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我的家乡最高学府——百年老校新民市高级中学</b></p> <p class="ql-block">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10月,由英国牧师孟宗源在县城南从海姓族中买到土地30亩,建英式铁顶洋房30间。任命史延书为校长,聘教师8人,收学生84名,创办新民私立文会中学。此为新民县高中创始源头。</p> <p class="ql-block">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新民县公学堂添招初中2个班,后因柳河涨水淹府街,送北关中学毕业。</p> <p class="ql-block">1913年(民国二年)夏,柳河泛滥,洪水冲倒文会中学部分房屋,训育主任祝隆恩带领27名学生去营口育才中学寄读,年末始还。</p> <p class="ql-block">1915年(民国四年),孟宗源回国游说,得其好友马雅各资助,在文会中学南侧建两座小楼,做教室和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1917年(民国6年)新民女子师范讲卫所在县政府西邻建立,招讲卫科1个班。1930年增招初中1个班,名新民县立女子初级中学,与女师合校。</p> <p class="ql-block">1925年(民国14年)6月,学生声援“五卅”运动,上街示威,呼口号、撒传单,延游一周。</p><p class="ql-block">1925年(民国14年)9月,校长史延书因在“五卅”运动中压制学生,引起民愤被辞职,去长春翠文女子中学任校长。张鹏桥接任文会中学校长。</p><p class="ql-block">1928年(民国17年)秋,著名作家马加在本校高中毕业考入东北大学预科学习。</p><p class="ql-block">供图:战志云飞</p> <p class="ql-block">中共新民特别支部旧址</p><p class="ql-block">供图:战志云飞</p><p class="ql-block">1932年(民国21年)3月,中共新民特别支部由第五小学迁到文会中学西南小楼上。</p><p class="ql-block">7月,文会中学学生张俊强在本校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1933年8月遇难于伪长春矫正院。</p><p class="ql-block">1940年(民国29年),文会中学由伪满当局改名为奉天省立新民第二国民高等学校,为商科。</p><p class="ql-block">1942年(民国31年),日伪接收,私立崇实女子中学并入实业女中。新民实业女子中学迁入其址。张凌霄校长辞职。</p><p class="ql-block">1942年,实业女子中学改名为奉天省立新民女子国民高等学校。张延令任校长。</p><p class="ql-block">1943年春,文会中学教师李如盘,因反满抗日,在彰武县被日本宪兵逮捕。1945年祖国光复后,出狱病故。</p><p class="ql-block">1946年(民国35年)实业女子中学校长张延令辞职,王芝愧任校长至1948年解放.</p><p class="ql-block">1948年7月,新民二中教师、学生声援北平“七·五”惨案,在师范操场召开群众大会,然后上街游行。</p> <p class="ql-block">1948年10月,李庸夫来二中主持复校工作。同年11月新民县长郭巩兼任校长,将新民二中校名改为辽西省立新民初级中学。</p><p class="ql-block">1949年3月,由辽北省长派张维华为校长,李庸夫任副校长。将新民师范学校、新民中学、新民女中,大民屯中正中学合并成为新民联中,实行男女生混班。同月,成立中共新民联中支部,隶属新民县委领导。7月22日,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总支部委员会,总支书记杨裕泰。7月在校内开展“登反”运动,学生积极参加,运动中师生们都受到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p><p class="ql-block">1950年3月,张维华校长离任赴省,李庸夫调新民县政府工作,陈翼任校长。同年,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学生志愿参军参战达60余名。</p><p class="ql-block">1951年,100多名学生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伤病员输血,又多次出战勤,抬伤病员,并捐献物资价值三千多元。</p><p class="ql-block">同年春,教师到义县参加集中学习。</p><p class="ql-block">1952年暑期,教师到锦州集中学习。</p><p class="ql-block">同年10月,陈翼校长离任,赵天校长就职。</p><p class="ql-block">1953年7月,新民师范班3个初中一年班,学生120人并入新民联中。