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玩家 ------赵时震》(节选)

雨人

“1932年秋,同学赵毓鑫遭母丧,让我来管这场“白事”。我就在潘家河沿赵家住了一阵。赵的父亲赵子祁,是有名的大夫,交游广阔。开吊那天,来客不少。有两位岁数仿佛的青年,一式儿的打扮,青衣小帽,白袜素鞋,特透着边式俏皮。这就是名伶王少卿、王幼卿哥儿俩。哥儿俩的上一辈,就是一代宗师王瑶卿和名须生王凤卿老哥儿俩。”------摘自俞斯昭的《旧京杂记》。<div>  上面说的丧事是赵时震二奶奶的。赵毓鑫是他四叔。<br>此处有略去部分<br></div><div> </div><div> 赵家世代行医,明末清初来的北京(北平),算到赵时震已经是第八代了。<br> 那还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北平有汽车的人家儿很少,赵家有车,是辆紫红色的丰田车。赵时震的二爷爷赵子祁每天上午就在南院西屋坐诊,四娘儿赵静蓉挂号。每天下午2点出诊,门房到点儿就喊:“小红打水,吴贵开车”。车库在潘家河沿儿11号,时震家在67、68号,和车库隔着几个门儿。<br></div><div> 当时北平的四大名医是肖龙友、赵子祁、孔伯华、杨浩如。赵子祁死后才续上了施今墨。四大名医彼此是朋友。正所谓“医不自医,人不渡己。”大夫是不给自家人看病的,给时震大妈房里看病的是肖龙友,给时震母亲房里看病的是孔伯华。当时二爷爷赵子祁也给那几位的家人看病。<br></div><div> 1938年对赵家来说是大不幸的一年,家中先后故去了三位顶梁柱。二爷爷赵子祁、大爷赵毓藻和父亲赵毓文。<br></div><div><br></div> 南院西屋门前的全家福。前排右一回头的男孩是赵时震,中间拿扇子的是赵子祁。<div>  </div><div> 北平城当时有三个最出名的大殡,潘家河沿儿的赵子祁是其中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吴佩孚(果子巷里保安寺街)、杨小楼(虎坊桥儿)。<br></div><div> 时敏(时震大妈的女儿,大排行六妹)曾经问时震:“哥哥,死人好,还是娶媳妇好?”时震年幼不懂事,看着家里又搭棚,又念经,整整闹了七七四十九天,而且他还能和和尚学念往生咒,“安,之灵之灵,金吒金吒缯金吒,俗金吒……”。就说:“死人好,告假玩儿的时间长。”也正是由于二爷爷赵子祁的死,赵家开始走向衰败。<br>此处略去部分<br></div><div><br></div><div> 1945-48年的赵时震十几岁,作为次门长孙,他从小倍受宠爱。那会儿,他只知道和朋友一起撒着欢儿的玩儿,而且每样儿还都得玩儿出彩儿来。<br></div><div> 夏天他在窑潭儿(现在的陶然亭)游泳,冬天在北海漪澜堂溜冰。当时无论在水上,还是在冰上玩儿的精彩的赵时震都是众人的焦点。在运动会上,赵时震还得过北京市跳水比赛第三名、花样溜冰表演第四、溜冰倒跑五百公尺冠军。(北京四中那位有名的体育特级教师韩茂富当年也是他们这群人中的一个,但是跟不上溜儿,当时负责看堆儿)。<br></div><div> 时震酷爱溜冰、游泳、打猎、钓鱼,一年四季,他每样都玩儿的潇洒,玩儿得痛快淋漓。<br>此处略去部分<br></div> 左二是赵时震<div><br></div><div> 1947年,赵时震17岁,是五三中学的学生。在动荡的年代他汇入了革命的浪潮。在北平共青团成立大会上(平津大、中学民主青年联盟简称民联就是共青团的前身),任弼时 (中央领导人)穿着黑皮夹克脚蹬黑马靴在新新(首都)电影院前领着第一批团员宣誓,赵时震就是其中一员。北平解放前,他是学生会的联络员,虽然国民党军警线拦着,可是他仍然到处跑。不断传递消息。刷宣传标语,油漆弄得胳膊上满是大泡。用他的话说:“那时候真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危险万分。