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杜甫生长在拥有地方官宦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的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任讼州司马、奉天县令,杜甫7岁开始学诗,15岁时诗文就曾引起,洛阳城里名士们的重视。”一联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这就是后人对杜甫诗篇影响力的最好写照,杜甫才华横溢,胸怀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可曾经在京城为官的他,为什么要舍弃官位,选择漂泊的生活呢?</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公元759年,杜甫那一年48岁,那一年的七 月份他本来在华州做官,这个华州就是今天的华县,在陕西省在西安的东边,渭水的南岸他在那里做一个官,叫做司功参军,地方上的一个地方官。然后在这年七月,杜甫突然抛官不做了,弃官,把这个官职抛掉不做了。然后带着他的全家,离开华州前往秦州,就是一下跑到了甘肃的天水,这个行动是为了什么?杜甫为什么好好的做着官突然不做了,带了全家跑到那么边远的地方去,跑到天水去?史书上是这样说的,史书上说,杜甫之所以要带着全家离开华州到秦州到天水去,是由于这一年,关中地区发生了大的饥荒。饥荒以后,杜甫做这个华州司功参军,俸禄比较菲薄,不足以养家糊口,饥荒以后物价贵,所以他就弃官不做,逃荒逃到那边去了,这个原因呢,表面上看好像是合理的。因为那一年关中地区确实发生了很大的饥荒,很严重的饥荒。首先是自然灾害,杜甫写了一首诗叫《夏日叹》,就是夏天叹一口气,他写什么呢?写这个地区,这一年春天、夏天都没有下雨,很长时间没有下雨,大旱天气又非常地炎热。田地里面不要说有庄稼了,庄稼早就都枯死了。田地里面的土,都变成了一片黄尘,大风一吹尘土飞扬。树上的鸟都热得受不了了,池塘里的池水都干涸了,池鱼都在泥浆中间喘息。所以这一年,自然灾害非常严重,大旱灾。我们说天灾固然可怕,更可怕的还是人祸,那么这一年确实天灾又加上了人祸。</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个人祸是什么呢?就是安史之乱以后,到这个时候唐朝的军队,跟安史的叛军还在洛阳附近在那里拉锯战,还在作战。所以几年来一直在打仗,政府就一直拉壮丁,要人民去当兵,扩充军队,这样一来,农村里的劳动力基本上没有了。就在这一年的春天,杜甫他写了六首诗,这是听众朋友都非常熟悉的诗,就是“三吏”“三别”。杜甫在“三吏”“三别”中间,对当时农村那种,凋零的情况描绘得非常生动。我们看已经拉不到青壮年了,所以连一个年老体衰,拄着拐杖的一个老爷子都被拉去了,然后有一个家里甚至连一个老奶奶都被抓去了,说也可以帮部队去做做饭,这样一来那一带的农村留下了什么人呢?</h3><p class="ql-block"><img 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46784500/bb1827d8a31b2ea9f943c4f5b74198c5.jpg?imageView2/2/w/750/h/1400/format/webp/q/80"></p><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杜诗中间说,一二老寡妻,留下一些真正的老弱病残。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那个生产力条件下面,农村如果只有一些老弱病残,是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所以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上这样的人祸,这一来关中地区就爆发了严重的饥荒。这是事实,确实是有这回事。那么杜甫他在这一年抛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官不做,带领全家人逃到秦州,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一场饥荒呢?我们说有一点关系,但是恐怕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就在于杜甫在华州做司功参军的时候尽管这个官位不高,是从八品上,但是他毕竟是有一份正常的俸禄收入的,他在做官吗有薪水收入。我们看,杜甫在华州写的诗歌中间没有写到“啼饥号寒”的内容,就是写我家里的人寒冷没有衣服穿,或者写我家里的人饥饿没有饭吃,没有写到这样的内容,杜甫的诗中经常是有“啼饥号寒”的内容的,因为他过得穷困嘛,然后他这个人也不怕在诗中哭穷,他不觉得在诗中哭穷有什么丢人的,所以他经常在诗中写,我怎么穷怎么穷,偏偏在华州的诗面面,我们找不到这样的内容。</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所以应该说他在华州这一份薪水还大致上够他养家糊口的,当然过得比较清贫,不可能很富裕,但是不至于说要饿死,那么杜甫又到底为什么做着华州司功参军突然又不做了呢?我们觉得这多半是由于此时的杜甫对于朝廷的政治已经失望了,就是他原来一心要做官,是为了可以加入政界,然后把政治搞得很好,但他现在觉得,此路不通,仕途已经走不通,然后朝廷的政治也不可为,没有办法把它变得更好,他失望了</h3><p class="ql-block"><img 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46784500/3b08ff34a6fd753d534055589c65272e.jpg?imageView2/2/w/750/h/1400/format/webp/q/80"></p><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才是促使杜甫弃官不做,离开这个关中地区,他不但离开了华州从此也离开了长安啊,远离长安,跑到秦州去的真正原因。</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杜甫为什么会对朝廷政治失望,从他坎坷的为官之路可见一斑,杜甫在朝廷为官时正赶上安史之乱,延续八年的战争将盛唐气象彻底摧残一空,朝野之上党派纷争,奸臣当道乌烟瘴气,朝野之外战火连连灾荒不断,民不聊生,而忧国忧民的杜甫由于不懂官场的凶险,只知道知无不言,很快就被贬了官。</h3><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