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殇》

宝林

<font color="#ed2308">作者:吕宝林</font><br> 一个无法复原和难以忘却的伤痕,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心中。1938年6月9日,随着一声巨响,花园口黄河大堤决口,奔腾咆哮的黄水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所到之处片甲不留,中原大地一片哀嚎……<br> <font color="#ed2308">决堤的花园口大堤 </font> <div>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后,狼子野心迅速膨胀,为了达到蛇吞象的黄粱美梦,1937年8月13日便发动了淞沪战役,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被日本强盗占领。四个月后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也沦陷了,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万般无奈的国民政府被迫迁都武汉。<br> 日寇在中国版图鸡的胸口,上海、南京狠狠地扎了一刀,为了占领全境又直指中原大地--雄鸡的心脏。<br> 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后,便沿陇海线西犯,兵临郑州,危急武汉。为阻止日军西进,国民政府决定“以水代兵”!密令39军掘开位于河南郑州市区北郊16公里处的黄河南岸渡口——花园口黄河大堤。<br> 黄河全长5464公里,是中国境内仅次于长江的河流,源于青海高原腹地,流经九省。本来河水是清澈,由于河流中段途经黄土高原,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使河床逐年增高,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原因之一。由于黄河高于地面,经常泛滥成灾,威胁黄河两岸的民众。<br> 39军改编之前为皖系军队,淞沪战役后奉命驻守豫东黄河段,亦称河防军。惆怅的刘军长反复阅读电文,他深知黄河决堤的后果,地处河南下游的安徽地势低洼,每次黄河泛滥都是重灾区。如果花园口决堤,家乡将遭受灭顶之灾,有朝一日如何面对家乡父老?尽管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可成千上万的性命,不成了千古罪人吗?这边大兵压境,中原危在旦夕。大本营不得已壮士断腕舍此,别无良策!<br> 突如的电话铃声,打断了刘军长的犹豫不决。对方操着浙江口音:刘军长你执行命令了吗?刘军长浑身一颤,一股寒气穿心背透。他赶紧立正:报告委员长,卑职正在准备执行。委员长似乎看透了部下的心思,加重语气道:此举,关系抗战大局和国家安危,是最高军事会议做出的战略决策……最后又嘱咐:千万不要惊动当地百姓,不要走漏消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br> 瞒天过海的河防军在大坝上设了多道防线,阻止百姓靠近。直到黄河决堤,怜悯的百姓依然一无所知,被滔滔的黄水卷的无影无踪。<br> 黄河大堤如同一条巨龙俯卧中原大地,人如蚁的河防军没有任何设备,又无施工技术和经验,一镐下去只是出现一个灰点。虽然昼夜施工,可是像蜗牛似的不见成效。更重要的是这支队伍都是来自安徽的子弟兵,他们怎么心甘情愿地掘开大堤淹没自己的家乡呢?因此,他们出工不出力。无论督战队怎么处罚,怨声载道的官兵仍士气低落,不见成效。正好与刘军长形成心照不宣的统一战线。<br> 大本营对施工进度极为不满,采用手榴弹爆破,飞机轰炸都未见成效。