原师范班主任赵寿柏,教师赵廷厚、刘春芳、李全等8人同时到校任教。</p><p class="ql-block">1954年3月赵天校长离任,陈国良校长就职。校名改为新民中学,与新民师范校分开。同年,耗资1.04万元,建700平方米学生餐厅一处,座落在校园最北侧。</p><p class="ql-block">1955年5月,王德吉任校党支部书记。7月,李继梅等首批17名初中学生响应祖国号召,志愿放弃升学,参加农业生产。</p><p class="ql-block">1957年3月,陈国良校长离任。9月,徐洪权任校长。</p><p class="ql-block">1958年,全校师生参加修刘屯水库。</p><p class="ql-block">同年,学校办起滚珠厂、土化肥厂、活性炭厂、水泥厂等8个工厂。仅一年,相继停办。</p><p class="ql-block">同年9月,学校改名为辽宁省立新民高级中学。</p><p class="ql-block">1959年9月,王德吉书记离职。同年暑期,新民红旗中学高中三年一个班,共38名学生,并入新民高中。</p><p class="ql-block">同年5月,学校改名为新民县第一完全普通学校(含初高中、实验小学,俗称一条龙)。</p><p class="ql-block">1961年8月,车向忱副省长、省委文教部长卫芝到校视察。</p><p class="ql-block">同年顾显庭去北京参加全国群英会。</p><p class="ql-block">同年,徐洪权校长离职,由副校长石维主持学校工作。</p><p class="ql-block">1962年5月,恢复新民高级中学校名。</p><p class="ql-block">1963年,在学生和教师中开展“学雷锋”活动。</p><p class="ql-block">同年5月贯彻《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p><p class="ql-block">1966年6月6日,地委宣传部长李剑云为组长,县委常委张文为副组长的地县两级工作组到校领导“文化大革命”,8月5日学校被迫停课。</p><p class="ql-block">同年9月,学生开始大串连。</p><p class="ql-block">1967年3月,师生大部分回校,复课闹革命。</p><p class="ql-block">1968年6月,学校三派组织派代表成立新民高中革命委员会,同年10月,全校学生全部下乡插队劳动。</p><p class="ql-block">1969年3月,由工人宣传队领导建立整党领导小组。同年9月,新民高中解散,在原址成立新民三中。</p><p class="ql-block">1976年10月后,学校工作逐步向正轨。</p><p class="ql-block">1978年4月复校,校名改为沈阳市新民县高级中学。寇成元任党支部书记。将工作能力强的骨干教师请回学校任教。被省定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p><p class="ql-block">1979年,48%教职工晋升一级工资。同年9月,试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学生守则》。同年8月,邹万源接任党支部书记,原党支部书记寇成元调任辽宁省实验中学副校长。</p><p class="ql-block">1981年5月,邹万源调县政府工作,赵恩海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同年,被市评为“五讲四美”先进单位。</p><p class="ql-block">1982年,孙维宙副校长离休。同年5月31日,召开纪念从教30年老教师庆祝大会。</p><p class="ql-block">同年被评为市、县先进单位,县先进党支部。</p><p class="ql-block">同年99%职工晋升一级工资。</p><p class="ql-block">1983年,由市投资80万元,建成2700平方米主体三层、正厅四层教学大楼。是建国后校内建筑的第一座大楼。</p><p class="ql-block">1983年,学校被评为县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同年9月,赵恩海调任教育局副局长。</p><p class="ql-block">同年10月,李天峰任副校长。</p><p class="ql-block">1984年2月,荣成久任党支部书记。3月,副校长陈克孝调任教育局副局级调研员。副校长景乃新、毕竟同改任副校级调研员。教导主任吴文涌改任主任级调研员。教师赵永宽提任副校长,张秀成提任教导主任,不久,教师姜福林提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李天峰主持行政工作。</p><p class="ql-block">同年,学校被评为县先进单位。</p><p class="ql-block">1985年9月25日,荣成久调县委老干部局任局长。