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任湖州剌史的颜真卿曾游平望,作五言诗:<div> 《登平望桥下作》<div> 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br> 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br> 近山犹仿佛,远水忽微明<br> 更览诸公作,知高题柱名。<br></div></div> <b> 安德桥</b>又名平望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司前街,平望镇区东南,跨古京杭运河与荻塘河交汇处。 平望历史悠久,记载始于西汉(公元前6—公元前3年),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式建镇,至今已有600多年。相传古时此地自南向北有塘路鼎分于葭苇之间,湖光水色,一望皆平,因此得名平望。 安德桥初建于唐朝大历年间(766—779),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明成化十九年 (1483)、清康熙、乾隆年间数度重建,现存之桥为同治十一年 (1872)重建。 南前街 城隍庙古围墙 <p class="ql-block"> 窄窄的弄堂尽头,河面上出现了安德桥。</p> <p class="ql-block"> 桥北堍有石阶28级,石阶下面有一平台,平台的西、北两向各有4级踏步。</p> 桥北堍 该桥由花岗石构成,单孔石拱结构,南北走向,全长49.8米,中宽4.53米,堍宽6.3米,矢高9.3米,跨度11.5米。 <p class="ql-block"> 站在古运河的东岸,隔河而望安德桥,只见半圆桥孔把古镇人家尽揽腹中。有时,桥并不只是风景,而是你我邂逅的平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某一个人走进你的视线里,成了你怦然心动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桥的北堍是城隍庙,庙的西侧原来没立着巡检司署,故署门前的那条街名为“司前街”。</p> <p class="ql-block"> 安德桥亦名平望桥,西通荻塘,东连古运河,农舟商船,日夜不绝。桥下水道为莺腽湖的泄水主道,故水势甚是湍急。</p> <p class="ql-block"> 站在安德桥上,民居,弄堂,小九华寺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桥顶正中心桥面石上刻着佛教“轮回”图案,这与桥的南堍有着一座江南名刹——小九华寺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 桥两侧置有栏石,桥顶则安着靠背栏石,供过往行人小坐歇息。</p> <p class="ql-block"> 南堍有石阶31级,石阶下面也有一个平台,下有踏步2级。</p> 民间传说<br> 一说,这里原本无桥,全靠一只渡船运送来往的行人。<br> 一年,来了一个名叫刁华的渡工,经常向渡客苛收渡钱。一个冬日,有一个穷书生摆渡前往京城赶考。他向刁华告说,家境贫寒,请求行个方便,并拿出身上仅有的三文钱。这时,船已到了河心。刁华说道:“乘我的船最起码要六文钱,你出三文钱只能乘一半。”说着,真的将船掉转回去。穷书生又气又恨,顾不得河水冰冷,一头跳进了河里……几年过去了,一天,渡口上锣声锵锵,来了一位巡按大人,刁华连忙跪地迎接。巡按说道:“本官今天只带三文钱,不知可摆渡否?”刁华听了,觉得这声音好熟,偷眼一看,顿时魂飞魄散,原来这巡按大人正是几年前那位跳入河中的穷书生,忙求饶命。这时,县官领了一班人前来迎接巡按。闻说刁华之事,要予严惩。巡按说道:“此事且慢,本官尚有一事相商:此处无桥,来往行人甚是不便,本官愿捐一百银两,在此造桥,不足之数,还望各位解囊。”县官等听了,哪有不允之理。不久,一座高大的石桥矗立了起来。百姓为纪念巡按的功德,就以他的名字“安德”作了桥名。<br><br> 另一说“安德”是一渡工。他看着这里虽有他这条渡船,但行人多有不便,每逢刮风下雨,更有险难,故向过河的县官请求,在这里造桥。哪知县官是个贪官,根本不想着为百姓办事。一天,狂风大作,忽有一人前来求渡,告说家中出了急事。安德急人所急,点起了篙子。船到河心,突然一个猛浪打将过来,渡船摇晃着沉了下去。安德临危不乱,将渡客救上了岸。渡客感激万分,道出真实身份。原来他是巡按,奉旨为一急事微服出访途经这里。看见安德救了自己的性命,欲要酬谢。安德说,只求大人嘱当地官府造桥。巡按一口答应,完旨后即命县官造桥,并将县官斥责了一顿。怀恨在心的县官在桥快造好时,捏造了个罪名,将安德发配充军。一路上,受县官之命的解差百般虐待安德,安德终于不堪折磨,客死他乡。桥造好后,县官贪天之功,将自己的名字作为桥名,百姓十分气愤,结伙告状到巡按那里。巡按勘查后,将县官革职查办,并接受百姓的请求以“安德”作为桥名。从此,“安德桥”的名字一直传了下来。 桥的南堍是小九华寺,该寺濒临莺脰湖,佛光虹影,黄墙绿波,交相辉映,晨钟暮鼓,橹声渔歌,时分时合,与安德桥一起组成一幅寺桥互衬的秀丽图景。 <p class="ql-block"> 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过平望》诗云:</p><p class="ql-block"> “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桅”。</p><p class="ql-block"> 登桥远眺,可见莺月豆湖,淼然一波,天光一色,一望皆平,心旷神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