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如果说法兰西民族骨子里透着浪漫、优雅与高贵的气质,那么塞纳河就是孕育这些气质之源……如果说塞纳河两岸的名胜是一颗颗珍珠,那么塞纳河就是串联这一颗颗珍珠的绿色丝带……巴黎赛纳河!我们终于来了!2019年6月29日!</h3> <h3>去法国巴黎旅游,塞纳河是非去不可的,当今,塞纳河有10多公里流经巴黎,30多座风情万种的的桥梁横跨河上,河上妩媚多姿的风光,两岸古朴而华丽的名胜,数不尽的元素都向人们传递着法兰西民族的独特的气质。<br></h3> <h3>塞纳河承载着法兰西民族的浪漫、优雅与高贵,更承载着法兰西民族的思想、文化与历史,千百年来它缓缓流淌,成为巴黎这座城市最古老的见证者。</h3> <h3>来巴黎,乘船游赛纳河,是一件浪漫而惬意的事情,来到了Bateaux Mouches苍蝇游船码头,游船公司的标志是一只银色的恐龙,极具浪漫与科幻色彩。我们先从这里乘游船逆流而上,然后绕圣路易岛顺流而下,越过码头继续向下游过埃菲尔铁塔,一直到天鹅岛折回,河上的桥梁是目不暇接,两岸的名胜则是雾里看花……</h3> <h3>为什么游船叫“苍蝇船”“Bateaux Mouches”呢?据说当初塞纳河货运繁忙,有不少渔船在这里贩卖鱼虾,引来苍蝇无数,故有了“苍蝇船”之称,而今天的塞纳河已经明清如镜,但“苍蝇船”一词却一直沿用下来,而今天“Bateaux Mouches”的名称也当然不是随便可以用的,只有巴黎、里昂、斯特拉斯堡的一些游船才可以被这么称呼。.</h3> <h3>左岸与右岸塞纳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它将巴黎分为了两个部分,其中塞纳河南边的部分就是“左岸”,而塞纳河北边的部分则是指“右岸”。两岸在发展过程中演化出了完全不同的文化。左岸是文艺气息比较浓厚的地方,这里有很多的剧院、书店、咖啡店,是巴黎感性、浪漫的部分,可以说巴黎左岸历来是辈出文豪巨匠的文化天堂。右岸则是“冒险家的游乐场,银行家的聚集区”,是巴黎理性、物质的部分。应当说巴黎塞纳河的左岸和右岸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巴黎乃至法国的发展。</h3> <h3>法国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国度,法国人的浪漫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时装、咖啡、香水、红酒、休闲……<br></h3> <h3>荣军院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荣军院桥,建于1826年,是塞纳河上最矮的桥,1854至1856年间该桥被重建了,原有桥墩和桥台被保留了下来,在河的中央又加了一个新的桥墩,这个新桥墩被用来作为陆上胜利女神雕像和海上的胜利女神雕像的底座,桥一头斜对荣军院,另一头斜对大皇宫,该桥曾因故重修过4次,是一座秀丽而励志的老桥。<br></h3> <h3>荣军院前一天,我们已经去过荣军院,它是法兰西“太阳王”路易十四于1670年2月24日下令兴建一座用来安置他的军队中伤残军人的建筑,现在,这座荣军院依旧行使着它初建时收容安置伤残军人的功能。它同时也是多个博物馆的所在之地。法兰西帝国的始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墓也在这里。不知您注意没有?在荣军院的草地上,有人悠闲地躺在上面晒日光浴,更有一对情人在草地上忘情地接吻,法国人的浪漫可见一斑。<br></h3> <h3>亚历山大三世桥堪称世界上最华丽的桥了,桥身为单拱铁桥,桥南北两端的桥墩上竖立着4座桥塔,塔顶是四组镀铜的金色女神与飞马群雕塑,飞马振翼欲扬,十分生动,整个大桥雍容华贵,金碧辉煌。塔顶的飞马是女神勒住珀加索斯飞马,珀加索斯是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奇幻生物之一,它是一只长有双翼的白马,宙斯将其变成飞马座放置在天空中。