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南和同行,共圆中国梦,

黄志雄一生铭记军魂永在的軍人

<p class="ql-block">难忘的的记忆——我与南和同行,共圆中国梦,</p><p class="ql-block"> 1982年12月,我从部队转业回到和平县被安排在中共和平县委组织部工作,1983年七月县人民政府成立了调整工资领导小组办公室,此办的人员来自县相关部委办局的有关人员,我由县委组织部指派在办公室,与人事局来的同志一起担任副主任,具体操作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员的调资工作。 </p><p class="ql-block"> 1984年3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下发了文件,拟将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以工代干”人员转为国家正式干部,原县调资办的全班人马即转为县委整顿“以工代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当时南和公司有不少工人在干部岗位做着干部的工作,这些“以工代干”人员符合转为国家正式干部条件。在原县人事局朱金妹局长的带领下,我随办公室的同志来到南和公司考察,记得在黄育尧书记的配合下,没废多大功夫就将南和公司“以工代干”人员了解得一清二楚了,在返回和平的前夕,在朱局的带领下我们一起走进尤镜泉总经理的家,向他表示感谢,当见到尤总时倍感亲切和面熟,就是想不起来,记得尤总当时问朱局长,指着我问这小伙是谁,当朱局长告诉尤总我是谁时,他高兴得走到我身边,拉起我的耳朵说,小时候带着你睡觉,带你去看电影的尤叔你也敢忘记,说得大家笑声一片,尤总马上表态说,请朱局长与组织部反映一下让我调南和公司做人事工作,经尤总一说这才让我想起我父亲当年在和平县贝墩公社任公社党委书记时,尤总是县电影公司长期在彭林古东贝一带放影队的队长,老父亲当时是县委委员,常回县城开会,如碰到尤队长来贝墩放电影时,就将钥匙交给他,让他带我看电影带我睡觉呢,后来老爸分别调东水、彭寨公社当书记,我就分别在东水、彭寨四联中学上学直至高中毕业,后来当兵十年,竟然将小时尤叔常带我看电影的事情忘记了,真有缘分经尤总一说,让我下决心走进南和公司,与南和同行了。</p><p class="ql-block"> 在全国著名的文明村——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村的路口,有一闻名的工业园,这就是广为人知的深圳市南和通讯实业有限公司。南岭村人不会忘记,40多年前,有一幢山窝里的破烂旧房,正是当时“南和公司”诞生的摇蓝,也是“南和”的创始人——尤镜泉同志为首的“八大金刚”开始创业的基地。</p><p class="ql-block"> 以尤镜泉同志为首的“八大金刚”,靠借来的壹万元旅差费及东借西凑的一批破旧工具,在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八大金刚”硬是凭这1万元资金创业起家。</p><p class="ql-block"> 艰苦创业,勇于开拓</p><p class="ql-block"> 1979年冬,广东省和平县无线电厂,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加上产品不对路,企业连年亏损,开始陷入破产的困境。在这个关键时刻,党总支研究,由总支副书记,厂长尤镜泉同志带领先遣人员到深圳寻求出路。就这样,他们来到了深圳,但是,刚踏上特区,便面临了三大问题,一是无资金,二是无厂房、三是无产品。</p><p class="ql-block"> 没有资金根本无法在特区内兴建城市规划所要求的工业大楼,因此就因地制宜,转到宝安县靠近特区的南岭村落脚,由于南岭村村长张伟基同志的远见卓识,对外来开发南岭的“南和人”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村屋,并划出了一片山地作为企业基地,使“南和”在南岭村这片沃土上开始了创业的历程。</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不平凡的日日夜夜里,他们喝的是田前沟水,吃的是借张村长提供来的大米,住的是村屋,一年365日,竟不知有星期天,一天24小时,长达三分之二时间扑在工作上。然而,生活之苦远远不及精神上的压力。当他们背井离乡到他乡,误解、怀疑,有些部门设置的障碍……却无情地向他们袭来。然而,以尤镜泉同志为首的创业者们,迎着艰难冲了上去。</p><p class="ql-block"> 成功,始终属于强者,艰苦创业,迎来了丰厚的果实,短短的几个月,办起了电子加工厂,签订了第一笔合同,当年实现利润八万元,接着采用内联办法集资三十万元,建起了第一幢标准工业厂房,终于从困境中走出一条生存之路。</p><p class="ql-block">以尤镜泉同志为首的创业者们,认真学到了知识,加强了管理,在省电子局和惠阳地区中行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引进了第一条收录机生产线,用国产配套材料研制和生产“南和”牌收录机,并取得国家工商局注册,成为深圳电子行业第一家有自己注册商品的企业。千里自有伯乐来相识。广东省电子局、宝安县工业局、和平县经委三家决定联合投资经营,“广东南和联合企业公司”由此走进了辉煌的发展阶段。</p><p class="ql-block"> 勇于探索、大胆改革</p><p class="ql-block">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以尤镜泉同志为代表的创业者们,为了使企业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勇于探索,大胆改革。</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改革用工制度,取消铁饭碗,全面实行合同用工制;其次是改革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根据完成生产定额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情况以及劳动制度核定工分,按工分参加工厂的工资分配。企业对生产车间独立核算按件计酬,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大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三是内引外联大搞合股经营,充分利用社会资金,从八十年中期开始,南和公司先后与深圳市建设财务有限公司等十几个单位合股创办了10多家企业,经营领域包括工业、农业、地产、贸易等。</p><p class="ql-block"> 这样,国家没有任何投资,南和采取有利益共同分享,有风险共同承担的办法,稳步地壮大了企业的经济实力;把企业办成真正已独立自主的商品生产经济实体。南和公司从创办之初就把生产同销售统一起来抓,在抓来料加工的同时,积极开发生产自己的产品,开拓自己的国内及国际市场,树立起“南和”产品的品牌。</p><p class="ql-block"> 智力投资,拓展人才</p><p class="ql-block"> 南和的创业者们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办好企业必须有高新技术人才,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流的人才。</p><p class="ql-block">南和公司与华南工学院联办了深圳市第一所企业大学——南和公司教育中心,面向全省招生,从高考入围未被录取的学生中按考分高低依次录取入学。