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场文化与教育的视听盛宴,一段童趣、诗情、史韵,哲理的浪漫旅程。在这个立是开始,春是希望的节气里,我们也开始了解文学,了解教育,了解蕴含,也了解深情与爱意!我们更在这冬将尽,春可期的日子里播种教育的希望,待春暖花开,草长莺飞之时!</h3> <h3> 何为文学六味?李庆明校长从药材到文学,从童真童趣到史韵哲理,从文学之不朽到教育之深远,慢慢地向我们娓娓道来!</h3> <h3> 世间万物此消彼长,烟花虽美也是一瞬,正像俄国现实主义作家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所说:唯独文学是不朽的。它记载着世间万物本来的面貌,演绎着人类历史的生命历程,蕴含着沉淀已久智慧与天马行空想象,它超越人类生命肉体的兴衰,沉浮,贫富,荣枯乃至生死的掣肘!文学之不朽不仅在于文学的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在于它的可以存。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历史与人永远"活在"文学里!</h3> <h3> 而今文学虽然不朽,但儿童文学阅读确是一个世界性难题!</h3> <h3> 不仅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方面,儿童文学教育存在差异,就是孩子主管内心对书的向往也是存在差异! 各类书籍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于是为激励孩子阅读文学的各类书本中都在影响孩子的读书观</h3> <h3>阅读是教育的根基</h3> <h3> 李庆明校长向我们介绍了文学阅读教育的现状以及阐述了文学教育的重要性之后,历时四个小时为我们详细讲解:何为文学六味?</h3> <h3> 一切伟大的文学都是童话,展现着儿童的童真童趣,于是李庆明先生便从文学的童趣开始,讲述文学六味!</h3> <h3>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童趣有三大表现:纯真,上口,好玩。一从原始性,二从身体性,三从喜剧性!</h3> <h3> 李庆明先生不仅向我们讲解了童趣的三大表现以及童趣的意义与价值。既有理论上的铺垫,又从实践出发,通过不同作品展现文学作品的童真童趣!不管是《从前,有一只象》,还是《星星小时候》;不管是大家之作,还是稚口妙言,无一不体现着文学作品中的童真童趣,无一不再告诉教育者要保护孩子的童心童趣,发现文学教育的启蒙之道!</h3> <h3>(李庆明先生为《从前,有一只象》作的序)</h3> <h3> 文学教育不仅注重文学的童趣的乐享,还要注重诗情的体验!披文入情,形于声律,或绘声绘色讲述,或声情并茂歌咏,或手舞足蹈表演!</h3> <h3> 谈及文学,便不得不提及史学!文史不分家,文以载史,史以饰文!从怀古诗到历史小说,回味儿童文学中的精神成长史,让过去告诉今天,突破狭隘的认知,走出蒙昧的无知!</h3> <h3> 在史学中不难发现,儿童时代从蒙昧无知开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蒙昧都与无知有关!</h3> <h3> 由此可见,缺乏独立思考的迷信,盲从权威,即使我们有知识,也会陷入平庸的恶,因此有比知识启蒙更重要的启蒙——灵魂启蒙!</h3> <h3> 李老先生,从具体的绘本故事慢慢向我们讲述文学中蕴含的哲理!循循善诱,有理有据,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让每一位学子深深陷入绘本故事之中,简单的图画,不简单的意味,让每个故事都插上了哲理的翅膀,让每个孩子都享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h3> <h3> 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在于帮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汲取有用的知识,而其深层价值则是塑造人们的灵魂。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塑造人的灵魂,提升人的素质。鲁迅说过:“在小说里可以发现社会,也可以发现我们自己。”狄德罗认为:“诗人、小说作家、演员,他们以迂回曲折的方式打动人心。”美学家王朝闻也说:“认识艺术里的生活的能力有所提高,它也一定反作用于对普通实际生活的敏感。”作家用自己的心血来创作作品、反映社会生活,其根本目的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去改造人性。无论哪位作家,在描绘社会生活时,都不会是毫无目的的“纯客观”反映,无论他是否自觉,在选取素材、塑造形象时,必然融入他对生活的评价,他的爱与憎,以及他的生活理想与对真理之探求。这也正是对于文学教育审美功效的最好回答。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为孩子铺就文学之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