<br><br></h3> <h3>亚历山大三世桥是俄国沙皇时期赠送给法国的,它兴建于1896~1900年之间,连接右岸的香榭丽舍大街和左岸的荣军院和埃菲尔铁塔。</h3> <h3>桥身有装饰华丽的路灯,桥中心拱顶处是熠熠生辉的俄国圣彼得堡城徽,左右是涅瓦河河神,更有女神、仙女、 精灵等极其精美的雕塑和装饰,被誉为巴黎最优雅的桥。</h3> <h3>四个桥塔基座上的女神在靠右岸上游的桥塔顶上,是精美的艺术女神与飞马雕像</h3> <h3>在靠左岸下游桥塔顶上,是造福人类的农业女神与飞马雕像</h3> <h3>在靠左岸上游的桥塔顶上,是英武的战斗中的女神与飞马雕像</h3> <h3>在靠左岸下游的桥塔顶上,是斗志昂扬的战斗女神与飞马雕像</h3> <h3>上图:在靠右岸下游的桥塔基座上是“中世纪时的法国”雕像中图:在靠左岸上游的桥塔基座上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雕像下图:在靠左岸上游的桥塔基座上是“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雕像</h3> <h3>左岸桥入口处,是孩子与狮子的雕像</h3> <h3>桥上的还有四座青铜精灵雕塑上图:骑鱼握鱼叉的精灵雕像下图:女孩与贝壳雕像</h3> <h3>上图:海中仙女精灵雕塑下图:桥身上的怪面装饰雕像</h3> <h3>桥身上的精美装饰雕像太美了!这座金碧辉煌的桥与碧波荡漾的塞纳河互相辉映,就象一副浓墨重彩的油画,它把法兰西民族的浪漫、优雅与高贵表现得淋漓尽致!</h3> <h3>亚历山大三世桥下,法国人在赛纳河上滑水,碧水蓝天与远处的摩天轮相映成画,好一副浪漫而醉美的画卷……</h3> <h3>协和桥横跨在塞纳河上的协和桥建于1788年,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该桥的一部分筑桥石料来自被拆毁的巴士底狱,到了1810年的时候,拿破仑让人在桥的石柱上雕刻了在战场上光荣牺牲的将领的浮雕,过了10多年之后,这些浮雕又被历届总理的雕像代替,有意思的是由于担心这些雕像对桥梁的承重结构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这些雕像在1832年被拆卸下来,搬到了凡尔赛宫,后来,协和桥又进行拓宽,虽历经磨难,如今该桥依旧宏伟壮观。</h3> <h3>团友们在协和广场等车。</h3> <h3>协和桥的右岸是曾经的波旁皇宫,现在的法国国民议会,这是座具有260多年历史的古典建筑。它是1722年为路易十四的女儿波旁公爵夫人建的,由此得名,1789年以后被看作是法国法律的象征。<br></h3> <h3>乘游轮游风光如画的赛纳河是一种醉心的享受,塞纳河若不动人,世间再无浪漫……</h3> <h3>利奥波德.赛达.桑戈尔桥它是座行人桥。始建于1859年,几度改名改建,目前是1992年改建后的模样,桥名是2006年纪念桑戈尔诞辰100周年改称的。利奥波德•塞达尔•桑戈尔,非洲原法国殖民地塞内加尔诗人、政治家,塞内加尔从法国海外领地独立后的首任总统,是法兰西学院院士,早年曾留学法国,法国总统蓬皮杜的好朋友。 </h3> <h3>皇家桥它是横跨在塞纳河上三座历史最悠久的桥之一,桥的入口位于卢浮宫和杜伊勒里花园的前方,乍一听,皇家桥这个名字确实如雷贯耳,但最初它可是一座没有名字的普通小木桥,17世纪之前,它所在的位置是一个收费的摆渡站,1632年后,遭受了多次火灾,也许当时的国王路易十三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于1685年出资将原来的木桥改为五拱石桥,并且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此后,这座桥就成了巴黎人举办庆典的地方,久而久之呢就正式易名为皇家桥了,所以说,该桥称得上是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了。