几年来教育中心已先后有三届毕业生,共培养出计算机专业人材及企业管理专业人材200余人,并且都已成为企业的技术业务骨干,在各自的岗位上施展他们的才华。</p><p class="ql-block"> 在此基础上,南和公司为了拓展人才,成立了“电子研究所”,从全国各地招揽人才,100多位无线电、电信通讯专业人才从大江南北汇集来到南和公司,施展他们的才华。不久,有了累累的硕果:第二代无绳电话,中文显示BB机,可视电话、800MHZ无线集群系统…</p><p class="ql-block"> 励精图治,享受收获</p><p class="ql-block"> 有耕耘,必有收获,经过30多年的艰辛努力,在以尤镜泉同志等老一辈南和创始人的艰苦奋斗、艰苦创业下,南和公司迄今已形成拥有近12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及水厂、电厂、煤气公司等工业及配套设施。是国内首家取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电话机生产企业,获得十多个国内外认证,产品畅销海内外市场。公司现有员工2000多人,3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20多条现代化生产线,拥有固定资产1.5亿元,年产值3亿元,使南和公司巳形成年产各类有线电话机800万部,无绳电话300万部,无线通讯产品100万台的生产能力,是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的电子集团企业。更为重要的是,在南岭村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南和人早巳有了自己安居乐业的家园——南和新村,南和人将永远钟情于南岭村这片沃土,热爱这片沃土,为共同建设南岭更加美好的明天去努力去工作。</p><p class="ql-block"> 展望未来,回乡圆梦</p><p class="ql-block"> 早在2008年,老一辈南和创始人尤镜泉同志就提出,30多年前,我们从和平县出来到深圳南岭村艰苦创业开拓,有了现在的规模,我们是从和平县走出来的,3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忘了和平家乡的父老乡亲,要考虑回家乡去发展。在中共和平县委,和平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护持下,南和公司在2008年下半年就开始策划回和平去买地,去投资,去建设。2009年,根据省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南和公司进行整体改制,选出了以白月庆为总经理的新的领导班子经营管理团队,成立了新的南和通讯实业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 白月庆同志才40多岁,年富力强,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幸福观等对打造南和团队精神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白月庆总经理的带领下,新的领导班子经营管理团队有了鲜明的团队精神,有了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企业精神,正是因为新的南和公司有了好的团队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它就像冲锋的号角,激励员工勇往直前,奋力争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2009年元月,河源市南和通讯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座落在和平县福和产业转移工业园内,是和平县实施“产业双转移”和“反哺工程”引进的一家企业。是深圳市南和通讯实业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公司主要生产经营电子产品、通讯产品、环保节能产品、塑胶、五金制品等,占地5万平方米,投资总额为2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于2011年5月竣工投产,现有员工1000多人,2012年产值5000多万元,利税300多万元,为和平家乡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后,提出实现“中国梦”,并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讲话大大鼓舞了 </p><p class="ql-block"> 以白月庆为总经理的新的领导班子经营管理团队的决心,按照提出实现“中国梦”的思路,南和公司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形成总部经济。同时积极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进程,联合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旗下名优企业,共同推进和平县福和产业转移园发展,为共创文明城,为和平县经济发展迈开了一大步, 现在河源市南和通讯实业有限公司以辉煌的成绩展现给和平的父老乡亲,让和平人民得到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40多年前,老一辈南和创始人尤镜泉同志带领和平县无线电厂走出去发展,在深圳建成了南和公司的雄厚规模,40多年后的今天,南和公司新的年轻有为领导班子经营管理团队不忘和平家乡父老乡亲,在家乡组建了子公司,为共创文明城,同圆中国梦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路。值得庆幸和自豪的是,南和人有了一个年轻有为、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经营管理团队, 从2022年开始,一定会带领全体南和人从一个高峰走向另一个高峰。面对成绩,南和人不满足,而且从班子到全体员工都深刻地认识到,南和公司能有今天,是南和公司第一代领导人坚持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结果,南和要发展下去就要传好“南和精神”的接力棒。面对未来,南和人充满信心,决心弘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求实创新、乐于奉献”的企业精神,立足深圳,立足河源和平,面向广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p><p class="ql-block"> 目前南和经营班子在上级的领导下,正在策划将南和公司带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南和通讯地块旧改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东临马鞍山公园,南临布沙路,西靠开放街,北近南岭村。更新单元用地面积58297.5平方米,拆除用地面积58297.5平方米, 开发建设用地面积为48258.9平方米,计容积率总建筑面积202600平方米,其中产业研发用房142000平方米(含创新型产业用房17040平方米),产业配套用房51030平方米(小型商业19030平方米、单身宿舍32000平方米),公共配套设施9570平方米。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明天的南和一定会更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