陪我去爬峨眉山上金顶是另有原因的,我为儿子的行为点赞。</p><p class="ql-block"> 我们执意付了奶茶和香烛钱后便离开了小店铺继续上路,不到20分钟,我们到达金顶。哇噻,四面佛像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数百公里之外的贡嘎雪山、瓦屋山隐约可见,透过金刚咀(舍身岩)下边的云可看见万丈山底,山下道路、房屋和农田在一片片云雾袅绕的缝隙间若隐若现,卧云禅院屋顶的雪在阳光的直射下融化得极快,屋檐边不时掉下冰凌子砸在地面上四处碎散,不一会儿就融化成了雪水。环顾四周游人如织,有的拿出相机拍照留念,有的则请香许愿拜佛,践行沿途竖立的“盛世普贤,行愿峨眉”。我也参与其中,默默祈愿,并立下再过八年,待自己古稀之年时,再同儿子一起,在峨眉山上来一次“人与人,话交流;人与佛,香交流”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爬峨眉山都受同行人结构、季节气候、身体状况以及年龄的不同而收获不同。如果说十年前烧骨油,用单车骑行峨眉山是一次疯狂之旅的话,那这次可称得上是一次孝心、爱心之旅,这个收获是满满的。</p><p class="ql-block"> 别来无恙 拙笔</p><p class="ql-block"> 2021.2.3 立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