</h3> <h3>从赛纳河看卢浮宫。</h3> <h3>卢浮宮它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历史博物馆之首。始建于1204年,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藏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拥有的艺术收藏40万件以上,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h3> <h3>《维纳斯》雕像</h3> <h3>《蒙娜丽莎》油画</h3> <h3>《胜利女神》石雕</h3> <h3>应该是前一天,我们有幸在卢浮宫亲眼观看了其镇馆三宝 :《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感受就一个字:爽!</h3> <h3>奥赛美术馆它位于卡鲁索桥和艺术桥 ,它是由一个最旧的火车站建成的美术馆,那个火车站建于1900年,到了1986年火车站就被改建成为了美术馆,虽然其建筑物是火车站改建的,但它也不失浪漫情怀,叫做近代艺术博物馆,里面主要收藏从1848年到1914年之间的绘画,雕塑,家具和摄影作品。在奥赛美术馆的落成开幕典礼上,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特别致辞,拥抱过往情怀,在自由的思想下珍惜一切美好的事物,这正体现了巴黎人的精神及生活态度,所以奥赛美术馆本身也是巴黎浪漫生活情调的一大写照。<br></h3> <h3>法兰西学院这所学院之所以在法国富有盛名,是因为它们致力于规范法国语言,保护文艺,使法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而说它独具一格,是因为世界上许多学院的各个学科是分裂开来的,而这所学院将人类精神创造力拧成了一股绳,在这座学院里 ,诗人哲学家、批评家、数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雕塑家、画家和音乐家,都能够和谐共存。除此之外,他们的院士制度是很有意思的,是终身制职位,只有在某成员去世留下空缺时,才通过全体成员投票。新成员被选为院士,则意味着从此进入法国文化历史的殿堂,成不朽者的名字会被刻在学院墙壁上,令后代永志不忘,甚至有人说能够成为不朽者比拿到诺贝尔奖还要荣光。<br></h3> <h3>巴黎古监狱它原来是法国早期国王的王宫,14世纪时国王查理五世将它改为法院,那时法院和监狱是放在一起的,不过他还不是纯粹的监狱,到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约有2600名囚犯从这里被押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之后,它就彻底变为一座监狱。如今他已经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这里有许多18世纪哥特式建筑的监狱,您依然能够体会到当时至高无上的皇权及冷酷的风貌,说实在话,用如此豪华的宫殿作为监狱,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br></h3> <h3>西岱岛游船逆流而上绕过西岱岛和圣路易岛转弯掉头顺流而下,人们都将塞纳河称作巴黎的母亲河,而巴黎的诞生地是西岱岛,它才是最早最原始的巴黎,公元前三世纪,当时巴黎的市政,只有这个小岛,后来罗马帝国皇帝凯撒一是不断扩张,把法国大部分地区并入罗马帝国的高卢省,罗马人在这里修路、办水渠、建宫殿、建医院当然还有神庙,而为纪念最早在此生活的祖先巴黎斯人,凯撒皇帝下令将这个岛改名巴黎,最后巴黎不断变迁扩大,周围相继盖起卢浮宫,巴士底狱,巴黎市政府等建筑物,您想一想巴黎这么大的城市居然是这仅有两公顷的河中小岛上面发展起来的,确实是感慨万千。