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劳模有影响、工人有力量、工会有作为”的良好氛围,新年将近,娄烦县总工会选择全县近年来各行各业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佼佼者,为他们设立了工作室、风釆与成果展示平台。以各种活动方式,着力、广泛宣传他们立足本职,勤奋敬业,务实谋事,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为全县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时时刻刻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 </h3> <h3> 县总工会的劳模工匠工作室。室内整洁典雅,陈列有序,展现了新时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氛围、工匠精神和艺术气息。</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劳模先进事迹报告:</span></p> <h3> 马文杰, 男 ,44岁 ,中共党员 ,娄烦县天池店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主持党委工作)。在太原市唯一的国定贫困县主战场上,始终以脱贫摘帽为己任,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在精准脱贫工作中,编制推行了“精准识别十步工作法”和村台账、户档案精细管理体系、“精准脱贫惠农明白卡”、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准帮扶年历”,创办了贫困村脱贫学堂。为有效解决农村稳定问题,他主持编制了《农村基层组织权力运行规范化工作手册》,明确了村级组织基本职责要求,绘制了34种村级组织权力规范化运行工作流程图。提高了干部民主法治管理的意识,工作方法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县推广。践行宗旨,踏实谋事,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脱贫模式,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抱团“取暖”,全乡贫困户入社率达到62%。先后引进宇辰农牧七彩山鸡孔雀、新青林水貂、怀安肉牛、康福蛋鸡、泽坤种猪等投资规模近10亿元的农业龙头产业项目,利用全乡亚高原海拔资源优势,将全乡境内S104省道纳入了太原国际自行车赛道规划,孔河沟村省自行车协会训练产业,河北村四季风文旅产业、青少年拓展训练产业、兑集沟村健养老产业初具规模,为实现文旅产业带全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天池店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3408元提高到2018年的7045元,贫困发生率由39.6%下降为0.81%。连续四年被评为娄烦县优秀乡镇,连续两年评为太原市文明乡镇。</h3> <h3> ♣</h3> <h3> 高林 , 男 ,汉族, 46岁, 党员 ,娄烦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办公室主任,1994年毕业于忻州地区原平农业学校,先后在县畜禽开发服务公司、县农业委员会、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天池店乡政府、静游镇政府、县委办就职,均从事关键岗位工作。他立足岗位、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勇于奉献,无论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他都是干一行爱一行,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各项工作想在前、干在前,充分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突出的业绩、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时刻,2017年被委任到县扶贫办担任主任一职,他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不畏艰难,主动承担起这项重任,一年的工作中任劳任怨,甘于奉献,“5+2、白加黑”,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贫困户服务。同样一个任务,落在他手里,他总能提高工作效率,比别人较早地完成,出色地完成了25个村1672户4105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为我县争取到86.88兆瓦光伏项目指标,并完工并网;扶持多家产业项目,为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劳务输出等与脱贫攻坚相关工作都做好了协调配合;进一步抓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共实现119个村37497名贫困人口的退出,为娄烦县县脱贫摘帽做出了突出贡献。 </h3> <h3> ♣</h3> <h3> 王旭强 ,男 ,45岁 ,中共党员 ,娄烦县娄烦镇城北村党支部书记 。 一、披荆斩棘创基业。他从2008年来陆续引进适合本地的名优特新品种,累计发展果园1000余亩,其中:优质核桃园800余亩,北海道9号苹果50亩,杏树80亩,李子30亩,葡萄40亩。每年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二、培育特色创品牌。引进鲁西高腿小尾寒羊和藏羊杂交,培育出繁殖性好、耐粗饲、抗逆性强、适合放牧的藏寒一代杂交种,累计为养殖户提供种羊3000余只,引进原产欧洲的特克赛尔肉用羊品种,与鲁西高腿寒羊杂交,培育出繁殖性能好、饲料报酬率高、产肉率高、肉用品质好、适合舍饲圈羊的特寒杂交种,每年可向养殖户提供种羊500只。三、规模经营增效益。