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蒙古族素来有“马背民族”、“舞蹈民族”的美称。蒙古族舞蹈产生于民间,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的特点,受很多人的喜爱,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蒙古族舞蹈的独特的魅力吧!</p> <p class="ql-block">蒙古族舞蹈体态,挺胸立腰,上身略后倾,后背略后靠。仰头,颈部稍后枕。</p><p class="ql-block">舞姿强调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 </p><p class="ql-block">通过模仿矫健的大雁, 活泼多样的马步等,</p><p class="ql-block">展示蒙古族人民浓郁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蒙古族舞蹈风格特点</p><p class="ql-block">女子舞蹈:稳重、端庄、典雅、舒展</p><p class="ql-block">男子舞蹈:粗犷、豪放、彪悍、矫健</p> <p class="ql-block">蒙古族舞蹈与美酒有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在民间,几乎有酒必有歌舞,有歌舞必有</p><p class="ql-block">美酒助兴,下面就来先来介绍下,蒙古包中</p><p class="ql-block">“酒桌上的舞蹈”。</p> <p class="ql-block">1.盅碗舞</p><p class="ql-block"> 是蒙古族“打盅舞”和“顶碗舞”结合的舞蹈艺术。传说起源于古代打仗获胜时,人们在庆典宴会拍掌击节,击酒盅助兴的习俗。如今,在节日上依然表演,人们会敲碟、敲碗、击盅子、打筷子起舞,以表达欢悦的心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盅碗舞的舞蹈动作要领是:舞者头顶瓷碗, 手持双盅, 根据音乐节奏来碰盅。</p><p class="ql-block">盅碗舞肩部动作较多, 在舞蹈过程中, 不仅要保证碗不能掉、盅不能破, 还要体现动作的刚柔相济、优美流畅。</p> <p class="ql-block">2.筷子舞</p><p class="ql-block"> 是发源于鄂尔多斯高原地区,因舞者手执筷子敲击而舞而得名。主要流传在伊克昭盟的鄂托克旗、乌审旗一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筷子舞的动作要领如下, 舞者左右手各握一把筷子, 对身体各部位进行击打, 各个动作基本保持半蹲的舞姿。情绪高涨时筷子绕身飞舞,舞姿潇洒矫健。</p><p class="ql-block">筷子舞具有动作敏捷、节奏感强等特点, 是蒙古族民众喜闻乐见的舞蹈艺术形式。</p> <p class="ql-block">3.查玛舞</p><p class="ql-block"> 是流传于蒙古族地区,由僧人表演的一种宗教法舞。</p><p class="ql-block">约8世纪,随佛教传入中国西藏。查玛舞是蒙藏宗教文化长期交流的结晶,绝大部分寺院至今均在节日时表演。在寺庙中用简单的舞蹈动作来驱魔镇邪、祈福保安、宣扬佛法教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查玛舞分三种:一种是“赞颂舞”;一种是欢乐舞,第三种是鸟兽舞,系模拟鸟兽姿态舞蹈</p><p class="ql-block">2008年广宗寺查玛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查玛舞——戴上面具,跳神,打鬼。</p> <p class="ql-block">4.沙吾尔登</p><p class="ql-block"> 是新疆地区的蒙古族卫拉特部落的民间舞蹈。现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流传。</p><p class="ql-block">沙吾尔登既是新疆蒙古族民间舞曲和歌舞曲的曲牌名称,同时又是当地民间舞蹈的统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沙吾尔登”舞蹈又四十余种。有体现妇女善刺绣的舞蹈;有体现蒙古族妇女热爱劳动,挤驼奶的日常生活舞蹈;有展示男人摔跤的舞蹈;还有模仿骑马步伐的舞蹈。</p><p class="ql-block">舞蹈下肢动作比较简单,主要风格体现在上肢。手腕、肩臂的弹压、推拉、揉绕。双膝带弹性的屈伸颤动是萨吾尔登的鲜明特点。</p><p class="ql-block">“沙吾尔登”是蒙古族民间舞蹈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5.安代舞</p><p class="ql-block"> 安代舞”是蒙古族牧民最喜欢的舞蹈形式。 被誉为蒙古的第一舞。<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宗教走向民间艺术化的表演形式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安代舞”,萨满头戴神帽,身系腰铃,手握神槌打击羊皮鼓(太平鼓),摇首摆腰,跳舞击鼓,边念神歌边跳舞,萨满德职责,便是以舞降神。</p> <p class="ql-block">现代的"安代舞”已经发展为以娱乐为目的的民间舞蹈。双手各执一巾,由一人领唱,众人相和,边歌边舞,并逐步发展成大众广场舞蹈,是大众集体建设的不二之选。</p> <p class="ql-block">6.蒙古国舞蹈</p><p class="ql-block"> 中国和蒙古国一衣带水,但其舞蹈艺术各有特色。蒙古国幅员辽阔,以戈壁草原风光游牧文化为主,舞蹈主题离不开草原,舞蹈节奏比中国内蒙更欢快;加之受原苏联专家学者影响比较大,所以蒙古国的民间舞蹈韵律,以更丰富的脚下变化为特点。</p> <p class="ql-block"> 建国以来,在舞台上涌现出了一系列蒙古族舞蹈的优秀作品。其中,在1984年,由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马跃教授编创的蒙古族男子群舞《奔腾》,称得上是蒙古族舞蹈中的典范之作,这部舞蹈作品具有强烈的名族特色,通过稳健有力的舞蹈动作、节奏明快的舞蹈音乐,深刻地表现出了蒙古族人民勤劳勇敢、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即使30年后的今天再次观看作品依旧被震撼、感动和鼓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希望蒙古族舞蹈在前人奠定的基础上,不断地传承与发展,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