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

一点梅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菩萨蛮·祭灶</span></p><p class="ql-block"> 线香袅绕铺天路,火烧新焙馋鸦妒。殷送灶君行,家家祈晏宁。</p><p class="ql-block"> 小年春盈步,喜鹊栖梅树。只待赴归程,点晴元日灯。</p> <p class="ql-block">  小年,是春节的序曲,只有到了腊月二十三送了灶君之后,才会真正感觉到年的味道。这是一个富有仪式感的日子,这一天,让我们有了“家”的归属感,对未来的一年有了新的期许。</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们一大家子还在一起生活。二十三这天,家里早早就烙好火烧,有甜的,也有咸的。再去集上买来祭灶糖,把一甜一咸的火烧用祭灶糖粘在一起,也不知什么个寓意,反正小时候也不关心这个,馋的是那中间夹着的祭灶糖,尽管粘牙得要命。但馋也得忍着,没祭灶之前是不能吃的。为了不让灶王爷上天去告家里有馋猫,自然装也得装得斯文听话些。还有这天下午是不能剩饭的,否则灶君会告这家里浪费,来年难以丰收了,所以呢,即便吃饱了也要把锅里的饭加完。不过,现在我有充足的理由怀疑,这是大人们为了不剩饭而忽悠我们小孩子的,因为今天下午就剩了半碗饭,母亲可一点儿都没在意。</p> <p class="ql-block">  祭灶自然是奶奶带领的,父母辈的都各自忙着,奶奶的跟班儿是我们几个孩子。家里有几口人,上供时就要放几对火烧,除了祖宗的神牌位前不用上供,家里其他的神位都要一一敬过。灶君因官位低,若是春节或其他的节日,上供时他老人家是不得不排在后面的,但二十三这天,除了老天爷外,他是可以越过其他神位享受特殊待遇的。给灶君上供时,奶奶会边烧“盘缠”边祝祷一番的:“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上天的日子,给您送些盘缠,带些干粮,您上天言好事,多保佑咱家人……”奶奶把所有的美好希望都告知灶王爷,以期来年阖家大小都平安如愿。我们自然听不懂这些,但也跟在奶奶后面帮忙点蜡烛、摆火烧,然后煞有其事地鞠躬行礼,而大了些不愿意跟着的哥哥直笑我们也成了“小神婆儿”。</p> <p class="ql-block">  祭灶结束就要分火烧了,每人一对。如果家里有谁不在家,那对儿火烧谁也不准吃,要留着他回来吃。小孩子们当然是先吃祭灶糖,实在是粘牙,但也吃得快乐。我们长大之后,卖祭灶糖的就少了,要在二十二或二十三时到街上到处找担着货担的小贩,再后来就找也找不到了,只好买了糖果代替,尽管是好糖果,也不会再粘牙,但终没有那个感觉了。现在,就连糖果也懒得放了,直接一甜一咸摞在一起就罢了。估计灶王爷也已看惯了这快餐时代的“将就”,也不会怪我们不讲究了吧。</p> <p class="ql-block">  说起不讲究,还真有些惭愧。今天午后就和母亲开始准备烙火烧,不,我这叫烤火烧,在烧箱里烤的。咸火烧烤得卖相不错,挺得意的,甚至觉得以后退休了开个火烧铺也能糊口。但一开始烤甜火烧,我的火烧铺转眼就破产了。火烧里包的糖“嗞嗞”往外冒,这样捣鼓,那样试验,到烤完也没总结出个经验教训来。抬头看看墙上我家的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他们要是能笑出声,恐怕早笑肚子疼了。为了不让我家灶王爷和灶王奶奶路上吃火烧时被别家的嘲笑,我和母亲挑来挑去,终于挑出些还能看的给他们二老做路上干粮,希望他们别嫌弃吧。</p> <p class="ql-block">  晚饭后母亲带我祭灶,母亲的祷告简单明了:“今天二十三祭灶呢,我也不会说,您就保佑咱家大小平安吧!”我祈祷些什么呢?想这一年风风雨雨经历了很多,但我对家人、对朋友、对工作都问心无愧,也不怕灶王爷上天说我的不是。对于来年,我不贪心,但求一家平安足矣。至于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之类的,也不是我家灶王爷能应承的,我也就不给他老人家增添压力了。也不知怎的,看着香头袅袅的轻烟,突然有了种送行的伤感。传说每家都有一个灶王爷,平日里都在家中看着一家人的言行。那我家的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不是也在和我们朝夕相处吗?那也算是我们一家人了哦。这样想来,他们今天要出远门,难不成真有点挂心了?不过,他们职责在身,自当体谅,还是祝我们家的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一路顺风吧!除夕夜,我们会点亮红灯,为你们照亮回家的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