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1)摊豆饼

看客

<p class="ql-block">  豆饼是潜江的一道传统小吃,过年在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p><p class="ql-block"> 摊豆饼,潜江话叫tá豆饼,tá具体是“塌”,是“挞”还是“拓”呢?我不得而知,不过我跟人学了tá豆饼的方法,决定趁着年味一显身手。</p><p class="ql-block"> tá豆饼食材比较简单,绿豆和糙米,注意,是糙米哦,按1∶1的比例,还要加入少量的黄豆,黄豆不需要太多,将所有食材放入清水浸泡一个晚上,打成糊糊,以前都是用的石磨,现在有了现代化的粉碎机,只需几分钟就ok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已经磨好的糊糊,比较稠,还要加入适量清水搅拌。</p> <p class="ql-block">  搅拌成这样比较稀的糊状就可以开始操作了。</p> <p class="ql-block">  我选用的工具是电饼铛,简单好操作,不担心糊锅。</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做豆饼经验不足,开始还比较顺利,后来就开始粘锅了,于是我倒了点油,锅底太光滑会成一坨,成功率50%,不过味道确实不错。</p> <p class="ql-block">  为了提高技术,我决定去深造,在菜市场有一个老人每天在那里卖豆饼,现做现卖,生意好的很,我早早的来到她的摊位跟前,顾客已经排起了长队,轮到我了,我礼貌的对后面一位等急了的大姐说,你先买,换来一个感激的眼神和一声谢谢,很快我掌握了摊豆饼的核心技术,就是她手里那块肥肉,只见她每做好一张饼用那块肥肉在锅底擦一下,一张薄薄的圆圆的豆饼便新鲜出炉。</p> <p class="ql-block">  卖豆饼的人所用工具很简单,一炉一锅一棍儿,她的那个T字型的小棍儿用起来得心应手,随便一转就成了圆圆的饼,我也很想有一个那样的武器,可惜没有学会怎么做成的。</p> <p class="ql-block">  学成归来,我又开始第二次的尝试。</p> <p class="ql-block">  泡好的食材,耗资22元,加工成米糊五元,合计27元。</p> <p class="ql-block">  厨娘造型先摆上,身上穿的这件黄马褂还是三年前自己送给自己的新年礼物。</p> <p class="ql-block">  为了更有过年的气氛,我特意把制作的作坊放在楼下的车库里,请来了厨艺高超做事麻利的姐姐帮忙,我们分工合作,姐姐开始摊饼,我上楼准备点配料,让围观的吃瓜群众也尝尝我们的手艺,我在楼上摸索了一个小时,再下楼我姐居然把饼摊完了,目测盆里还剩下一碗糊糊,我立马叫停,给我留一点表现的机会,准确的说给留个摆拍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做好的成品,据不完全统计有七十多张。</p> <p class="ql-block">  豆饼的吃法有很多种,可以切成条加鸡蛋、青菜、蒜苗之类的炒着吃,也可以跟面条一样煮着吃,也可以整张放锅里用油煎一下,里面包上喜欢的馅料。</p> <p class="ql-block">  我里面包的馅料是五花肉、藕丁还有蒜苗。</p> <p class="ql-block">  走过的路过的都可以来分享哦,品尝过的人都会给个大大的赞。有一个老大姐拿着烙熟的饼转身就走,说回家给老伴尝尝,满满的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  民以食为天,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聪明智慧留下了一道道美食,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吃文化,继承者和传承是我们的责任。</p>