<br></h3> <h3>卡鲁塞尔桥,它因连着卡鲁塞尔广场得名,建于1935年。和罗浮宫另一侧的里沃利街一样,这里桥面对着的罗浮宫的大门洞是通汽车的,进去就是玻璃金字塔的大广场。有意思的是它虽然是钢筋混凝土桥,但它的桥面和墙面都是用石头砌成,是一座如砖石桥般的复古水泥桥,对于初来乍到者来说,往往会产生这是一座石桥的感觉。<br></h3> <h3>艺木桥都说巴黎是一个浪漫的城市,这是因为它有许多浪漫的景点构成,眼前这座桥无疑是塞纳河上最浪漫的一座桥梁,从他的另一个名字——爱桥,您就能够感受到,它建于1802年至1804年,1981年至1984年间,它被改建成了七拱桥。</h3> <h3>有意思的是这座桥是一座行人桥,禁止通车,但桥上种植着花木,并有供游人休息的小石凳,有河上花园之美称,因此,桥上经常有画家和情侣出入穿行,后来,有情侣将锁锁在桥上称之为爱情锁,然后将钥匙扔进塞纳河中,希望爱情如打不开的锁一般长长久久,之后呢,世界各地的情侣都慕名到这里,在桥上挂了100万把锁,重45吨,又说重90吨,导致2014年6月艺术桥部分倒塌,鉴于此,巴黎市政府决定,从2015年6月1日开始,拆除艺术桥上的所有挂锁,再挂违法,但这并不妨碍情侣们到桥上邂逅,并把爱情锁锁在了塞纳河两岸的栏杆上。<br></h3> <h3>新桥它是塞纳河上最古老的一座桥,也是巴黎第一座石拱桥,他的名字居然叫做新桥,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新桥的建设早在1578年的时候就开始了,但是后来因为法国内战而中断了,一直到1603年才建成,桥面宽度为那个时代所罕见的28米,由12个桥拱支撑桥墩,顶部用半圆形阳台加以装饰,小孔装饰有300多个形状各异的精美的面具,除此之外呢,这座桥上首开了不设公寓之先河,开创了当时建桥的新潮流,基于这些原因,这座桥得名新桥。<br></h3> <h3>新桥是塞纳河上最长的桥,虽然被称为“新桥”,却是巴黎最古老的一座桥,已有近400年历史了,是塞纳河上第一座桥面上没有建房屋的石桥。新桥横跨西岱岛,桥下的岛像尖刀似的伸向塞纳河,将河一劈为二。桥长238米,宽20米,有12个拱,每个拱上塑了不知名壮士的头颅,有的怒目圆睁,有的闭目静思。新桥还是巴黎的商业中心,桥上有书商,自编自演的艺术家、流动摊贩,甚至还有拔牙的。直到今天,新桥仍激发着艺术家的创作热情。</h3> <h3>圣米歇尔桥它又叫王桥,是拿破仑三世于1857年建造的,桥上的字母'N'是拿破仑三世标志,它名字的起源其实很简当,主要是因为他挨着圣米歇尔教堂,人们给他安了这个教堂的名字,他的命名虽然很随意,但它的经历却不简单,它是巴黎众多桥梁之中的元老之一,它最早建于1378年,是为了连接当时西岱岛上的皇宫和塞纳河左岸。可是到了1408年至1547年间,人们在桥上建了17间房屋,桥不堪重负,先后被浮冰和船损毁,不过这并没有给巴黎人一个教训,1618年至1624年期间,该桥用石头重建,人们又在桥两边的建了多达32间的房屋,到后来还是考虑到城市的通风问题,这些房屋才被拆除的,所以如今才能够看到宏伟壮观的圣米歇尔桥。<br></h3> <h3>佩蒂特桥它又称小桥或者红衣主教桥。它是塞纳河上最短的桥,他全场仅仅只有31米,远远望去就像其他桥梁的迷你版,因此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小桥。</h3> <h3>双桥它在巴黎圣母院和左岸之间,名字来自于双旦尼尔(double denier)——旦尼尔是法国旧时的一种货币,双旦尼尔即过桥需要支付双倍的旦尼尔。</h3> <h3>宗主教府桥它建于1828年,为一座三拱石桥,名字则来源于当时位于其附近的宗主教府,然而不幸的是宗主教府在该桥建成两年后,就在一场骚乱中被洗劫一空,并且烧毁了,但这并不是它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他之所以有点名气,是因为他曾经是一座收费桥梁,当时的的巴黎市政府为了补偿因建桥而给原残老军人院吊桥的所有者造成的损失,并给予原吊桥所有者一个特许经营权,包括经营三个新建桥梁的过桥费45年,它就是这三个桥之一,因此该桥自从1828年建好后一直征收过桥费,直到1876年自此以后才正式成为自由通行的桥梁,这座桥梁还是欣赏巴黎圣母院后面的最佳位置。