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唐河县城始建于北魏,城池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元至正年间筑,洪武三十年即古基修筑,天顺年间重修,正德十二年重修,增高五尺,厚亦如之,壕加深五尺,阔亦如之。顺治九年补葺,城周九里十三步。”</p><p class="ql-block">县城位于县境中部,东依垄岗,西临唐河,南北为平原,古为“荆襄藩篱”;历为襄城县、上马县、泌阳县、唐县、沘源县、唐河县县治;建国后,唐河县党、政、军机关驻此,历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p><p class="ql-block">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城墙规模为“城周围九里十三步,高二丈五尺,广一丈一尺,壕堑深一丈六尺,涧二丈,垛口三千七百五十,每周修葺例分军三民七,勒有界叚门四,东曰迎晖,南曰拱交,西曰澄源,北曰飞凤,上各有楼,四隅各有角楼。”清末形成西关,城墙内土地面积4.36平方里(1平方里约等于0.25km2),其中建筑用地面积1.28 平方里(含道路),占土地面积的29%,其余部分除少量菜地外,多为荒地、坑塘、坟地和冢形地。</p><p class="ql-block">城墙外土地面积1.14 平方里。西关建筑较密集。城区内仅有东西走向的中心大街。南阁至北阁为朱仙镇至夏口的必经通道,商贾往来不断。城西唐河渡口(亦称西关码头、西河头)为水运码头,西关商业较盛,他处较萧条。</p><p class="ql-block">清咸丰年间,陕、山二省和河北怀庆府的商人来到唐河,相继在城关开设了太顺侦、太顺亨、正顺声、和合张、和顺成、大兴源、复义和、义合等8大商号,分别经营木材、粮油、时货、煤炭、杂货、中药材等,均以批发为主兼营零售,在汉口、襄阳、樊城、老河口等地设有办事机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中山大街(清代为中心大街),即是主街,又是主路。长1.25km,宽4~6m,素土路面,旱天尘飞,雨日多泥,冬季积雪,垃圾、污水到处可见。西关大街,长540m,宽3~5m,素土或砂士路面。</p><p class="ql-block">为便于搬运,在伸向西关码头的下坡地段铺石板208块,共长110m、宽2.4m。小街道主要有南北阁街(长800m),长春街(长750m)、惠民街(长580m)。小巷道有红沙河、曹井、三皇庙、火神庙、老倌庙等。</p><p class="ql-block">“衙庙商屋,复合填充”的群组构成中国古代城市与建筑的魅力在于以有限变化的单体木构建筑通过不同的院落空间组合方式形成无限变化的群体空间,一个城市由若干不同功能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建筑群体复合填充而成。</p><p class="ql-block">唐河古城的空间格局可依其群体空间划分为:以县衙、书院、文庙等为代表的行政建筑群;以泗洲寺、火神庙、老倌庙等为代表的宗教建筑群;以街屋、院落、城内及西关商业居住区为代表的民居街坊建筑群;以城市周边散落民居及沿河岸分散聚集点为代表的边缘散布群。</p><p class="ql-block">唐河历史建筑受当地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诸多因素影响,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唐河古城历史上曾经有县衙、书院、佛寺、文庙等公共建筑,其分布之形制与数量显示出其作为县域中心所具有的完备职能,特别是曾盛极一时的菩提寺,现仅存泗洲塔(六十年代还有大雄宝殿,后被拆)。</p><p class="ql-block">唐河地处南襄隘道东路之中点,是明清以来南北交通及汉水流域重要的枢纽型商业城市,同时也是南襄地区内部重要的水路节点城市,在明清之前是荆湘九郡的前沿缓冲要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p><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发展,唐河已经发展成为房价高工资低的特别城市,其文化底蕴已经被抛到九霄云外了。如今的唐河,没留下多少古建筑,只能从书中知道古代唐河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另外古代很多名人也跟唐河有着密切关系。周赧王十四年(公元前301年),齐、韩、魏三家联军在沘水(今唐河)大败楚军。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刘邦率军攻湖阳,据南阳,入武关,进军咸阳。新莽地皇年间,刘秀起兵新野,攻占湖阳。唐代,黄巢起义军与官兵鏖战唐州,威逼京都。</p><p class="ql-block">南宋名将岳飞及其部将王贵、张宪、董先多次在唐州大败金兵。绍定六年(1233年),宋将孟珙屯田唐州,以拒金兵。</p><p class="ql-block">(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忽必烈分兵屯田于唐州,谷丰,以此为跳板进攻襄阳。</p><p class="ql-block">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义军张献忠攻新野未克,转战唐县境内。是年李自成部攻克唐县,李自成农民军的大本营就驻扎在这里。</p><p class="ql-block">还有明末左良玉的也曾在这里屯兵(今上屯镇就是当年左良玉屯兵地方,还有下屯村,地名由此而来,当年农民起义军占据唐河县城,左良玉驻扎在今上屯一代与起义军交战)。</p><p class="ql-block">清朝时期洪秀全太平军及捻军屡次与官兵激战于唐白河流域(如今张清寨就是当年抵抗捻军的据点)。《唐河县志》是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地方史,记载了唐河古代历史,笔者身为唐河人,从小在老城关长大,给大家,美友们简单介绍下我的家乡.唐河历史。🧓</p> <p class="ql-block">本篇作者:鑫龙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