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气脉山小学】“六味”品儿童文学

薄@荷

<p class="ql-block">2021的寒假李老师带我们走进阅读的世界,感受文学的魅力,仰望星空,栖居大地,做有格局有视野的人。“优秀绘本是离哲学最近的、启蒙秘诀在于植根儿童哲学天性”哲学究竟是什么?儿童接受哲学启蒙是否可能?绘本与哲学有什么关系?如何让绘本阅读的哲学启蒙发挥到极致?李老师用“六味”“一味、童趣的乐享。二味、诗情的体验。三味、史韵的品鉴。四味、哲理的颖悟。五味、土气的回味。六味、辞采的咀嚼。”对这四个问题进行解读。</p> <p class="ql-block">李老师首先用谢德林的“文学不受衰亡这种规律的制约,唯独文学是不朽的”揭示了文学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文学之所以不朽,在于它独特的魅力,李老师通过有名绘本《我讨厌书》对于学生的阅读不能急于求成,亲人可以深刻而持久的去影响孩子的语言及习惯,让阅读影响孩子的精神世界,李老师还分析了 “六味”出现的背景。接着逐一进行分析:</p> <p class="ql-block">一味:童趣的乐享</p><p class="ql-block">一切伟大的文学都是“童话”。“童话”是童言稚语的总和,它们呈现的任何形态(童谣、儿歌、童诗、谜语、笑话、寓言、精灵故事、幻想小说等)。都表现儿童最宝贵的品质:童趣。童趣:一种“超验”的“精神”。童话作为精神,自发、天真、未加雕饰的产物,除却精神本来面目外,不能很好地反映任何东西。“精神”的思维方式:非二元的“源始”观照。童话文学中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折射了童话独有的思维方式,精神思维方式是一种源始的主观思维和客观存在,浑然一起的“非实体性”,“非二元论”思维方式。</p><p class="ql-block">童趣表现有三种: </p><p class="ql-block">(1)纯真 源始性</p><p class="ql-block">绘本《从前,有一只象》 “奇特的象”是想象出来的。朗朗上口的语言,幽默风趣的画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孩子的阅读爱好。</p> <p class="ql-block">二味:诗情的体验</p><p class="ql-block">&nbsp; 夫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学中表现的感情有亲情、爱情、友情,有自爱、博爱、圣爱,有思乡、爱国、人类关怀……细细咀嚼,丰饶人生体验。</p> <p class="ql-block">三味:史韵的品鉴</p><p class="ql-block">&nbsp;&nbsp; &nbsp;文学的“味”在“史韵的鉴赏”。读文学作品能回味历史,品鉴历史。文史不分家,文以载史,史亦饰文。故读文即读史,可帮助学生踏入个人、民族乃至人类发展的时间之流,感受人生苦乐交替的戏剧性历程,触发往事回眸与反思、未来憧憬与瞻仰,以史为鉴提高自己精神历练宽度和高度。</p><p class="ql-block">《苏武牧羊》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新的鉴赏。</p><p class="ql-block">《摆脱矇昧》以历史拷问灵魂。</p><p class="ql-block">告别无知与迷信,拒绝“平庸的恶”,做有反思精神,忏悔意思的人!</p> <p class="ql-block">四味:哲理的颖悟</p><p class="ql-block">&nbsp;&nbsp; 哲理:文学的“水中盐”,文学的哲思与理念,如钱钟书所言:“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哲学启蒙可带来孩子慧根的开启和悟性的生成,提升心灵致思的深度。 </p><p class="ql-block">中国文学中的哲学精神,儒家的“乐感意识”,道家的“宇宙精神”,禅宗的“直觉理性”都能在文学中寻觅到踪迹。道的宇宙精神,释的直觉理性,让我们对哲学有了更深的见解。</p><p class="ql-block">最后李老师播放了电影《鸟鸣》,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人活着就是爱与被爱”,影片感人至深,也充分诠释了了文学与哲学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六味”品儿童文学,唯独文学是不朽的!</p>

文学

李老师

精神

哲学

六味

童趣

绘本

童话

思维

史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