<br> 集团军商司令亲自登上黄河大堤,士兵们在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地奋力挖崛。轰轰烈烈不等于卓有成效,他本想训斥刘军长,可欲言又止。嗨!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日本人已经占领开封,京汉铁路也多处告急,看来你我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br> 商震司令很无奈,再继续挖崛下去也没有用,他心知肚明皖系官兵不愿掘开黄河堤坝。既然如此也不能坐以待毙呀,不如换上近在咫尺的新八师挖掘,死马当活马医吧。<br> 新八师是一支贵州的杂牌军,虽然对外称师,但只有两千多士兵,而且武器装备也十分落后。师长蒋在珍万万没有想到,唯恐不及的艰巨任务,猝不及防地落到自己头上,别看蒋在珍打仗不行,但脑子还好用,他知道39军不愿挖掘堤坝的原因,也明白这块硬骨头难啃,他更知道任务落到自己头上是在所难逃了。<br> 虽然前线官兵竭尽全力阻击日军进攻,可还是难以抵御。因此,商司令只给了蒋师长三天时间。<br> 开封失守,郑州大乱。奉命撤离的政府机关与扶老携幼逃离的百姓拥挤在一起,通往豫西的道路上人潮涌动,逃难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可与撤退大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支扛着工具的队伍却斗志昂扬逆流而上。<br> 蒋师长让警卫员把帐篷搭在堤坝上,他亲自坐镇并挑选了八百精兵,一律赤膊上阵,昼夜轮流挖掘堤坝。<br> 蒋师长还安排一些精英得力部下,去调查河防历史状况,查阅档案资料,同时派人向水利专家登门求助。功夫不负有心人,花园口曾在清光绪年间三次决堤,是堤坝的软肋。<br> 次日傍晚,已将滩外河水引入河堤前。内堤也挖掘过半胜利在望。可就在此时一只拦路虎出现了,堤坝里呈现出一道厚厚的石墙,用白石灰砌的花岗岩石墙固若金汤,令挖掘大军望而却步。<br> 束手无策的蒋师长火速求助河工专家。老河工看了被挖掘露出筋骨的堤坝如万箭穿心,眼含泪水沉默了许久:黄河大堤之所以能抗击滔滔的河水,堤脉是大坝的龙骨,是沿岸人民从山上开采石头而筑的。现在你们让我帮你砍断堤坝的脊梁,这不是大逆不道挖祖坟吗?堤坝一旦决堤将会殃及成千上万百姓的家园和性命呀!我不成了千古罪人吗?言毕老泪滂沱而下,如同奔流的黄河。<br> 蒋师长见状扑通一声跪在老河工面前,眼含泪水:老人家我也知道决堤是千古之罪呀,可是我们无法阻挡日寇的铁蹄呀,只有以水代兵保全仅剩的半壁江山,有朝一日我们再让侵略者偿还这笔血债,只有局部的牺牲,换取更多人的安危,您就帮帮我吧!<br> 泪流满面的老河工面朝黄河大堤磕了三个响头: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将军,你可在堤坝下方掏洞,然后用TNT炸药(黄色烈性炸药)集中爆破,只要堤坝出现漏洞,河水便会冲垮大堤。说完老人便消失在茫茫原野中。<br></div> <font color="#ed2308">流离失所的难民</font><div> 老河工回家后,不吃不喝,一言未发,洗漱完毕,换上了一套干净的衣服,两天之后与滔滔黄水一起魂归大海了。<br> 乌云密布,炮声隆隆,硝烟和乌云弥漫着中原大地。山雨欲来风满楼,郑州保卫战迫在眉睫。挖掘大军仍在争分夺秒地拼命用钢钎开凿装填炸药的洞穴。<br> 还有24小时就到了立下军令状的限期了,背水一战的蒋师长边指挥挖掘边向战区长官部请求十万火急运送炸药,可却被告知:郑州现危在旦夕,前线不断传来阵地失守的消息,目前联系不上军需部,先增援你们两辆卡车,你自己想办法解决……<br> 卡车运来的不是急需的炸药,而是炮兵和两门七五山炮。破釜沉舟的蒋师长,立即采取果断措施,派出多支队伍前往战区所属各仓库搜寻炸药。<br> 天老爷饿不死瞎家雀,黄昏降临之时,一支费劲周折的队伍终于找到了蒋在珍望眼欲穿的TNT烈性炸药。