<br></h3> <h3>巴黎自由女神像它坐落在塞纳河中狭长的人工小岛天鹅岛西南端,是美国人民回赠给法国人民的一件礼物。 它面对西方,以对照位于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h3> <h3>都尔奈勒桥它是连接圣路易岛与塞纳河左岸交通的主干道,但是它可并不是这里的原住民,在它落户这里之前,曾经有过几座桥肩负着连接圣路易岛与塞纳河左岸的重任,这里最初的木桥建于1370年之后,被洪水冲毁,1620年建造的另一座临时的桥,也是木质的,后来被浮冰撞毁在之后重建的木桥,又毁于1651年的洪水,也是非常多灾多难,但是人们并没有因此而气馁。1656年至1664年,人们在这里重新建造了一座六拱石桥,并以这个名字命名,桥头还放置了一座14米高的雕塑,据说这是巴黎的保护神圣女圣吉纳维夫,说来也是神奇,自此之后并没有重蹈之前厄运,应该是保护神显灵吧。</h3> <h3>都尔奈勒桥桥头的巴黎的保护神圣女圣吉纳维夫雕塑</h3> <h3>苏利桥它的前身其实是两座行人吊桥,那两座行人吊桥分别建造于1837年和1839年,一座连接圣路易岛与塞纳河左岸,而另一座桥呢,则连接圣路易道与塞纳河右岸,但是到了1848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两座行人吊桥先后被毁,1875年至1876年间它被再次建起来了,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帮助过往船只躲避浮冰,巴黎政府在苏利桥附近建了一座水坝,并在水坝上修建了人行道,1833年至1843年间人行道遭遇了几次大火,1938年的时候,人行道随着水坝一起被拆除了,所以苏利桥本身虽然没有特殊的故事,却是其他建筑兴亡的见证者,徒添一份沧桑感。<br></h3> <h3>玛丽桥它是河面上历史最悠久的桥之一,建于1614年到1635年期间,据说当年还是国王路易十三为其奠基的呢,不过该桥虽然是由国王路易十三奠基,但提议建设玛丽桥的却是克里斯多夫玛丽,他是一个懂得保护文化和历史原貌的开发商,他虽然开拓了塞纳河上的圣路易岛,却完好地保存其生态价值,没有建设过多的交通工具,只有一些简单的住宅区,圣路易岛因此成为繁华巴黎中心的宁静绿洲,为了感恩克里斯多夫玛丽,人们就将其设计的桥梁称为玛丽桥了。</h3> <h3>路易菲利普桥它用的是19世纪法国的一位国王路易菲利浦的名字,这位国王其实蛮悲剧的,他是法国奥尔良王朝唯一的君主,他原来只是一名公爵,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他支持这次大革命,并参加了国民自卫军成为一位指挥官,所以1830年的7月革命之后,他被拥护上了王位。但是他这个国王当的也很短暂,1848年2月革命中,他就在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起义的压力下下野,逃往英国隐居并老死于英国的萨里,他在他在位的短短10多年间主持修建了这座桥梁,所以为了纪念这位悲情国王,人们将其命名为路易菲利普桥。经过了近200年的漫长岁月,现该桥共有三个桥洞,由混凝土桥墩支撑,每个桥墩上都有一个石头花环装点花环,中围绕着金属蔷薇花,十分美丽动人。</h3> <h3>圣路易桥它是一座行人桥,其附近就是宏伟的巴黎圣母院,是观赏巴黎风光的好去处,那如今的圣路一条给人带来的感觉呢,就是安宁静好,很少人知道其背后有着许多辛酸的历史,它可以称得上是巴黎所有桥中最多灾多难的一座了,它最早建于1630年,此后因洪水、亊故多次损毁重建 ,现在横跨在塞纳河上的圣路易桥,已经是这里的第10件作品了,希望在未来的岁月中,这座经历了多灾多难的圣路易桥,能够平平安安。