合作社成员已由原来的5户增加至现在的10户42人,苗木培植规模增加至270亩 400余万株。总资产可达750万元。现在年总收入已达80万元以上,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四、科技试验出成果。2012年他承担了县农委的马铃薯品种选育和优良品种示范栽培任务,示范面积2000亩,示范效果达到预期目标,亩产达到3500斤以上。同时开展马铃薯品种选育工作,从旱大白、冀特薯7号、桃红薯8号等11个参试品种中,选育出旱大白、冀特薯等两个适合我县培育的品种,为全县一县一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h3> <h3> ♣</h3> <h3> 尤同义 ,男,生于1961年,党员, 娄烦县天池店乡南岔村农民,县驻村科技特派员。近年来,他带领贫困户共同发展,应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坚持搞膜式化种植。总结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种植方法,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强化贫困户在马铃薯生产链条中薄弱环节,强化贫困户农业发展基础,增强贫困户农业综合实力,实现了贫困户种植马铃薯示范推广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引领性。2016—2017年引进马铃薯新品种、晋谷21在全乡带动贫困户513户,贫困户种植马铃薯达到了3600亩,涉及全乡共20个村,带动从业人数1200余人,参与产业人均收入可达5000 元以上。整个种植过程为贫困户制定种植实施方案,签订种植合同,组织全乡所有扶贫合作户,进行集中培训。为所有种植户提供资料,发放致富丛书。为贫困户提供合格的优质马铃薯原种,形成精准扶贫对接。</h3> <h3> ♣</h3> <h3> 李慧峰 ,男 ,37岁 ,党员, 长期在外创业,经商,怀着对故土的眷恋,2008年放弃了在外面的事业和优越的生活条件,返乡带领本村的兄弟创建了聚丰养殖专业合作社,亲自学习养殖技术,琢磨经营路子把合作社经营成全县的试范合作社,合作社成员也如愿的收入翻了翻,一直到2012年换届选举,在村民的推荐与支持下,李慧峰当选为村委主任,而李慧峰所在的曼咀岩村又是全县重点贫困村。县里目标要在2018年实现全县整体脱贫,时间紧,任务重,找问题,寻原因,最终李慧峰发现本村的致贫原因是村民没有劳动技能,缺乏就业岗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就业问题。在村、镇、县里领导和第一书记的支持与领导下,李慧峰将位于村里河滩200亩集体土地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流转成立清泉农业有限公司,修建50亩蔬菜温室,带动本村50户贫困户,143人增收。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项目的选择及艰难的创业之路,并且与每户签定了《脱贫合作协议》,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利益连结机制方案。所有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的,均已受益。到现在为止,已有50亩温室投入使用,以种植香菇和羊肚菌为主。在2018年的选举中李慧峰在村民的拥护支持下,再次连任。李慧峰明白之所以能连任是村民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希望,自己深感责任重大,一刻也不敢松懈,一如既往的奋战在脱贫攻坚的阵地上。将村里每一项事情做到实处,将党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尽到了一名基层干部应有的职责!</h3> <h3> ♣</h3> <h3> 罗区怀 ,男, 62岁, 党员,1958年09月16日出生,娄烦县马家庄乡杜家庄村人,中共党员,高中学历,从1996年开始担任村委主要干部,直至2017年卸任。21年以来,罗区怀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贯彻执行党委、政府的决定,勤奋努力,做事公道,凡事都替村民考虑切身利益,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开拓创新,走上致富道路,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拥护和爱戴。特别是脱贫工作部署以来,他紧紧围绕娄烦县三年脱贫摘帽总体要求,与村两委面对机遇挑战,凝心聚力,广积共识,积极作为,全面实现了整村脱贫既定目标。</h3> <h3> ♣</h3> <h3> 王慧,女,汉族,1968年3月出生,现为娄烦县第二中学语文教师,担任年级主任一职。1989年6月毕业于太原师范学校普师四年制班,1998年9月至2000年6月山西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脱产进修,2009年12月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到现在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32年。她热爱教育事业,业务过硬,在教育的沃土上,孜孜不倦的耕耘,圆满完成学校交办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深受学生、家长、同事、学校及社会的好评。她是心中有爱的老师,爱生如子:她是工作狂人,两度骨折仍坚持上课,她业务精湛、勤于专研,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独创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教学成绩显著。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引领,连续多年给全县教师做公开课,2019全县教师做“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转型”讲座,和中考专题讲座,深受市县教育同行好评。