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贵安调本校任党支部书记。张绍福任校长。</p><p class="ql-block">1985年,学校被评为县先进单位。</p><p class="ql-block">1986年2月,全日本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福田一郎,敬赠我校校长一张条幅: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是我们的心愿,是我们的长期国策。</p><p class="ql-block">同年2月15日,刘庆春被省政府批准为中学特级教师,每月补助津贴30元。2月新民县高中、黑山高中、法库高中、彰武高中四校联合体成立。3月25日李立新、李爱国两名学生和物理教师杨德林一行三人去上海参加全国第二届中学生物理竞赛,为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赛选拔队员。</p><p class="ql-block">4月15日,党员大会选举建立中共新民县高中第一届委员会,书记刘贵安,副书记张绍福,委员李天峰,赵永宽、许汝亨、张秀成、曹庆生。</p><p class="ql-block">9月校内最后一家动迁户搬出,修西大墙。从此形成完整的长方形校庭。12月实验楼、女生宿舍楼竣工。</p><p class="ql-block">1987年5月26日,向全体教职员工传达教师职称评定会议精神,评定工作开始,7月28日结束。</p><p class="ql-block">1988年2月,贾德元、杨品一、李万韬、许汝享、景乃新、王玉符退休。</p><p class="ql-block">9月10日县长李宝权、教育局长唐洪宾、赵永强到校慰问教师,并征求意见。10月11日一14日,党委书记刘贵安出席中共新民县十次代表大会。12月18日第一批教师住宅楼分配完毕,我校刘庆春等24户迁居教师楼。</p><p class="ql-block">1989年1月19日,县委任命张秀成为县高中党委专职副书记,免去教导主任职务。政教、教务两处合并为教导处,由姜福林主持工作。2月23日,新民县高中第五届工会暨第三届第三次职代会召开。选出第五届工会委员会,职代会代表51名。 </p><p class="ql-block">9月10日县运动会开幕并在运动场召开教师表彰大会,全国教育系统劳模刘庆春、全国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程玉文、省级优秀教师姜福林、市级刘贵安、县级赵永宽等10人受表奖。</p><p class="ql-block">9月21日-23日,新民县举办庆祝建国四十周年文艺汇演,新民高中100名教职工大合唱获一等奖。</p><p class="ql-block">12月8日召开党员大会,中共新民县高中第二届委员会产生:书记刘贵安,副书记张绍福、张秀成。委员李天峰、赵永宽、曹庆生、姜福林。</p><p class="ql-block">12月22日,党委决定:任命王玉书为党办副主任。12月27日,召开全校妇女大会,选举产生新民县高中首届妇委会,主任王玉书。</p><p class="ql-block">同年第四季度开始实行结构工资。</p><p class="ql-block">1990年1月8日,选举县人大代表张绍福、王金纯,镇人大代表程玉文。</p><p class="ql-block">4月23日,刘贵安调任新民教育局党委书记,兼校党委书记。5月14日,李天峰任县高中党委副书记,免去副校长职务。姜福林任本校副校长。</p><p class="ql-block">9月13日,请全国战斗英雄郅顺义、电影《英雄儿女》作者毛烽到校作报告。向全校师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并与校领导合影、签字,又给学校题词。</p><p class="ql-block">9月23日上午,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市教委副主任关家禾,县委书记李振发、副县长王声俊、教育局党委书记刘贵安、副局长赵永强等陪同下,到校检查工作,为学校题词“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学有特长。</p><p class="ql-block">10月22日,请《英雄儿女》作者毛烽讲辽沈战役史实。</p><p class="ql-block">10月26日,沈阳市艾廷隽副市长一行到校视察,同意拨款建男生宿舍楼。10月获全国中学生读书竞赛优秀集体奖。</p><p class="ql-block">11月9日,市人大、总工会、财政局、教委检查团到校查内部机制改革,实行结构工资情况。</p><p class="ql-block">文字 | 陈鑫</p><p class="ql-block">图片 | 李学增老师 战志云飞老师</p><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 | 《新民高中校志·1992年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