<br></h3> <h3>阿尔科莱桥它最初建于1828年,是为了连接西岱岛和罢工广场,也就是如今的市政厅广场,1830年是法国的7月革命,当时有一位叫做阿尔科莱的起义者在这里遇难了,为了纪念这位起义者就有了阿尔科莱桥这个名字。到了1854年的时候,为了缓解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阿尔科莱桥被重建,当时的设计师居然使用超前的技术以及相当大胆的设计,让阿尔科莱桥在没有任何桥墩架在水面上,如今这个没有桥墩的阿尔科莱桥成为了塞纳河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h3> <h3>圣母桥它的名字让人第一反应就想起了巴黎圣母院,其实圣母桥还有一个别称叫做魔鬼桥,这个名字听起来却是匪夷所思,简直就是其本名圣母桥的反义词,这还要追溯到1507年的时候,为了减小水流对堤岸的冲击力,设计师特意为圣母桥设计了6个桥拱,但是顾此失彼,过密的桥拱常常引发撞船事故,于是1853年的时候,将桥拱由原来的6个减少为5个,但这对于大的船只来说还是太密集了,之后又发生了多起撞船事故,于是圣母桥就有了魔鬼桥的别称,再到后来,就变成如今只有三个桥拱的形态了,中间的金属桥拱是后来重建的,两侧的十字桥拱则是以前留下来的新旧桥拱并存的圣母桥,看起来也另有一番风情。</h3> <h3>兑换桥它是当时欧洲货币兑换兴起的见证者,从11世纪初开始,一直到17世纪,巴黎的珠宝和金银器商人安顿在这座桥上,建立了珠宝金银器市场,同时也兼顾货币兑换的业务,外地来的人都要到此来换取通用货币,于是,该桥就成了当时巴黎最为热闹的地方之一,然而到了1621年的时候,这座桥以及周边的居民区都在一场大火中被摧毁,那些商人们也失去了交易的地盘,于是到了1639年的时候,这些财力雄厚的商人们出钱重修了兑换桥,重修后的兑换桥有7个桥拱,是当时巴黎最大的桥,一直到1786年,墙上的所有房屋都被清除,桥上盛极一时的商业景象也消失了,如今的兑换桥图留一个名字来纪念当年那段繁盛的历史。</h3> <h3>胜利纪念柱在游船上即可看到位于右岸沙特莱广场上的胜利纪念柱,沙特莱广场是位于巴黎塞纳河右岸的一个著名广场,是巴黎市中心的公路交通枢纽,被称为巴黎地面交通的十字路口。广场的名称来自于古代的沙特莱防御城堡,这座城堡被拿破仑一世下令拆除,然后于1806年在此地修建了同名广场。广场中央是胜利纪念柱和喷泉,广场的西边是巴黎音乐剧场,东边是城市剧场,如今这里是很具巴黎特色的区。</h3> <h3>胜利纪念柱纪念柱上的胜利女神手拿棕榈圈,象征着拿破仑皇帝征战的辉煌胜利</h3> <h3>阿尔玛桥它是为纪念克里米亚战役中的阿尔玛之战而命名的,1854年9月20日,英法联盟在这次战役中战胜了俄罗斯军队。 它建于1854年到1856年间。拿破仑三世于1856年4月2日主持了通车典礼。当时,大桥的每一个桥墩两旁都分别装饰着一尊军事性质的雕像,一尊轻步兵和一尊掷弹兵,以及一尊狙击手和一尊炮兵。上图阿尔玛桥桥墩上有手持步枪的轻步兵雕像“佐阿夫” 对于巴黎人而言,这座大桥在塞纳河涨水时可作为一个水位观测仪。当塞纳河的水涨到了轻步兵雕像脚下时,通往河堤的人行通道通常是封闭的,而当水位涨到雕像的大腿时,河道就禁止通航了。</h3> <h3>阿尔玛桥是一座历史名桥,但真正让它出名的,还是英国王妃戴安娜。1997年,为了躲避“狗仔队”的围追堵截,戴安娜与男友多迪在此桥北端的隧道内因车祸身亡。此后,阿尔玛挢旁的“自由火焰”这里聚集了不少各国游客,特地来向戴妃表达思念之情。下图是阿尔玛桥桥墩上手持步枪的轻步兵雕像“佐阿夫”</h3> <h3>在游船上可以看到右岸上纪念戴安娜去世的“自由火焰”雕塑,它是法国1879年赠送给美国独立百周年的礼物自由女神所高举的火炬的火焰部分的复制品,由法美友谊协会捐助,1987年所立。火炬立好之后,并不出名,没有多少巴黎人注意到它。然而,自1997年 8月31日戴妃在火炬下方的隧道车祸辞世后,由于“自由火焰”所在位置的特殊性,这个火炬被赋予了别样的含义,人们常常自发地来此献花,戴妃遇难日还会有各国电视台来此作实时报道。这样,雕塑就成为了祭奠戴妃的圣地。