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是来过这里 我不会如此惦记你

维欣

<p>山连着山,水绕着水,这里就是我们的101基地。父亲从绵阳火車站,把怀里抱着我的母亲接到永安,四周的高山超出了母亲的想象,可能在她心中有山有水有家就是好地方。</p> <p>1963年,父亲从洛阳市西工区的八一汽车修配厂调入“老三所”924。由转业和复员军人管理的二百多人的修配厂,大多是原国民党被俘的汽车修理维护人员,当时厂领导推荐了思想可靠技术过硬的二十几个人,通过考察、谈话、政审后只有5人符合条件,调入了原吴佩孚兵营的924。</p> <p>1966年,父亲到了四川绵阳安县101基地,在年底探家前,组织上同意他过完年可以把家属带来,那时我刚半岁,父亲担心我太小,适应不了这里的气候环境,就没同意。过完春节该返回单位了,父亲离开家的第二天中午,基地拍来了电报叮嘱他一定把家属带上。我母亲收到电报后,没有出过远门的她,准备了一只帆布箱装了几件衣服,塞进一个小搪瓷杯,抱着我顶着寒风踏上了西行的列车。</p> <p>年轻的母亲一手抱着我,一手拎着帆布箱子,一路上遇到无数帮忙的热心人,让她省了不少拿箱子的力气和打开水的麻烦,妈妈说只有我始终抱在怀里,从未放下片刻。</p> <p>7个月大的我,没有哥哥姐姐们上学、淌水、玩石头的快乐记忆,只有听妈妈说山有多么多么的高,阴雨怎么怎么地下,盼望的就是太阳出来多晴几天,好洗洗晒晒。</p> <p>我的记忆是湖北襄樊古隆中山冲242,在一区一点一滴朦胧开始的,住的灰砖土呸墙的平房,房屋门前有一个水龙头,下面砌个小方池子,到了冬天就被冻住了,要用烧开的水浇一浇。两个邻居,一边是高高的汪伯伯家,另一边是大大胡子的乞叔叔家,周围高低不平的大小斜坡和宽窄不同的层层台阶通向平房的每家每户,胆小的我从不敢乱跑,特别是门前通往山坡上的小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