当时的团员们死了也就死了,谁还再提呢?我就是活过来了,也就是年轻啊!”他的引路人是53中学地下党党员翟振声(解放后在北京市委团中央工作)。<br>此处略去部分<br></div><div><br></div><div> 1949年解放,因为嗓子好,形象好,在燃干校学习的赵时震被分配去了中国煤矿文工团。成为一名演员。唱歌、跳舞、耍狮子、演话剧、说相声样样干,样样拿得起来,成为文工团名副其实的台柱子。<br> 下面是他主演的部分话剧剧照<br></div> 《百丑图》 《地下尖兵》左 《金沙江》居中抱孩子的 《三个战友》左一 《三代人》左二 右一<div><br></div><div> 煤矿文工团是从东北回京的。当时非常困难,连办公的地方都没有。为此曾一度要解散。赵时震说:“到我家去”。于是,潘家河沿儿34号,那时就成了中国煤矿文工团的团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赵时震拯救了于危难中的文工团。(煤矿文工团团史上有记载)<br></div> 第二排左一,右四是侯宝林。<div>  </div><div> 下矿演出,加上做前台工作,长年奔波,条件艰苦,赵时震的身体越来越差,患上多种疾病,不得不长期休病假。养病的日子不能无所事事,做风筝就成了他新的爱好和精神寄托。<br> 尤其在肾结石病发作时期,他用做风筝来转移注意力,也可减轻一些痛苦。时震当时做的风筝就有几十种样式,家里柜子上,墙上,床下都被风筝占满了。<br></div><div> 时震小时候曾在过年时见过冥衣铺做风筝,而且每当到了清明,哈记(现在的哈氏风筝)就会做好了风筝送到赵家来供各房玩耍放飞。儿时的记忆留存在脑海中,影响至今,现在随着对各种风筝的研究制作,时震的风筝越做越精。<br> 文化大革命时赵时震曾经拿着自己制作的螃蟹风筝,在天安门广场放飞,螃蟹在空中张牙舞爪活灵活现,广场上聚集了很多人啧啧称赞,没想到,当时就有警察过来找他谈话指责说在天安门广场放螃蟹是横行霸道。在当时那个年代,这可是大罪。时震就与毓继明合作另外创作了几个样板戏人物的硬翅风筝(红色娘子军、杨子荣等)拿去放飞,这才免去了一场风波。再在天安门广场放风筝就没有人发难了。<br></div><div> 因为做风筝,放风筝,赵时震结识了很多风筝好友,这也是他人生一大乐事。<br></div> 那是70年代,这张照片第一排中间的老人叫吕振东,他有个侄子吕希端在天津玩风筝,受到同行的排挤,说他玩的风筝都是北京玩儿剩下的。北京的风筝友知道这件事可坐不住了,商量一下,买票带着风筝直奔天津。来到天津海河广场与天津风筝友进行了交流,大获全胜。并在当时每个人都把自己最得意的风筝送给了吕希端。汪荣汉送的对燕,李翔送的龙,赵时震送的凤,……。吕西端由此在天津风筝界有了名气,也有了底气。<div>  那时赵时震的家里几乎天天宾朋满座,经常来的客人有:李翔(人艺骆驼祥子)、汪荣汉(中戏)、毓继明(恭王爷的嫡孙)、吴光辉(首师大)、刘汉翔(戏校)、童玉森(金星钢笔厂)、单英启、唐克校(电影《武林志》中俄国大力士表演者)、关宝祥(北京风筝公司设计)、李永春、老张等等。<br></div><div> 这些人聚在一起,有来有走一聊就是一天,中午吃饭都是时震主厨。因为有时吃菊花锅子,所以聚会也叫菊花会。如果是下班吃过饭再来,经常是一壶茶,几盒烟不到半夜12点不散,永远有聊不完的话题。<br>此处略去部分<br></div><div><br></div><div> 由于赵时震在风筝制作上,技艺全面,精湛,在风筝界影响大。中国美术馆就派人去煤矿文工团找他商量成立北京风筝学会的事。<br>赵时震向他们推荐了孔祥泽、李翔、哈奎明、费宝龄等人……..。<br></div> 颐和园的活动。 成立风筝学会签字。<h1><u></u><b></b><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