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什么?——韩玉林

红红(自律)

<p class="ql-block">  2021年的元旦前后,沈阳最关切的莫过于突发的新冠疫情。那时人们的心里应该是沉甸甸的。截止一月底,全市已连续21天无新增病例,疫情管控全面转入常态化。终于,我们能够以平复的心情,回顾这段非同寻常的经历。聚焦、关注疫情,我们看到了什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看到了疫情离我们很近。媒体最先透露,那位“网红”带着病毒蹓跶的范围几乎涉及市内所有城区。人们突然发现,病毒近在咫尺,没谁能置身度外。被封闭的橡树湾二期、北陵宏达小区、塔湾二手机动车市场等中风险地区人们耳熟能详。被隔离的7500人自然有不少同事或朋友。疫情逼近,人们对它的关注不亚于当年的武汉,更多是期望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残酷的現实让笃信“龙兴之地”会平安无事的人不再淡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看到了疫情发展很快。开始,没谁会料到一个67岁老太太会“攻陷”一座城。但人们很快看到,这位第一例新冠病毒携带者仅用一周时间就让27人“中招”。吉林“毒王”更夸张:1传144!沈阳感染人数迅速窜升,竟然继石家庄、大连之后,在全国排名第三。虽然不必草木皆兵,人人自危,但前车之鉴,不得不防。到一月底,全世界确诊病例已突破1个亿,死亡超过217万。毒性大,传播快,几何式增长,是瘟疫暴发的典型特征。沈阳若控制不好,后果难以想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看到了疫情对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冲击。这波散发式疫情给我们这座城市的运行和市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和不便是显而易见的。幼儿园关闭,学校停课,一些饭店、商场、宾馆、影院等场所因人少而停业。平时熙熙攘攘的五爱市场,那些天空空荡荡。元旦期间,本该红火的市场瞬间变得惨淡。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很多人因网贷、房贷、车贷陷入了困境,甚至绝境。整个城市象被按下了“慢行键“,路上车少人稀,与去年春节前后的情况有几分相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看到了疫情凸显出生命至上的光辉。危急关头,各级党委、政府以临战状态,动用一切力量,不惜一切代价,阻击疫情,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医疗、公安战线,各个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包括志愿者全力以赴外。力度最大的是全民核酸检查。全市设置采样点1999个,配备人员8582名,检查人数达400多万、上千万人次。这在我们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上前所未有,闻所未闻。更多的事例和数据勿须赘述,短短一个月,沈阳抗击疫情取得的显著成果,足以体现“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中国伟大防疫抗疫精神,在我们这座城市得以践行,发扬光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看到了疫情彰显出的制度优势。疫情也是一次大考。考验着一个执政党履行宗旨的决心、智慧和能力,同时也检验我们的制度、体制。相信人们在全国范围内波澜壮阔的抗疫人民战争中,看到了一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党;看到全国一盘棋凝心聚力的制度体制优势;看到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牺牲奉献精神。沈阳的疫情这么快得到扼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也是得益于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风景这边独好”的现实,让人增强了“四个自信”。或许有人不善于讲什么大道理,但在他们心中同样有认准的道理:外国的月亮不比中国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看到了疫情映衬的善恶美丑。疫情也象面镜子,可以照出站位的高低,品德的优劣,素质的好差。描绘沈阳近800万人口的抗疫图,高度觉悟,行动自觉,团结奋战,勇于奉献,一定是基调和主题。但总有些人 在疫情面前暴露出自私、野蛮和丑陋。那两位攻击殴打奋战在抗疫一线公安人员的父子就是典型的代表。给沈阳人丢尽了脸!也无须回避抗疫过程中曾有过的无序、疏漏、懒政等问题。恰恰说明,城市治理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任重道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资料表明,中国历史上曾发生十余次大的疫情。最早发生在西汉末年,距今大约1500多年,死亡超千万。近代是1910年发生的关东大鼠疫,死亡6万多人。世界情况同样悲惨或更惨。1348年,欧洲三分之一人死于黒死病;1918年爆发的大流感,吞噬了5000多万条生命。但灾难并没有阻挡住历史车轮的向前。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饱受磨难,但结果都是多难兴邦,玉汝于成。过去我们的大沈阳曾创造无数辉煌;未来这块12.9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仍然充满希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流光易逝,再有几天就迎来了中国的传统佳节 。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善良朴实的老百姓从不会有更多的奢求,在牛年最想看到的景象一定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