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美食

凯哥

<p class="ql-block">图、文:凯哥</p><p class="ql-block">美食制作、拍摄:凯哥</p> <p class="ql-block">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追溯下来,更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以及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的主要节日,尤其是春节和中秋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甚高。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过了腊八,到了小年,离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味道更是越来越浓。按照日期顺序,从春节又要开启一年中几个重大的传统节日,人们</p> <p class="ql-block">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与古人择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以及祈福避邪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和蕴含着祗敬感德以及礼乐文明深邃文化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节日美食。从餐桌上的一粥一饭、一汤一菜之中,美食在中华文明中行进了近五千年,从视觉味觉沉淀出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饮食之路。</p> <p class="ql-block">  当下,美食作为节日的一种文化,在我们这个和平美好的时代里被彻底放大了出来。在每个家庭中的厨艺到美食养生,节日中的美食有了另一种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  在《舌尖上的中国》茓屏中看到,美食的故事、美食的乐趣、美食的方法、美食的营养中讲述了人生百味,用美食讲述中国的故事,美食已然成了每个家庭中追逐的热点与途径。</p> <p class="ql-block">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一个节日,每到春节时,在外的游子纷纷回家和家人一起庆祝农历新年。除夕是一个美好的日子,家家团圆的日子,称为大年三十,又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在除夕之夜里,每一家每一户都贴着春联,吃饺子,穿新装,放鞭炮,挂灯笼,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春节各个地方的过年习俗都不一样,虽然习俗不一样,但是每个地方过年都会非常的热闹,菜品也非常丰富。</p> <p class="ql-block">  年年都会过年,中国人对过年都挺讲究,每次过年每个家庭都会有很多丰富的菜式,从过年的前几天开始准备,到了过年这一天,从早到晚为了更好的佳肴,为了美好的寓意,求一个来年的好彩头,也是属于一家人的幸福,在年三十的这一天的菜品,更是少不了鸡鸭鱼肉,过年吃鸡鸭鱼肉的寓意是希望年年有余、五谷丰登、阖家团圆。</p> <p class="ql-block">  过年吃鸡也是图一个吉祥的寓意,鸡也是吉,也是祭,图吉祥,也是为了祭祖,这个传统到现在也还是广泛的流传。在过年的时候,第一顿饭就要喝鸡汤,寓意清泰平安。</p> <p class="ql-block">  过年为什么吃鸭是从古代春节习俗演化而来,从元代开始就有春节杀鸭、吃鸭的说法。每个朝代对于春节过年吃鸭的说法的寓意都不一样,总而言之,从近代开始,过年吃鸭代表吉祥、安康。因为鸭子活蹦乱跳的每天都很精神,所以人们也希望跟鸭子一样,焕发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  春节中离不开鱼类,鱼和“余”同音,因此,过年吃鱼意味着年年有余,是表达了人们对于新一年的美好祝愿,这是很多地方春节时期的传统习俗。</p> <p class="ql-block">  对于过年吃鱼类,在江南地方每家每户都会在年夜饭中必上一道冷盘:熏鱼菜品。说是冷的,其实还是热的,炸过两轮的鱼肉外酥里嫰,加上各家调配的酱汁抢炒几下,金光的鱼皮敷上一层琥珀光泽,正应和了过年的红火暄腾。</p> <p class="ql-block">  民间传言,腊月二十六炖猪肉。在过去,人们的生活条件并不好,忙活了一年只有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够吃到肉食。</p> <p class="ql-block">  我国许多地区到了过年的时候就会吃腊肉,腊肉都是猪肉做成,猪肉本身就是在十二生肖里面属于一种比较吉祥的动物。在年夜饭吃腊味就寓意着在新的一年能够红红火火的生活,能够顺顺利利。</p> <p class="ql-block">  八宝饭是很多地方过年必吃的美食之一,八宝饭分量足、味道甜,最适合全家人享用,象征团团圆圆,所以最有年味。八宝饭中的莲子象征婚姻和谐,桂园象征团圆,红枣象征早生贵子,蜜饯象征甜甜蜜蜜,红丝象征顺利之意,绿丝象征寓意长寿。八宝饭好似一只“聚宝盆”,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团圆饭中的必备菜肴。</p> <p class="ql-block">  蛋饺在江南地方的年夜饭是少不了的,它象征着元宝。用鸡蛋做皮,中有肉馅,增添不少节日气氛。</p> <p class="ql-block"> 蛋象征着团聚、和和美美,故又称“团圆蛋”,是春节年夜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年初一吃卤蛋,代表一年的日子像蛋一样圆满红火。</p> <p class="ql-block">  除夕夜要吃饺子,在有些地区饺子里还放入一枚硬币,谁吃到之后,再接下来的一年里不缺钱花,吃饺子是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p>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吃元宵,已经是各位小伙伴们很熟悉的一个习俗了。</p> <p class="ql-block">  元宵这种美食,传说是在宋代开始出现。一开始元宵被叫作事浮圆子,后来叫做元宵,也有的地方叫做汤圆或者叫元宝,馅料丰富,芝麻、豆沙、枣泥、果仁等,元宵也可以炸着吃,蒸着吃,吃法丰富多样。</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在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节日。</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的“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根据地区的不同,在饮食上也有很大的差异。</p> <p class="ql-block">  青团,又叫清明果,是汉族传统节日食品。