捷报的火星将失落的希望又重新点燃。虽然炸药数量不足,总比没有强。<br><div> 夕阳西下的晚霞中,日军指挥官土肥原师团长骑在马背上,傲慢地举起望远镜。黑黝黝的铁路大动脉犹如沐浴后少女的身躯,一览无余展现在强盗眼前。日寇看着近在咫尺的郑州古城,犹如一枚熟透的桃子触手可得,僵硬的脸上泛起令人战栗的狞笑。<br> 导火索被工兵点燃,蓝色花朵嗞嗞响着爬向河堤,新八师的官兵们憋住呼吸,心都统统提到了嗓子眼。一声巨响之后,中原大地剧烈颤抖。燃烧的火焰将一朵黑蘑菇云抛起,翻卷的蘑菇云越来越大,划破了黎明前的寂静。官兵们的心也随之而飞向空中,唯恐那个忐忑不安的希望跌的粉碎。<br> 黎明的曙光挥洒在黄河大堤上,不,是挥洒在母亲的胸口上,在抚慰母亲流血的伤口。待硝烟散尽,千年长堤仿佛一条被倚天利剑拦腰斩断的巨龙,飞溅的黄水宛若巨龙的鲜血,滋润着中原大地。许多官兵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是为掘堤而兴奋?还是为掘堤而悲泣?<br> 国民27年(1938年6月9日)花园口大堤被拦腰斩断。掘堤成功的消息如同劈开乌云的闪电,迅速传遍中原大地,战区指挥部和还有远在武汉的大本营。商震总司令亲自来大堤视察,蒋介石闻讯也打来贺电指示:务必巩固扩大掘堤成果,防止功亏一篑。<br> 当商震见到龇牙咧嘴、残垣断壁的决堤口时,刚燃起的希望被一盆凉水从头凉到了脚。因为是枯水期无水可泄,刚开始还涌出一股黄泥水,可三小时之后竟然变成涓涓溪流了。商司令立即令两门七五山炮对准堤坝平射,轰击扩大决堤口。虽然扩大了决堤口,可还是难为无米之炊!众人都无计可施,也无力回天,只有期盼出现暴雨奇迹了。<br> 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晴空万里的天空没有一点要下雨的迹象。今天日军的攻势更加猛烈,瞬息万变的消息接连而至:郑州已成了一座孤城,郑州火车站正在激战之中。<br> 疲惫不堪的士兵都瘫卧在河堤上,蒋师长沮丧地躺在帐篷中。既然战争给人类造成如此巨大的伤害,为什么还要发动战争?他不知不觉地睡着了。<br> 忽然一阵狂风将帐篷刮的左摇右摆,昏睡的蒋师长好像被抛入云端,他揉了一下疲惫的睡眼,便听到警卫员冲进帐篷:报告师长,天要下雨了……话还没说完,帐篷便被大风刮的无影无踪。蒋师长翻身还没站稳,便被大风刮得坐在地上。<br> 一道耀眼蓝光划破了翻滚的乌云,乌云的裂缝中闪出数道不规则的刺眼白光,紧随其后一声震耳欲聋的响雷在花园口大堤上爆炸,震得决口处又坍塌下来一大块。蒋师长被惊吓的直颤抖,他以为掘堤犯了滔天之罪,一动不动的趴跪在地上等待老天惩罚。<br> 划破的天空,骤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万箭齐发的雨水直射河面,被激怒的黄河迅猛爆涨。波涛汹涌的黄水从花园口决堤出一泻千里。蒋在珍见后,情不自禁地双膝一软,跪倒在地上喜极而泣。毫不知晓的百姓瞬间被卷的无影无踪,日本侵略者也罪有应得死亡了七千多人。<br></div></div> <font color="#ed2308"> 滔滔黄水淹得日寇措手不及</font> <font color="#ed2308"> 以水代兵成功地阻止了侵略者的脚步</font> 惨绝人寰的花园口决堤事件,造成大片的黄泛区。不仅河南受灾,还给下游的安徽、江苏等地的百姓带来了极大的深重灾难。据河南档案馆记载:死亡人数为89万人,共有千万人受灾,390万人流离失所。 <font color="#ed2308"> 尸横遍野 惨不忍睹</font><div> “以水代兵”虽然遏制了日寇的进攻,确保了半壁江山,可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功与过让历史和后人慢慢评说吧!<br> <font color="#ed2308">原创:吕宝林 2021年2月2日</font><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