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学法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帮助教师呢?“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在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础上首次引入学校教学中的全新教学理念。在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表明,人类有着广泛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从对爱的需求到自我实现的需求等。 <br> “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人的心理需求分为三大类,它们在预防问题和应对学生不当行为方面至关重要。一是对“权利”的需求:人们渴望被认可,渴望自由和自主选择权,渴望功成名就并且能对社会做出贡献,希望自己拥有卓越的能力。二是对“乐趣”的需求:人都有好奇心,充满趣味的事物更能让我们愉快地快乐学习和成长,这种趣味还包括冒险、惊喜及多样化,这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三是“归属感”的需求:包括被重视、被欣赏、被需要以及超越自我的需求。 <br>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需求,且对需求没有足够的自主控制权,也没有一定的选择权和自由,谁的生活能称的上美好呢?所以我们有对“权利”的需求。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一点幽默感,没有花样、没有趣味,我们的生活该有多无聊?因而我们有对“乐趣”的需求。如果我们得不到重视,又不被欣赏那么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孤独感会油然而生,而我们对“归属感”的需求尤为强烈。 当这三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当它们从我们的生活中一一消失,我们往往会感到沮丧和不安。此时,所有的问题可能都会接踵而至。<br> 想象这样一个教学场景:老师没有设计任何导入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根据课程需要给学生设计合适的任务;课堂从始至终呆板没有新意;教师死气沉沉,没有任何欢声笑语;一堂课下来学生一无所获,师生之间也毫无互动交流。 这样的课堂,只会让学生厌学:整堂课没有任何舒缓心灵的音乐来营造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没有任何新奇的活动道具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适时的休整来让学生精神焕发;没有恰如其分的赞许让学生再接再厉;没有变化多样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对课堂意犹未尽..... <br> 那么,在这样的课堂上通常会发生什么呢?当然,学生会在课堂上调皮或捣蛋。可能一开始,它们只是简单无聊的在课本上涂写或者同学间相互传纸条。倘若不及时制止,就会越发不可收拾,学生的行为也会变得越来越有破坏性,他们甚至会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互相扔东西、大喊大叫、对老师出言不逊,不听老师的安排、不完成作业......总之,就是想做什么做什么。而这一切不当行为发生的根源,就在于学生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些行为反映出他们内心的不满和沮丧。 所以,我们应该铭记,心理需求的满足至关重要。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必须首先得到满足,因为它是一种原始的、潜意识的渴望。其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就像阳光和水对于植物的重要性一样。<br> 如果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没能提供一些方法来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那么学生将会自己去寻找让那个自我满足的方式,而这些方式极有可能是偏离正轨的。换句话说,如果你不给他们乐趣,他们就会自己创造乐趣;如果你不让他们感到自己有权利,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你没能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价值,那他们就会选择离开,并可能成为一些到处惹麻烦的小混混(说到这里,我想问一下各位老师是否想过,为什么“黑帮”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如此巨大?) <br> “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课堂管理/教学法系列阐述的那些独特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全球40余个国家经验证后表明,即便面对的是最淘气、最厌学的学生,依然能够行得通。在过去的10余年间,这些教学理念和方法被证实,在提高效率、改善学习成绩、培养互信情谊以及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方面卓有成效。 <br> 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吸引力,通过给学生提供实践体验成功的现实机会,使拥有课堂新鲜有趣、有意义,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确保自己的努力能及时的被老师发觉并认可,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学习自主自动、行为自觉自律、课堂积极互动的良好局面。 <br> 而这些策略和方法,可用于任何课程的主题或学科领域,其互动和体验式学习创新方式,对于学生深化学习和记忆,起到了"奇迹般"的效果。<br> 此外,了解和掌握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组织步骤及实施措施,并在课堂教学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更是当今教育界的教学趋势和实用、必要的学习方法。<br></h3><h1> <b> 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b></h1><b> 1.学生扰乱课堂引起你注意的动机会更少</b>。因为自然而然的,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习搭档或其他小组成员那里了。<br><b> 2. 发展了积极的同学关系。</b>由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以达成共同目标,他们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这有助于在课堂上建立班集体意识<br><b> 3.使成绩偏低的学生获得信心和动力</b>。通过与成绩好的学生合作,成绩差的学生也能参加活动而不会感到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理解能力。成绩差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不是在课堂上感到无聊和沮丧),他们就不太容易去扰乱课堂。拥有较高能力水平的学生也通过指导和支持他们的小组成员而受益,加深了他们对材料的理解。<br><b> 4.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社交技能</b>。社交技能比如自我表现、决策、责任心、担当意识、分享、倾听、冲突管理等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得到练习,逐步培养起来。之前由于缺乏这些技能而导致的行为问题,以及由这些行为问题发生继而导致其他问题的连锁反应,也将大为减少或绝迹。<br><b> 5.节省了教师最宝贵的资源-——时间。</b> 很多情况下,一旦学生要求和提出请求的时候,这才是师生之间真正的双赢局面。<br> 勇敢的尝试,大胆的改变,才能使得你的课堂更加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