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寒食节等节日有吃青团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  青团之所以称为祭祀食物,与它的传说有关,相传在古代的清明节当天,将领李秀成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捕,装扮成农民的样子,在逃亡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了艾草和糯米的组合,而且吃起来口感也很不错,这样便解决了饥饿的难题,后来便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  青团是江南地区的特色小吃,同时也是一种糕点,它是由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再将各种馅料包裹进去,这样制作出的青团不甜不腻,带有清淡的青草香气。</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喝雄黄酒是端午的习俗,吃年夜饭是除夕的习俗,那么吃糍粑也是清明节特有的一个食俗习俗。</p> <p class="ql-block">  自古清明前后就有吃粑粑的习俗,各地做法虽然各有不同,但同样代表着不同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过清明,品艾糍,是清明时节我国南方普遍的一种食俗习俗。清明时节糍粑香,承载的是人们对祖先的敬重,对逝者的哀思,是弘扬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p> <p class="ql-block">  不管是吃糍粑还是吃青团,每逢清明时节的野外采摘艾叶或者清明花,捣草叶为汁,和粉做成团,色如碧玉,像是一幅画,一幅春天的画。</p> <p class="ql-block">  在清明前后,随手采摘一些艾草或清明花做糍粑,在南方,也算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民俗。</p> <p class="ql-block">  每一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叫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文化习俗里面一个很重要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在我国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粽子,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而吃粽子”,粽子是具有文化积淀的食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传说屈原因壮走难酬、报国无门,加上祖国被侵略,从而投河自尽。当时的人们知道屈原死了之后,非常哀痛,很多人去汨罗江悼念屈原,甚至有些渔夫会将食物投入汨罗江,希望这些鱼虾吃饱了之后,不要去啃咬屈原的身体,这一举动被很多人效仿,有些人还会使用叶子将饭包起来放入河里,这一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p> <p class="ql-block">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民间就有了龙舟赛、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会往粽子里面加入红烧猪肉、咸鸡蛋、香菇、红豆等等食物,粽子的种类也是越来越多样,比如有腊肉香肠粽、松仁莲子粽、蛋黄火腿粽等等的口味。</p> <p class="ql-block">  在端午节的时候,赛龙舟也是一种传统活动,在一些靠近河流的地区经常会举行赛龙舟活。相传屈原投河自尽后,渔夫划船在江中打捞屈原的身体,然而依然没有找到,因此,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会在每年的5月5号划龙舟以表示对屈原的哀思。</p> <p class="ql-block">  端午是入夏后的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疾病多发,在端午节的这一天,人们会在门楣悬挂几株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府一样,表示驱除瘟疫和瘴气。《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p> <p class="ql-block">  艾草别名艾蒿、白蒿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一股浓烈清香,能够驱赶蚊虫,具有净化空气、杀菌消毒的作用,因此,古代人们会在门楣处插上艾叶以防止疾病传播。在端午节的时候插艾叶的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p> <p class="ql-block">  用雄黄和白酒,配成雄黄酒,在端午节这天,洒在院子的边边角角,犄角旮旯,还有房前屋后。目的是利用白酒和雄黄的刺激性气味,来驱除虫蛇,保护家人平安。</p> <p class="ql-block">  古时候人们认为给小孩子佩戴香囊具有辟邪驱蚊的效果,甚至会在香囊内部装上一些艾草、朱砂、香药等,然后再缝起来,用一些五彩线扣在香囊的头部,结成一串。</p> <p class="ql-block">  在有些地区的男女会互相送香囊,以表示爱意,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佩戴香囊了。</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又称月节、月夕、仲秋节、端正月、团圆节,又因在8月15,还叫八月十五,八月半等名称。</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的来历,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及“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和“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更增添了节日的神秘色彩和文化底蕴。因此,中秋节的传统风俗多与月亮和桂花有关,主要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和桂花鸭等等。</p> <p class="ql-block">  中秋赏月在魏晋时期已达到活跃时期,对月亮的崇拜也许是中秋节的起源最重要的原因,关于月亮传说,各位小伙伴们知道很多,月亮上的蟾、兔、广寒宫、桂树都是人们美好的期望。</p> <p class="ql-block">  月饼是中秋节的代表美食之一,宋朝著名词人以及美食家辛弃疾这样评价月饼:“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人们用月饼对着月亮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风俗,逐渐在民间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形成了一个传统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中秋佳节吃月饼,月饼也是团圆的象征,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和社会和谐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以月圆寄语人间团圆,以饼圆盼人长寿,用月饼寄托思乡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了天下人的共同心愿,并被用作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文化内涵不断丰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