多年研究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多次获奖。所带5届毕业班班级中考语文成绩一直居全县第一,太原市名列前茅。三十二年的育人之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将一如既往勤勉工作,为家乡的教育再创新篇。</h3> <h3> ♣</h3> <h3> 尹艳芳,女,现年40岁,山西省娄烦县人,从小由于家境不好,课余时间就跟着妈妈缝缝补补,绣花打毛衣,因此也练就了一双巧手。2019年7月,参加县妇联组织的“娄烦县传统晋绣技艺创业培训班”,为期两个月的培训,顺利完成了四件作品,刺绣技能也更进一步的得到了提升,并已优异的成绩荣获刺绣班一等奖,随后在十月份参加了“山西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了一等奖第二名,荣获省政府授予的“三晋技能巧手”荣誉称号,2020年“三八”节,娄烦县妇联授予“最美巾帼脱贫领先人荣誉称号”。2019年11月,成立娄烦县“妇乐坊~娄烦绣娘”纯手工刺绣绣坊,团队现有年轻技艺超群的绣娘十余个,主要有手工鞋垫,手工刺绣拖鞋,手工刺绣枕头,荷包,婴儿虎头鞋,婴儿肚兜,红盖头等代表性作品。她带领团队姐妹们经过不同图案,不同针法的表现形式,现在有了自己独特的刺绣技巧,各种针法能够熟练的运用到每一件作品中去,主要针法有平针、套针、打籽针、滚针、勾针、拉锁针、盘针、散针等为主,各种针法又相互交融,结合使用,形成了娄烦刺绣新颖、简洁、朴实的地方风格。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刺绣这门技术由于手工针绣的繁琐,很多人都不再愿意学习这项传统的手工艺。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动手实践的一件件作品,把自己所学到的刺绣技艺一针一线的教给她的小团队以及身边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山西晋绣,把祖辈留下来的珍贵技艺尽自己所能一直传承下去。</h3> <h3> ♣</h3> <h3> 李会芳,女,49岁,李氏绣坊店负责人。自幼随母亲学做手工,刺绣在她的成长中自然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活动。她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技能,独立创造新花样。李会芳在近几年多次参与线下的刺绣培训。如今,李会芳组织大约30人左右学习刺绣手艺,其中有贫困户,残疾人和没有职业的家庭妇女,根据她们的实际情形进行教学。同样作为刺绣爱好者,李会芳非常愿意将自己的刺绣手艺教给其他人,让大家在家绣花就能挣到一些收入补贴家用。李会芳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学习刺绣手艺,将这门传统技艺流传下去,同时也希望刺绣爱好者能够通过自己的刺绣作品获取劳动报酬。而李会芳也通过网络平台向全国各地的人展示并销售自己的刺绣作品,其也会在快手平台通过直播向人们进行刺绣教学。</h3> <h3> ♣</h3> <h3> 郭奋生,男,生于1981年,娄烦县米峪镇乡郭家庄村农民 ,中共党员,2002年7月于山西省职工医学院毕业后,他毅然放弃了留在省城工作的机遇,主动返乡创业矢志家乡父老的脱贫致富。2009年5月郭奋生成立了娄烦县云昇昌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营肉羊养殖、苗木种植;2014年创办了娄烦县恒大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专注于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并申请获得亚麻油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国家发明专利2项,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的新渠道;2015年运用了“线上网店+线下实体店”的O2O电商模式,既解决了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又开辟了绿色农产品地头到餐桌的“直通车”,年销售收入在280万元以上,给当地百姓创造了互联网增收脱贫的新模式;2016年开创了“互联网+云昇昌”一二三产融合互补的产业模式(即休闲农业、粮油加工、乡村旅游三位一体),带动当地76户268人的脱贫增收,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1500元,成为巩固脱贫成果的持续型、长效型的新产业;2019年定位发展理念,致力把园区打造成集乡村旅游、休闲康养、会议培训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多功能游客服务中心3000平米、综合型文化娱乐广场3600平米、漫游型休闲垂钓池6座、日光采摘温室50栋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为娄烦县的全域旅游增加了新动能。</h3> <h3>🇨🇳🇨🇳🇨🇳🇨🇳🇨🇳🇨🇳🇨🇳🇨🇳🇨🇳🇨🇳🇨🇳🇨🇳🇨🇳🇨🇳🇨🇳🇨🇳</h3> <h3>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劳模精神都是一面跨越时空、永不褪色的鲜艳旗帜。这种精神永远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永恒动力。我们 每个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向劳模学习!向劳模们的创新精神致敬!宣传劳模,弘扬劳模精神,争做时代楷模。💪💪</h3>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编缉/摄影:贾亚芬</span>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娄烦县总工会监制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