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鸣沙山到莫高窟只有二十多公里,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因为莫高窟每天限定参观的人数,必须提前在网上预定门票,所以人并不是很多,排队几分钟就拿到了票。进场后,先观看莫高窟的纪录片,了解它的历史,然后乘场内交通车前往洞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敦煌莫高窟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沉重到不知从何说起。</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见到敦煌壁画是2012年在英国,在英国伦敦,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里,我,我们一家人站在一系列的壁画前,心里五味杂陈,因为这些壁画都是中国敦煌莫高窟的珍品,都是被侵略者掠夺到这里的,数量高达一万三千多件!</p> <p class="ql-block"> 这些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壁画,被切割,被漂洋过海,被陈列在这里,如果它们有灵,就一定还会记得它们的故乡在中国,在中国敦煌,在中国敦煌莫高窟,它们会心疼自己,心疼自己如今只能漂泊在异国他乡,迟迟不能归家。</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p> <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藏经洞被发现。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掠夺简史</p><p class="ql-block">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p><p class="ql-block">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p><p class="ql-block">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p><p class="ql-block">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p><p class="ql-block">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p><p class="ql-block">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p> <p class="ql-block"> 走出莫高窟,远远的回望,那一排排一个个洞窟,就像深邃的眼睛,穿越历史的时空,向人们诉说着什么。</p><p class="ql-block"> 记住那段苦难的历史吧,永远不要忘记。</p><p class="ql-block"> 但愿漂泊在海外的敦煌宝贝们能有回到故乡的那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