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水东镇

镜界

<p class="ql-block">  水东古镇属于宣城市,距离市区30公里,是皖南现存最古老的集镇之一。 水东古镇始建于隋唐年间,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因位于穿境而过的水阳江之东,故得名水东。<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明清时期,古镇水东因“黄金水道”而成为鼎盛的码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这里有水东老街、天主教堂、三官殿、大夫第、当铺街、十八踏、司泰和饭店、五道古井、沈家巷以及龙泉洞、前进村等古老建筑和风景名胜,品味名闻遐迩的水东蜜枣,因为在它们的背后,有着许多精彩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水东镇历史文化遗存丰富,2008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p><p class="ql-block"> 水东古镇的选址体现了中国古镇选址的理想模式,古镇选址于水陆要冲,整个古镇坐东朝西,后有靠山,前带流水,侧有护山,远有秀峰,住基宽坦,依水阳江岸缓冲平原而建。“五溪环流,莲花之蕊”便是现在水东镇给人的直感:五溪乃为自南头冲、草皮冲、梅村冲、野鸡冲、董吴冲流出的五支,它们自东向西南,流至袁家坝时被阻,转而北流,正好环绕此地一周,形成“五溪环绕”之状,而中间平川凸起,恰似莲花盛开,“江南佛国”三官殿所在正是莲花之心。古镇依托明清依托水运蓬勃发展,目前格局完整,是商业性市镇保存完好的样本。</p> <p class="ql-block">  老街进口处的宁东寺(又叫三官殿),始建于唐代,是宣州现存最古老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  出了宁东禅寺,一路闲逛。不知不觉走进了古镇的怀抱。</p><p class="ql-block"> 水东老街始建于唐宋,由于水阳江水从镇西流,而得名水东,其对外交通方式主要为水运交通,到明清时期,水东镇依托水阳江航道及附近数条陆路通道之便利,成为重要的水运码头和物资集散地,周围土特产品等以水路运往南京、上海等地,市场繁荣,商品云集,曾有“小南京”之称。水东老街区内有四条主街: 正街、横街、上街头、下街头。又有数条街巷与主街交汇或平行, 如当铺街、网子街、后街、沈家巷等。</p> <p class="ql-block">  水东老街主街道全为青石板所铺,房屋青砖黛瓦,古朴典雅,至今仍保存着明清风貌,全长1350米。据传明朝崇祯皇帝曾来此游玩过,故其下榻的下街头,又名“崇祯街”。这些古老的街巷,不知有过多少故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物是人非难回首,匆匆过客应思量。</p> <p class="ql-block">  十八蹋御井,“十八踏”是一个古老的石阶,一共有十八个台阶,从主干老街街巷下降到一个有水井、有水渠的两岔口巷子。“十八踏”的下边是“十八踏御井”,这里也是通往水阳江码头的必经之路。</p><p class="ql-block"> 相传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来到水东,走过十八个台阶,来到井边,品尝井水,清冽甘甜,遂脱口而出说到:“此水真比得上杭州西湖里的玉泉水。”并赐名为 “十八踏御井”。</p> <p class="ql-block">  从“十八踏御井”往下还有四口相同的泉井,统称“五道井”。当时建镇时,风水师通过地下水源来确定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源头位置,最后就定在这里。这里的景色一直为艺术家所青睐,电影《剑归》、《梅姐》,电视连续剧《太白游踪》、《枣姑》等均在此实景拍摄。</p> <p class="ql-block">  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两侧,是清一色的青砖、黛瓦、木檐、马头墙,与光溜溜的青石板街道路面相映成趣,更显盎然古意和徽风皖韵,至今民风淳朴。</p> <p class="ql-block">  老巷子里的风,永远不急不缓地吹着,高高的围墙,雕花的屋檐,岁月和风雨磨损了当年的风光,巷子里的老房子保存着历史的痕迹,却坐落在被遗忘的路口。小孩们在巷子里跑来跑去,玩着他们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  皮影戏传入水东也有数百年历史,现已是省级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大夫第”</p><p class="ql-block"> 是老街上唯一一家做官的人家,始建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徽派建筑,青砖灰瓦,马头墙,造型古朴典雅。相传,大夫最初乃朝廷命官,官至四品,曾掌管着城南一带的盐务。因当时水东水路畅通,交通便利,商贸繁荣,既便于盐业的管理、经营,又是一处修身养性的好地方,便决定将府第建于水东当时最为繁华的横街,题名为“大夫第”。这位官员后来因年岁渐高,心存落叶归根、衣锦还乡之念,于是又将“大夫第”卖给一梅氏富商,而后成为梅家祠堂。如今,这座建筑整体依然透出官宦人家的恢宏、大气和巍峨的景象。 </p> <p class="ql-block">  水东有一座哥特式教堂水东圣母堂,是皖南第一座天主教堂,水东圣母堂与上海佘山圣母堂齐名,在东南亚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此教堂建于清光绪九年(1880年),历史上被毁数次。84年开始维修,于86年圣诞节重新开放。2009年在教区的大力支持下,再次的全部重新维修,使教堂的面目焕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皖南民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老街两旁的店铺,还存在老传统的手工业小作坊。下面是做“油澄子”的模具</p> <p class="ql-block">裁缝店。</p> <p class="ql-block">  水东镇是著名的枣乡,水东蜜枣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由于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使水东地区生产的青枣具有独特的优良品质,加上数百年的加工历史经验,形成了完整的工艺。</p> <p class="ql-block">  因当地枣树比较多,水东的枣木木梳也是一大特色,老街的蜜枣店、木梳店特多。</p> <p class="ql-block">  水阳江百转千回,伴着悠悠时光,从皖南山区流向浩浩长江。古镇水东就因这条“黄金水道”而成为有名的商埠码头,在这里,你仍然能触摸和感受到它的古老和辉煌。</p><p class="ql-block"> 清朝诗人马开文在《水东漫兴》诗中描述水东老街曾经的繁华。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东林霭接长堤,屋宇粼粼比户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家村井春啼鸟,津里人烟午唱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