<br><br></h3> <h3>德比利行人桥德比利桥是一条行人天桥,横跨塞纳河,只有一个拱,于1900年落成。游船来到这里,已经是到了埃菲尔铁塔之下。</h3> <h3>耶拿桥它位于埃菲尔铁塔与夏乐宫之间,桥梁两旁装饰有帝国鹰,除此之外呢,它本身没有太多醒目的雕塑,1807年的时候,当时的法国国王拿破仑一世颁布帝国法令要求修筑通往法兰西军事学院的桥梁,因为是通往军事学院的,刚开始这座桥的备用名字是战神桥或军事学院桥。最后有人提议以1806年获胜的耶拿战役命名这座桥呢,也因此得名耶拿桥。设计师为该桥设计了5个拱每个拱长28米,耗时6年才建成,到了1853年,有人提议在桥梁两端4个塔的顶端安置4个雕像,右岸,是一个高卢战士和一名古罗马战士左岸,是一个阿拉伯战士和一名古希腊战士,这些雕塑一直保留到现在<br></h3> <h3>巴黎自由女神像坐落在塞纳河中狭长的人工小岛天鹅岛西南端,是美国人民回赠给法国人民的一件礼物。 它面对西方,以对照位于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h3> <h3>从塞纳河看直插云霄的埃菲尔铁塔,高大而辉煌,是巴黎的地标,它的设计师埃菲尔为了证明自己对离世妻子的忠贞,终身没有再娶 ,并建造了这座属于妻子的建筑,这是一座通天的高塔,他想站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对着逝去的妻子说:我爱你!浓浓的爱意感天动地,是情侣们必去的打卡之地。</h3> <h3>今天,埃菲尔铁塔已经成为巴黎最浪漫的地标,在外人看来这只是一座建筑,而对埃菲尔来说,这是一份承诺,一份对天堂上妻子无尽的思念,他用这座铁塔履行着对天堂的妻子最长情的守候。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来这里打个卡,感受一下浪漫的爱情吧。<br></h3> <h3>夏乐宮它是法国政府于1937年为国际博览会而兴建。夏乐宫由四个大博物馆组成,各馆延伸为弧形之翼。四馆包括:人类博物馆、海军博物馆、法兰西文献馆和法国电影博物馆。</h3> <h3>赛纳河风光绮丽</h3> <h3>团友们在船上拍!拍!拍!</h3> <h3>在游船上远眺巴黎圣母院。</h3> <h3>巴黎圣母主教座堂,是一座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天主教巴黎总教堂的主教座堂。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h3> <h3>人们在塞纳河堤树荫下悠闲地乘凉,展现出一副恬静、浪漫的水彩画。</h3> <h3>比尔阿克姆桥它有点异类,因为他是塞纳河上极为罕见的一座双层桥,连接着巴黎15区和16区,横跨塞纳河及河道中央的天鹅岛,长247米,桥的上层是地铁,6号线的轨道下层是汽车和行人使用,它算是塞纳河上比较年轻的桥梁了,1905年的时候才落成,是为了当时的世界博览会而建设的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h3> <h3>比尔阿克姆桥上还有一个巧妙的装饰,一尊青铜雕像,策马奔驰,手指长矛前进的方向正是埃菲尔铁塔的方向,简直就是一个新型的指路标,但是因为没有什么历史感,它一直没有得到什么关注,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这座桥因电影“巴黎最后的探戈”取景于比尔阿克姆桥而盛名远扬,因为这部电影,该桥往往给旅人一种彷如梦境的不真实感。</h3> <h3>都说美酒是要慢慢地品,美好的回也是需要慢慢地沉淀的,巴黎赛纳河一游后一晃就快两年了,人退休后是有些懈怠的,那些记载着回忆的照片被我当成美酒一样存进了硬盘,而今打开硬盘,思绪万千,追寻着每一张照片里所沉淀的故事,于是有了做一个美篇的冲动,谨以此美篇分享给同行的团友们和我所有的朋友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